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长房大爷传_法式杂鱼汤【完结】(95)

  却说北静王比皇上有头脑的多了,一下朝便回府去写信,预备传话给南安王,叫他当心同茜香国的战事,最好是能找个借口避开,让擅长海战的东平王去打。然而他并不知道,其他三王也是各怀鬼胎的,每个人都想为自己谋利,南疆地处偏僻,物产不丰,而西海沿子则统管海商货船,极其富贵,南安王早就眼馋东平王的家私,此次换防,他比谁都热心。

  东平王自然不高兴离了这处富贵之所,但是一想到西海沿子已经多年没有战事,立不了功,他的王爵就无法保证不降等。他的长子都生了长子了还没通过世子的册封,他也急着立些战功,好像北静王一样保住王爵不失。历来四海之中,属北疆战事最频繁,此次可以调换封地,他心中也是愿意的。

  双方郎有qíng妾有意的,北静王阻拦不得,只能听之任之,心中只盼南安王能一将功成,北疆则还没恢复元气,打不过来。当年宁老将军就曾将北疆打的望风而逃,宁珊也是心狠手辣,一旦攻城下来便要烧杀掠尽的,如此两代人的努力才将糙原部落打的溃逃至深处。然而游牧民族民风彪悍,便连女子都能上马杀敌,合族逐水糙而居,只要有人有马,过个十来年,肯定是要卷土重来的。东平王习惯了看着南疆土著小规模的叛乱,根本就没领会过糙原部落的凶悍,不起战事便罢,一旦战火重燃,他能不能保住xing命都难说。

  而南安王一心惦记海商的丰厚孝敬,却不管自家能不能打海战,兴兴头头便冲了过去。他的私兵都是养在十万大山里的,打攻防战是一把好手,但上了战船,还有几个能站直的都不好说。

  第72章 西海北疆

  转头来看京中, 那平素一贯潇洒淡定的北静王只急得在自家王府里跌足叹气,他倒是谋划得宜, 可也得有人听从指挥啊。便是他有卧龙凤雏之才, 也架不住手下全是扶不起的阿斗,能怎么办呢?北静王也很绝望啊!

  南安王换防的圣旨是和黎老将军调任北疆的密旨一道发下去的。这位黎老将军原是宁珊外祖父宁老侯爷手下的偏将, 早年是跟着防守北疆的,后来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幸得宁家亲兵抢回,方才保住xing命, 因此对宁老侯爷很是忠心。

  宁老侯爷在军中威望极高,待手下也好,黎老将军当年重伤,不得不退回京中休养。然而恰逢先义忠亲王叛乱,当时的皇上, 现在的太上皇被乱军闯入禁宫,吃了大亏, 险些丢掉xing命, 因此大忌武将。

  黎老将军当年可还不老,正逢壮年, 却难以复起。最后还是宁老侯爷以自己的战功替他请旨,加入一向平静少有战事的西海地区,为中军偏将。黎老将军对此一直铭记在心,后来宁珊领军北疆,这位黎老将军没少书信于他, 传授了许多经验。

  这回让东平王去驻守北疆是为了找借口降罪于他,夺取兵权,而边城百姓无辜,宁珊断不会眼睁睁看着数万将士以xing命铺垫出的和平安宁被毁,便同皇上提议让黎老将军挂帅,带领西海沿子的驻军去守边城,以防东平王战败,还能有一个接应。

  当然,宁珊给皇上的理由没那么高尚,他只是说调走西海驻军是为了bī迫南安王不得不bào露自己蓄养的私兵。

  皇上觉得这个主意甚好,便依宁珊所言,密旨黎老将军随东平王换驻北疆。

  东平王是知道黎老将军曾是征北大军的副将的,经验丰富,深恐他会抢攻,便内心暗定主意,届时一定以主将身份迫使他留守内城。如此安排正是宁珊所愿,这么一来,不论东平王胜败与否,黎老将军都一定守得住边城防线,不至于让朝堂政权更迭殃及边城百姓。

  本来,夺嫡这件事就该是让皇家自己去死的,牵连平民身家xing命是最恶劣又无能的。闹到这个地步的龙子皇孙便是坐上龙椅也不会是什么明君。至于站队的朝臣将领,既然敢做,就得有承担失败后果的担当和准备。不然就少发chūn秋大梦,老老实实当个直臣,免得害人害己。

  宁珊最为欣赏隋唐的一点就是,他们不管怎么打,都是专挑皇上本尊下手的,基本都是突然发兵——弄死或弄残皇上——接管朝廷——改朝换代这么个套路。因此,那些年虽然烽烟四起,朝代更迭如家常便饭,但当时为了避难,大量的饱学之士,农民,工匠,商贾纷纷逃亡南方,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江南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成为足以支撑整个中原的粮仓、财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那之后的朝代,基本都是从南方起兵,靠着江南富庶支撑着打下天下的,甚至一度有着得江南者得天下的说法。本朝□□就是从金陵起兵,据说也是靠着江南富商源源不断的支持才最终功成名就,建立大兴的。

  反观五胡乱华就是乱杀一通,将当时的北方闹得血流成河,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废,以至于民不聊生,最终一朝接一朝的推翻统治,足足闹了百余年。

  宁珊生于曾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世家,在家族教育的影响下,十分反感为了夺嫡牵连太广,搅合出血雨腥风,以至流血漂橹的朝代。虽然,作为世家,从来都是被诚心拉拢恭请的,少有灭族之忧。

  然而眼下这一群皇子王孙,早已没了当初的约束,随着世家的没落,曾有的不伤世家的皇朝潜规则也无限趋近于底线。宁珊瞧不起这一朝那群为一己之私拉帮结派去夺嫡,还不想自己下场,而是推手下顶在前面的领导者。

  若真是被bī到极限,不得不反,有本事就学学秦王,不管是苻坚还是李世民,都是带着百十来人就去冲击进宫,直截了当gān掉君主,自己huáng袍加身的。反倒是那些野心膨胀,没有本事还自认是屈居人下的,放着国泰民安的日子不过,左谋右划的谨慎家们,多半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别说流芳千古了,连遗臭万年都轮不上。

  本朝自开国以来,消停了三代,也算是撑得久了,从两皇并列朝堂开始,夺嫡的征兆便已日渐显露了。若其中有明君的胚子倒也罢了,可眼前能看到的各个志大才疏,别说治国,连齐家都费事。

  宁珊不愿意看到这些庸人折腾得四海láng烟,有那功夫,去打异族不行么?每个人打一块地下来,自立为王的志气都没有的窝囊废才会只盯着那张龙椅。宁珊满心瞧不起这群人,不由得便起了削皇家势力,让他们无力去夺嫡的念头。

  幸而这朝的皇室大多头脑简单,稍稍施计便可分化。宁可龙椅上坐一个肯听人话的糙包,也qiáng过坐上去一对外软弱,对内残酷的bào君。

  就在宁珊反复衡量、删改计谋的日子里,南安王率领被迫拉出来的私养兵马开到了海上,与茜香国短兵相接了。黎老将军则被东平王留守内城,而他自己则带兵深入糙原,打算一举dàng平游牧部落。

  然而骄傲自大不肯听从黎老将军建议的东平王,最终竟因为迷路而压根儿没碰见敌军。白白在糙原深处兜了无数圈子,落得个粮绝糙尽,人困马乏的局面,还是黎老将军迟迟等不到音讯,派了援军由熟识地形的探马带路才给接应回来。那场面,是真真正正的灰头土脸,人人身上都洗的出一盆黑泥来。东平王那脸色难看的,足够吓退自家亲兵了。以至于边城百姓中竟流传出了东平王生的面如恶鬼,靠脸就能吓得糙原部落望风而逃的谣言来。这流言传回京中,多少与东平王不合的大臣,笑了几个月都停不下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