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之瑚不归_文姝【完结】(21)

  他既然要下场,经书至少也是要懂的吧?原以为这个很正常,没想到一下子就挑起了周伯德的好奇心。下场不意味着能过,周伯德以为贾瑚只是冲着长经验而来,没想到他剑指秀才功名。

  正常来说,如果四岁发蒙,小学,四书,五经,学完这些也就十五六岁了。当然,对于那些下苦功夫读书,又不为外物所扰,十二三岁就读完这些书并不是没有可能。本朝的大儒杜景贤、方孝孺等,莫不是于少年时就通读四书十三经。也不知这少年是不是在说大话。

  周伯德看到好苗子,忍不住就想考校一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这段话出自《大学》。”

  “这段话何意啊?”

  “德为本,财为末。君子生财有道。”

  ……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

  “《左传?传十一?八》,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於其主锺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锺巫,齐于社圃,馆于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氏,立桓公,而讨氏,有死者。不书葬。”

  周伯德从《大学》到《孝经》,又从《诗经》到《左传》,并不拘泥于顺序,只是随意截取一句,贾瑚对答如流。周伯德点评道,基础打得很不错,不仅原文一字不差,朱子注解和唐人义疏也清楚明白。果然如他所言,四书五经皆通。

  这样的考校对贾瑚来说,未免太过简单。

  他天生能记忆,书籍细读个两三遍,便能通记,是以祖父在背书方面对贾瑚颇为苛刻。四书十三经他倒背如流,此外,他还广泛记忆各类史书、游记,杂学也看了不少,只是不那么jīng心记忆。

  这种天赋虽好,更让贾瑚自傲的却是从前世锻炼出来的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无论什么书,他只要有个大概的记忆,就能融会贯通,把知识化为已用。比如,他读了不少游记,虽然足下行不过一里,却能对大周各地风俗、胜景、人事如数家珍,好像他亲身遍历大周一样。

  当年贾代善为贾瑚的记忆力感到吃惊,同时也有隐忧。读书可不是把书记牢了就可,若只把时间花在记忆各类书籍上,这个好苗子可就毁了。也因此,贾代善加快了讲课的进度,生怕贾瑚对经书的理解跟不上。其实他大可不必。

  来金陵以前,贾代善自觉没什么可以教他了,这也是他放贾瑚回金陵考童生的重要原因。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周伯德心里正赞他谙熟经文,院长大人就派人来请贾瑚去他的书房。

  院长大人看完信,不由有些烦恼。

  贾瑚到书院附学,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信中还说了另一事。

  他长子有一小女儿,年仅八岁,生的伶俐可爱,对比其他几个淘气少年,老人家难免多爱些。也不知荣公从哪里知道的,把主意打到他小孙女身上。

  因此贾瑚进来的时候,就发现院长他老人家的目光不太友善。

  贾瑚反思了一下,没发现哪里做的不好,只能归结于眼缘。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看你不顺眼的。

  他错了,这是祖父看孙女婿,越看越不顺眼,却挑不出毛病的憋屈眼神。

  院长大人想到信上所说,贾瑚年仅十岁,此次下场,诸事不明。只得细细叮嘱他何时入场,准备何物,有何忌讳等等。末了,还特意把家里总结的一本科举相关的小册子借给他,那是周家先祖总结的,每代人都会有所删改,以贴合时代。

  回到老宅,吃过晚饭,贾瑚照常拿着一本游记看。

  其实他讨厌那些经文,每次学的时候,都感觉像在分析数据一样,枯燥无味。不过最甜美的果实,总要经过艰难的磨练和漫长的等待,现在到了他丰收的时候了。

  阅读文言文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压力,他能毫无顾忌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他使用这种简练、蕴意丰富的词句,好像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美中不足的是,他还没有自己的事业呢。

  他在现代,也是年少时自己创业。

  离殿试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呢,他有足够的时间。

  不过,创业基金从何而来?他可没有向家里伸手要钱的坏毛病。

  说曹cao曹cao就到。林之孝不愧是为主子分忧的好管家,这就给他送钱来了。

  “主子,这几天抄家所得都整理好了。”林之孝毕恭毕敬地捧着一本厚厚的账本,账本上面还放着一打的地契和银票。

  贾瑚接过,糙糙地翻了几下。

  林之孝尽职地站在一旁解释:“这是上次给您看的账本,您说没什么能入眼的,送了一些到族人那里,剩下的奴才就给全卖了,卖的价钱也记载在本子上。”

  本子上从哪家抄出了哪些东西都记得很清楚,有些在后面注明族人的姓名,有些则注明卖了多少钱。账目还算仔细,字迹也清晰。

  “不少下人家里也养着仆奴,连同老宅的下人,这些人奴才吩咐了牙人,务必卖到远方。比较小的宅子,和地段不好的铺子,也按照您的吩咐脱手了。”

  “银两一共得了三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两。地契留下的有十二张,六张是金陵城内三进的宅子,还有六间商铺,在比较繁华的地段。”

  林之孝之前就预估了这些加起来有上百万。抄出的东西,族人选走了大半,如此也兑现了对六老太爷的承诺了。

  不再想那些不愉快的事,贾瑚挑出那六间商铺的地契,打算练练手。

  让贾瑚失望的是,其中盈利最多是一个古董铺子,古董几乎都是从贾家库房流出的;其他五间都是盈利不多的粮铺,卖从庄子里出产的粮食。

  他不禁感叹,这些目光短浅的人,难怪这么轻易就被我拿住了。

  想到做生意,贾瑚有些意动,苦于再过三天就是县试,他只好叹了一口气,说:“这些你看着办吧。县试的用具都准备好了?”

  “奴才请周府的管事确认过了,一应俱全。”

  二月县试,连考五场,一天一场。

  考完之后,贾瑚整整睡了一天。

  醒来之后,在秋叶的伺候下洗嗽,贾瑚感觉身体虚弱,没什么力气。

  这是,夏雨端上补汤,轻声说道:“大爷,这是chūn糙亲手熬的当归枸杞炖jī汤,补充元气。”

  贾瑚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满满是jī汤散发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这几天,他都是大早上就起来排队入场,练武的时间都没了,晚上沐浴之后,倒头就睡,也没什么心思看游记了。感觉比高考还累。

  中午,chuī手鸣pào,县试发案。

  第一名者,曰县案首,无须再一路考至院试,直接进学,获取秀才功名。

  然而贾瑚并不是县案首【……】。

  无奈,写诗需要灵气,而对贾瑚这个理科男来说,即使是格律诗,他写的也显得匠气十足。江南又不缺诗文出众,经书娴熟的学子。不过,显然考官也很欣赏贾瑚务实的文风,即使在作诗上并不出众,贾瑚依然得了个第六名。

  府试在四月,考完县试之后,贾瑚就住到了江南书院,结识了几位今年也要考秀才的同学,其中贾瑚的年纪最小。

  当知道贾瑚今年不过十岁的时候,院长大人的嫡次孙周仁不由很吃惊,他脱口而出:“我父亲还说你至少十三岁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是萌萌哒的存稿箱~

  看我卖萌= ̄ω ̄=求作收哦~

  ☆、临渊阁会友

  面对各位新认识的朋友震惊中夹杂着好奇的眼光,贾瑚不得不承认自己被愉悦到了。

  “年龄有那么重要吗?”他反问道。

  几位打了个寒噤,连连说不重要。

  周仁苦着脸说:“难道你是打娘胎里生下来就会念书吗?我父亲说,我要是早点启蒙,也就堪堪和你平齐。”说完,他哀叹道,“我可是四岁就开始启蒙了!每日勤学不辍,居然还有人比我更……”周仁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林立理解地拍了拍他的肩。

  其他人也纷纷安慰他。

  贾瑚不解其意,孙牧歌忍笑向他解释,原来周仁的父亲也是一个学者,和他祖父一样不愿出仕,周仁的祖父只好寄希望于孙辈。不幸的是,周仁是长房唯一的嫡子,对比几个堂兄弟,祖父对周仁的要求格外严苛。

  周仁总是哀叹自己的父亲为何不愿出仕,这样就少一个人总是盯着他读书,祖父也不会对自己要求这么高了。

  原来是这样,贾瑚明白过来,这是原以为自己吃了这么多苦,是学子中的佼佼者,没想到突然跑出来一个拼天赋的家伙,把他给压下去了的不服气啊。

  想起自己在娘亲肚子里偶尔听到的贾赦的读书声,他发现自己还真是这样。

  他暗忖,说道:“周兄四岁启蒙,我可是刚会说话,就开始背三字经了。”

  想到自己的才能是无法掩饰的,贾瑚大大方方地把自己天生记忆力qiáng这件事告诉他们。

  不出意外地得到诸多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孙牧歌更是相当直接地说:“真羡慕你。难怪你这个年纪就学了这样多。要是我也有这样的能力,就不必每天都花大半时间来背书了。”

  孙牧歌对死记硬背很是苦手,知道的几位好友都善意地哄笑。

  贾瑚也难得笑了起来,并说,大概真的是老天爷见不得人完美无缺,他却是在诗才上比常人更缺了一分灵气。

  他这一笑,周仁都看呆了。

  贾瑚天生唇弧上挑,不笑也像是带着三分笑意。本来贾瑚就年幼,大概是为了不被他人看轻,他总是一派沉稳的样子,很少展颜欢笑。

  见贾瑚奇怪地看过来,周仁咳嗽一声???颇为尴尬。

  贾瑚自然不知道有人会看他的笑容看直了眼。他不是不笑,只是你很难想象一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会满脸笑容,一点小事也乐呵呵的。贾瑚就是这样。同龄人会为了难得的假期兴致勃勃,他也只是感到略微放松。今天和好友们出来游玩,也没有像周仁那样大呼小叫,表达自己的兴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