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贾琏你大胆地往前走_坚持不懈【完结】(15)

  “不必,”贾琏声音清冷,“你去歇着吧。我今儿在这里睡。”书房内有一间卧室,贾琏前几日刚刚叫人整修好,买了床,铺了新被褥,打算读书累的时候眯一会儿,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昌儿听了并不敢就走,迟疑着问道:“可,这里没人,谁给爷上夜呢?若是二爷夜里渴了,谁端茶倒水呢?要不然,我把平姐姐叫过来?”他知道贾琏对平儿总是另眼相看,才提出这个建议。

  贾琏断然拒绝,“不必,我一个人就很好。”前世他每次都是一个人睡。到了这里,身边总是有个人,叫他很不自在。又怕贸然改了众人看出破绽,这才忍到今天。

  昌儿无奈,缩着脖子退了出去。

  他一走,贾琏起身关了门,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端着站在窗口,在热气氤氲中,盯着院子内摇曳的绿树,发了会儿呆。

  无论如何,既然已经到了这里,成为贾琏,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王熙凤…

  随她吧!

  他对她也并不是爱得死去活来,没她不可。他们只是不期然碰到一起的陌生人而已。

  他本想把这段日子过好,自从到这里来之后,他想着自此后两人就是一体,努力培养两人的感情,期望以后也来一个琴瑟和鸣。可惜,今日看来,他失败了。

  王熙凤到底还是喜欢权势多过喜欢他。

  其实,看书的时候,他就有一点不明白,王熙凤那么聪明一个人,怎么会想不明白,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社会风俗下,她的一身荣辱全都系在贾琏身上,而不是她极力奉承的老太太和二房的王夫人身上。

  若是贾琏好,她不一定好;但若是贾琏倒了霉,她绝对会跟着受连累。反过来也是一样,王熙凤的所作所为一定也会连累到贾琏。这并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现代社会,而是有个“帷幕不修”的罪名专门指家宅不宁的官员的时代啊。

  想来想去,只能说,权势迷人眼。

  可这又算是什么权呢?没了贾府,哪里还有琏二爷琏二奶奶?王熙凤哪里还能施展她的赫赫威能?哪里耍她奶奶的作派?

  而贾府里,她和一心想抢夺家业的王夫人明显属于敌对状态,为什么她一直看不明白呢?

  书中的她就没有感觉到,随着贾宝玉婚事临近,王夫人对她的态度也越来越差了么?到最后,因一个锦囊,王夫人想都不想,直接就疑到她身上,拿着前去质问,完全不顾她的病。那时的王夫人都要图穷匕见、掀桌子了,她还闭着眼做她琏二奶奶的大梦呢。

  书中的她,为了元春几乎当尽了自己的嫁妆。她为什么不想想,这种出钱的事儿,名正言顺的该找王夫人、元春的亲妈要呀,为什么她要出?

  是不是傻?

  不管王熙凤为了什么如此尽心尽力地奉承王夫人,或许是因为同为王家人,有血脉亲情,或许是因为想要通过王夫人更好的掌控贾府,可结果如何呢?“哭向金陵事更哀”。她的判词有无数种解读方法,只是不管每一种方法,下场都挺凄惨。

  她山穷水尽的时候,她的好姑母但凡伸手拉她一把,她也不至于落到那么个结局。

  贾琏觉得,王熙凤是典型的大事糊涂,小事精明,抓到手里的都是些绿豆芝麻的小事儿,反而把真正该做的事儿放到了脑后。说她聪明,她也很聪明,宝玉宝钗黛玉三人的机锋只有她明白;说她傻吧,也是真的挺傻。被王夫人卖了,还要帮她数钱。

  怪不得书中只把她排到十二钗的第九位,仅仅在巧姐、李纨、秦可卿前边。她这样儿糊涂的,确实比不过前边几位。

  自然,除了这些,王熙凤也有她的好处,大方爽利不做作,精明强干能力强,把贾府管理的……嗯,把秦可卿的丧事办得挺好。

  说话又好听,如果她能把奉承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心拿出一点儿来过日子,贾琏和她就不会是今天这么个样子。

  他们两个,只要谁都不压谁,心往一处使,安安稳稳得,不说浓情蜜意,却也不会闹到分居。

  可惜,王熙凤就是这么个性子。书中的他和贾琏由一开始的如胶似漆,到最后的形同陌路,焉知不是素日太过要强、总是想压贾琏一头的缘故?

  好脾气的贾琏都不能忍,他沈岩更忍不了。

  喝完了杯中茶,沈岩关上了窗户,王熙凤想继续过,那就这样两不相扰地过。不想过,他会把贾琏亲娘的嫁妆分她一半,找个万全的不损她清誉的法子和离,算是夫妻一场的情分。

  他也曾经想过把张氏的嫁妆全给王熙凤,好让她有个东西傍身,后来想想有点儿不妥,那到底是张氏留给自己亲儿子真正的贾琏的东西,全给了不好,就改为给一半。

  喝了杯茶平静下心绪,贾琏在屋内耍了会儿拳,勉强平复了心情。

  之后到书架上拿出上次没有读完的《论语》,强迫自己专心读起来。

  书不会和他吵架。

  书上说贾琏读书不成,那是因为他虽读了书却考不出功名,并不是说他大字不识一个。沈岩看书的时候还记得兴儿曾经对尤三姐说,“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这个二爷自然指的贾琏。

  到了这里之后,得了贾琏的记忆,细细一看,确实有读书的内容。只是贾琏并不喜欢读书,学得不好罢了,并不是个文盲。

  但学得再不好,古文水平比沈岩强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儿。沈岩此时读书,也只需要把没有背熟的记住,至于释义,贾琏记忆里有一些,剩下不懂的,他打算到扬州问林如海。

  林如海是曾经的探花郎,学识水平绝不是贾家私塾里那个连科举都考不上的贾代儒可比。想必也很乐意教导他这个内侄儿。

  记忆虽比以前好了,贾琏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全国的读书人,仅仅会试就有上万人,而这上万人里,只大约录取三百人左右。录取率相当低。竞争激烈。

  这还不算,会试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的。想参加会试,先得参加院试和乡试,只有通过了这两级考试,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一个不小心,只能再等三年。

  坑爹的是,上一届科举今年年初刚刚举行过,也就是说,贾琏即使真的想考,也必须老老实实再等三年。

  三年啊!

  此时的贾宝玉虽然才三岁,可三年之后就是六岁,若是一个不慎,其中一个考砸了,就需再等三年。再等三年贾宝玉就九岁了,那时候,林如海就要死了,元春就要封妃了,王熙凤就要胡作非为了,贾家在抄家的大道上拉都都不回来了。

  而考中之后,想要做出点儿叫皇帝记住的成绩也需要时间。当官一任三年,想出成绩,怎么也得三四年时间。

  时间时间,贾琏压下和王熙凤那点儿不愉快,心里紧迫感猛增,握着书的手也不由收紧,看来,今儿晚上少不得要点灯熬油了。

  贾琏读书读到半夜才睡,第二日又早早起来,练了会儿剑,洗干抹净,草草吃了早饭,继续读书。

  科举虽难,前世的高考都熬过来,这又算什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