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_醉酒花间【完结】(216)

  朱元璋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神仙寥寥几言说尽他的半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这寥寥几语有多不容易。

  听神仙的意思,他这个开国皇帝干的似乎还不错,这辈子值了。

  此时,刘福通也阴沉着脸不做言语。

  说实话,换他到老朱的处境,他不一定能做的更好,老朱肯冒着倾家荡产的危险去安丰救他,还记着他们起义时为了拉拢百姓而造出的“明王降世”的谎言,说没有触动那是假的。

  神仙说朱元璋是个好皇帝。

  啧。

  好皇帝啊。

  他虽然没有良心,但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再看看。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小明王韩林儿哪儿去了?】

  【刘福通战死安丰之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给他建造宫殿居住。后来老朱围攻平江,同时派部将廖永忠迎接韩林儿到应天府,然而船到瓜步,韩林儿随船沉入江中溺亡。】

  刘福通:???

  刚夸你几句,你就又搞幺蛾子?到底能不能好了?

  小明王瑟瑟发抖,“这次轮到我死了?”

  朱元璋的反应没比他好哪儿去,“不可能,咱杀小明王干什么?”

  【很多人都猜廖永忠是奉朱元璋之命才弄出沉船事件,但是很明显,这又是个黑锅。】

  朱元璋没忍住翻了个白眼,又是黑锅,他身上到底多少黑锅?

  【小明王无兵无将无权无势,对朱元璋造不成任何威胁,老朱如果真的为了皇位杀他,当年何必冒那么大危险去安丰救他?】

  【而且大家想想,小明王活着老朱是个大功臣,小明王死在去应天的路上,护送他的还是老朱的亲信,这样天下人怎么想,他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好名声还要不要了?】

  【陈友谅和明玉珍的儿子在老朱手下都能封侯,俩人的怨言传到老朱耳朵里老朱都没有拿他们怎么样,只是将他们迁到高丽,方国珍的子侄在老朱手下甚至还能受到重用,韩林儿对老朱的威胁甚至不如陈友谅的儿子大,他不至于为了个韩林儿就弃自己的名声于不顾。】

  【其实仔细梳理一下就能发现,这事儿纯粹是廖永忠自作主张揣测上意,他觉得韩林儿活着对老朱不利,于是想着自己背个黑锅弄死韩林儿,事实上却是老朱反过来给他被黑锅。】

  【溺死小明王是一步烂的不能再烂的棋,甚至是破坏了朱元璋之后面对蒙古的战略方向,以廖永忠的军功封个公爵是稳稳的,然后老朱先是“使所善儒生窥朕意”为由,只给廖永忠封了个侯爵,又以“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为由赐死,可见这事儿一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朱元璋:“愚蠢。”

  刘福通:“疯了吧?”

  朝廷大臣:“还有这种好事儿?”

  有脑子的都能看出来小明王活着对朱元璋才是最好的,有小明王在,朱元璋就能从正统上立住脚,而杀了小明王不光让他现有的优势荡然全无,还让他背上为了称帝心狠手辣除掉旧主的坏名声。

  脑子没病肯定干不出来这事儿。

  廖永忠刚挨了他哥几脚,龇牙咧嘴从地上爬起来,怎么想怎么不对劲,“我干的?啊?我干的?”

  他寻思他也不是没脑子,怎么能干出这种事儿?脑子被驴踢了吗?

  【来,我们来好好琢磨琢磨老朱说的话,“使所善儒生窥朕意”,也就是说廖永忠溺死小明王极有可能不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有儒生在背后给他出谋划策,这就有意思了。】

  【众所周知,张士诚打地盘打下来一个地方先杀大户,朱元璋和他的策略不一样,他对那些世家地主采取的是拉拢政策,尽量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损失达成最大的利益,他手上不光有依附的汉人地主,还有大量投降的蒙古军队。】

  【老朱是个实用主义之上的皇帝,他不在乎手下将领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只要能为他所用就行,为了能迅速统一天下,汉人地主他用,蒙古降军他也用。】

  【没办法,朱元璋自己不信天命,但是他的出身太低,没有任何家族底蕴,前面朝代的开国皇帝会扒拉族谱认个牛逼祖宗来彰显自己的得位之正,他走的不是这个路子,而是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谁拳头大谁就当皇帝。】

  【如果不出意外,他这条路可以继续走,但是出了小明王这档子事儿,本来光明磊落打下来的天下最后一脚被扣了口黑锅,为了稳固皇位只能换个策略,那就是奉元朝为正统。】

  朱元璋的表情比吃了苍蝇还难看,抬手想摔板凳,但是媳妇孩子都在跟前他不好动手,只能喘着粗气忍着。

  他接收蒙古降军是一回事儿,奉蒙古人为正统又是一回事儿,这都什么糟心事儿?

  【见了地盘都想要这是人之常情,放到现在也是如此,老朱当然不例外,他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中原的他要,漠北草原他也要。】

  【但是也有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是要钱的,漠北草原那么大的地盘,他哪儿来那么多钱供应军队?只能靠富庶的南方来供应。不是北方不想供,而是蒙古人在北方肆虐近百年已经把那儿霍霍的不成样子,他们想供也供应不起。】

  【儒生、也可以说后来的文官集团,他们只想赶紧安定下来好继续和让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并不乐意出钱出力打地盘。看两宋的情况也能看出来,文官集团对领土的在意程度远不如他们自身利益,如果损失到他们自己身上,他们宁肯割城让地,这一点从两宋到明初都没变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