关灯
护眼
字体:

永不下车_阳电【完结】(633)

  即便有朝一日,人类,真的研发出这种技术,能在破坏、或者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导出人脑的全部构造、初始状态,并将其“写入”另一具人脑,甚或用原材料根据导出的数据得到复制品,这种技术,对方然追寻的永生,仍毫无价值。

  问题仍回到那一个关键点: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意识,正在思考的“我”,究竟是什么呢。

  将人脑类比于计算机,进而,将意识类比于计算机的数据,似乎很有道理,却必定会存在一个致命性的偏差:

  与数字式电子计算机不同,人脑,假使与其相比拟,也是一台分布参数模拟式计算机。

  而对一台分布参数模拟式设备,注意,是分布参数、而非集总参数,仅仅知晓其硬件构造,与系统中全部硬件的初态,根本无法确定其运行状态,更无法预知,其下一刻的输出会是怎样的情形。

  这一点,与数字式设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电子计算机,在今天,绝大部分(如果说不是全部的话)都是数字式,这类设备,不论构造如何复杂,逻辑如何精妙,本质上都是“有限状态自动机”。

  既然是“有限状态”,根据数字式设备的基本特性,不难明白,一旦得知某系统的硬件架构、与其存储单元的当前状态,说白了,确定该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立即可以(原则上)推导其下一刻的状态。

  不仅如此,还可以将这种预测,原则上推导到无限远的未来。

  然而对分布参数模拟式设备,要想做到这一点,“完全掌握系统的情况”,原则上需要确定的状态空间,是无穷大。

  无穷大,是的就是如此,这并非如“计算机保存无理数”之类的情形;

  而是迄今为止,人类,仍未掌握这样一种技术,可以100%完美复制某个模拟量,别说“复制、黏贴”,甚至连“剪切、黏贴”都做不到。

  分布参数模拟式系统与数字式系统的这一本质区别,是“人脑类比于计算机”的致命谬误。

  从这一点出发,方然很清楚,所谓“人脑全复制”的设想,即便在遥远的未来,能够实现的概率也极其渺茫,甚至根本等于零。

  人脑,撇开意识的本质,先考虑形式上的情形,要如何才能将其状态“完全读取”,继而才有可能进行复制、或迁移的操作。

  无须考虑全脑的复杂状态,单只考虑神经元之间的一个普通“突触”,这甚至都办不到。

  人类,迄今为止,无法完成模拟量的100%复制,这便意味着:

  哪怕两个神经元之间,藉由电化学作用而传递信号的突触,其传递能力,根本也是一个模拟量,要保证“黏贴”的目标脑、或者模拟式计算机的凡此种种,对应单元的信号传递能力,与样本100%相同,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当然,说到这里,或许也会有不同意见,认为极小的误差并无关紧要。

  100%的事,显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可能,那么对突触的测量、再制,精确到99.9999%,乃至更精确一点,是否可以呢,须知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信号通路极其复杂,即便再微小的误差,即便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平均、冲淡而最终认为其消失,也还是有一定的概率被放大,最终对意识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

  单一突触的微小误差,或许,对构建一百四十亿神经元、几十万亿连接的人脑而言,影响是微不足道。

  但倘若几十万亿突触,都多多少少有误差,作为整体,这样的复制品则绝对无法与样本等而视之,概率上的计算,认为其表征与样本出现重大偏差的概率,无限迫近100%,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百分百的复制。

  第五六二章 永续

  100%复制模拟式系统,原则上,是一种违背现有物理规律的操作。

  基于这种认识,不论阿达民,还是774研发机构的专家,都不认为在未来某一天,人类会有能力对人脑“Ctrl_C、Ctrl_V”。

  思考进行到这里,事实上,过往大量科幻作品中的设想,已经被完全否决。

  但这一点,本就不是方然的初衷,他关注的并非“意识迁移”、“意识复制”,而是意识的永续维持。

  只有正在思考的“我”,这意识,永远维持下去,才是无限长的生命。

  从这一动机出发,不难明白,即便人类的科技,出现飞越,甚至突破既有体系而掌握了“百分之百复制模拟量”的技术,能够在破坏、或者不破坏样本的前提下,完整提取人脑的全部讯息,甚至百分之百的将其复制,也仍然无助于永生。

  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在观察者眼中,是一种极其独特的存在。

  站在人的立场上,审视自身,不得不承认所谓“自我”根本便是指这正在思考、正在运作的意识本身。

  观察、审视着意识的,是意识,这赋予其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特质。

  “意识”这种东西,不言自明,对旁观者、与其本人,价值,意义,本质,全都根本不一样。

  故“意识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对旁观者、与当事者,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且相互间差异巨大。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可以认为,意识,是人脑这台分布参数模拟式计算机上,正在流动着的信号。

  不是人脑中的神经元与神经连接,也不是人脑中以突触形式保存的数据,既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而是在这一套软硬件体系运行之时,流淌在神经元、轴突、树突乃至突触交界处的生物电,所有这些信号的总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