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粟裕战争回忆录_粟裕【完结】(42)

  二、苏中工作应以领导武装斗争、建立敌伪军工作、组织领导革命两面派、领导民兵为中心,其它任务均应围绕此一中心去进行。

  三、全线大的突击作战,不可能改变敌人的部署,而小型武装挺袭与群众jiāo通破坏战,则起了积极作用,一团兵力左右的突击,亦须要打几次以振奋人心,全军全师的全线出击则不甚适宜。

  对华中局、军部的指示,我们认真地作了研究,认为指示是要求我们对敌qíng作充分的估计,对形势作最坏的打算;给予苏中区的任务是留有余地的。我回顾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当时的条件比现在困难得多,我们熬过来了,撑持住了。当前敌我力量的对比,敌人虽有相当的优势,但我们并不是绝对的劣势,我们在社会基础、群众基础上更有qiáng大的优势。苏中抗日根据地是能够长期坚持,并且能够对全局作出较大的贡献的。关键是既要防止对敌qíng缺乏清醒的估计,不顾实际地盲目硬拚;更要防止在严重形势下看不到有利因素,丧失坚持原地斗争的信心,消极地化整为零。为此我们提出了“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原地斗争”的方针,确定以武装斗争为主,进一步处理好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的关系。在作战指导上,我们认为对付敌人的“清剿”和“清乡”,的确比对付“扫dàng”更困难,但是敌人兵力不足,不可能在苏中全区同时进行“清剿”或“清乡”,使我们有可能选择敌人的弱点和后方予以突击,迫使敌人推迟或局部更改部署。我们要求区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基本区、中心区、游击区和边缘区、敌占区,“清剿”、“清乡”区和非“清剿”、“清乡”区),力求把敌人进攻的重点压缩到更小的范围内,以利于全局的发展。由于我们解决了上述几个方针xing问题,对艰苦坚持原地斗争和以后的大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是第一、第六师合并。苏南反“清乡”斗争开始后,一九四一年八月,第六师师部及所属第十八旅陆续北撤到苏中第一分区。苏中第一分区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一九四○年我军北渡长江后即在江都开展工作,huáng桥决战后,又派人进入高邮、宝应两县,苏中区党委成立后,派惠浴宇等同志去开辟、建设江(都)高(邮)宝(应)地区。第十八旅到达后,决定由第十八旅经营第一分区,把这里作为恢复和发展苏南的出发地和后方基地。一九四二年三月正式成立苏中第一分区、苏中第一行政专员公署、中共苏中第一地委。一九四二年三月十六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六师番号不变,统一由第一师指挥,谭震林同志任第一师政委。但是,谭震林同志未曾到职,后调军部另有任用。这时,苏南的丹(阳)北地区和澄(江yīn)(无)锡虞(常熟),苏(州)常(熟)太(仓)地区也已划归苏中区党委领导,以后在长江以南、京沪铁路以北分别成立中共苏中第五地委,地委书记金柯,和中共苏中第六地委,地委书记钱敏。一九四二年苏中部队统一整编,为加qiáng苏南工作,经华中局、军部决定于十二月派第一师第二旅旅长王必成率第二旅第四团、教导队及盐城、兴化警卫团各一部共二千人渡江南下,在溧阳地区与第六师之第十六旅会师,合编成一个旅,番号仍用第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一九四二年十月,中央军委命令第一、第六两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由我任师长兼政委。

  综观一九四二年,日伪军对苏中根据地的“扫dàng”,四五百人的小“扫dàng”平均每周一次,千人以上的较大“扫dàng”平均每半个月一次。从开始反“清剿”的六月到十一月中旬,日寇增设据点四十九处,使苏中区敌伪据点增加到三百三十九处,增修公路十九条,全长四百五十公里。我苏中根据地又有所缩小,部分游击区变成敌占区,部分中心区变成游击区。但是,全区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基本区,保持着相当数量的主力部队,各分区仍然保持着一定范围的中心区和广大的游击区,各县武装坚持在县境内进行斗争。同时边区、敌占区工作和敌伪军工作有了很大开展。经过全面建设,根据地更加巩固、各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了。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一九四三年是在紧张的气氛中开始的。日寇在泰兴、如皋、东台、海安一带增凋兵力,有举行人规模军事行动的模样,随即又有敌三个师团将增调苏北的传闻。一九四二年冬反“清剿”胜利后形势一度相对稳定,现在又突然转为紧张了。我们为应付最严重的局面,雷厉风行地抓紧进行在一九四二年十月即已开始的jīng兵简政工作,并准备为主力兵团另行择地整训,一时引起部分gān部和群众的不安。区党委认为主要是宣传上有片面xing。在一九四二年十月下旬召开的“南坎会议”上,传达了“今年(一九四二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的政治口号,当时过多地qiáng调了反攻的形势和准备反攻的力量,忽视了对今后艰苦斗争的宣传。观在弯子一下子转这么大,自然要引起群众思想上的波动。于是,我们立即坦率地说明前一段对形势的宣传不够全面,在指出大好形势的同时,qiáng调指出一九四三年是苏中抗日斗争最尖锐、最艰苦的时期,也是黎明前的黑暗的时期,号召全体军民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早日到来。不到半个月,gān部、群众的qíng绪稳定了,全体军民投入到新的以反“清乡”为重点的斗争之中。

  早在一九四一年初,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就确定了以长江下游为起点,逐次推行“清乡”的方案;汪jīng卫伪国民政府也将其定为国策。同年三月成立了“清乡”委员会,汪逆自任委员长,伪江苏省主席、国民党特务头子李士群任秘书长。从一九四一年七月起,先后对我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苏常太、澄锡虞地区,进行了首次“清乡”。我苏南区党委、第六师经过一段艰苦奋战,转为执行合法斗争、隐蔽坚持的方针,原活动于该区的第六师第八旅奉命撤出苏南,进入苏中第一分区。汪逆便大肆chuī嘘所谓“胜利”,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一日制定了《民国三十二年度上半年清乡工作训令》,确定在苏南继续推行“清乡”,在浙东进行“清乡”试验,而将“清乡”重点放在我苏中根据地,并首先选择临江濒海、易于分割封锁、对日伪威胁最大的我第四分区,作为“苏北第一期‘清乡’实验区”。划定天生港、丁埝之线以东,丁埝、马塘、南坎之线以南,东至huáng海,南至长江为“清乡”区范围。除调集伪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三十四师外,日军还从苏南抽调了参加过对苏南“清乡”的第六十一师团的四个大队和部分宪兵,以及大批“清乡”警察、特工和伪方行政人员,进驻“清乡”区内各集镇和重要村庄。沿“清乡”区边沿,日伪军构筑了长达一百七十五公里的竹篱笆封锁圈,每隔一定距离构筑碉堡、了望哨,派兵驻守。封锁了长江岸边大小口岸,仅留少数孔道,派兵把守。占领了沿海集镇,封锁了海上与陆上jiāo通。日伪计划用六个月时间完成“清乡”,妄图在“清乡”区内彻底消灭我党我军,肃清一切抗日势力和“敌对分子”,建立起彻底的伪化统治。

  日寇对第四分区的“清乡”,原计划于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开始。我们为打乱其部署,鼓舞群众斗争qíng绪,决定先发制人。我师部特务团主力于二月二十三日一举攻克如皋县曹家埠伪军据点,第三旅及第四分区主力又乘伪军调防之机,攻入金沙、余东、三阳、悦来、小洋口等十多处据点,还进抵长江边,掩护群众烧毁了日伪用以封锁“清乡”区的大批毛竹,迫使敌人把“清乡”计划推迟了一个月,到四月一日才开始。

  区党委把领导工作的重点放在制定方针政策和组织实施上,首先是制定反“清乡”斗争方针。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确定反“清乡”斗争的总方针是必须坚持原地斗争。苏南反“清乡”执行的是合法斗争、隐蔽坚持的方针。我们依据华中局、军部的总方针,对比苏南的qíng况,从苏中实际出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我们如果也和苏南采取同样的方针,将使日寇得以基本上实现在第四分区的伪化,并必然将“清乡”依次扩展到苏中全区。苏中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如果不能保持,则敌我斗争的第一线势必向北推移到盐阜、淮南、淮北诸地区,对全局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制定了“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目的”的方针。我们认为,苏中是具有执行这一方针的条件的:第一,第四分区的地理状况虽临江濒海,水网jiāo织,jiāo通便捷,与苏南大致相同,但是它背靠大块根据地,有苏中全区作支援。第二,苏中有坚qiáng的武装力量,有在平原水网地区同敌伪开展游击战争的丰富经验,可以在军事斗争中取胜。第三,苏中抗日根据地是在同敌人反复激烈斗争中坚持、巩固起来的,全区人民和各级组织经受过锻炼和考验,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九四二年反“清剿”斗争的经验。第四,苏中区领导已经为应付最坏形势的到来,在领导体制、斗争方针、组织形式、作战指导、物资储备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全区领导处于有备的状态。当然,我们也充分估计到斗争的长期xing和极端尖锐、极端艰苦、极端残酷;苏中全区,首先是第四分区必需为之作出最大的牺牲,但是这种牺牲是光荣的、值得的。这一方针得到华中局的批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