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女配求生记(快穿)_明夏一生【完结】(367)

  其实陈曦当小保姆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盯上了她。

  这孩子漂亮、能干、人品放心,只有一个缺点是农村户口,但优点大大多于缺点,所以当儿媳妇是很不错的选择。

  等陈曦成了正式老师,唯一的缺点也没有了,盯着她的人自然只有更多。

  于是姜阿姨和陈萍那里就隔三岔五收到这些人明示或暗示。

  姜阿姨和陈萍两人也崩溃,她们家小曦才多大呀,怎么也要二十岁才能结婚的。

  被人问得太多了,于是姜阿姨便和萱萱奶奶吐槽:“我家小曦还是孩子呀,那些人竟然天天想把我们小曦娶为儿媳妇,她们是怎么想的呢?”

  萱萱奶奶看了眼好朋友,然后试探问:“你们小曦自己有没有人选?二十岁结婚,但不耽误提前相看嘛。”

  姜阿姨摇头:“小曦肯定是没有的。她每天两点一线,幼儿园和家来回,从来不和外面人接触,能喜欢谁呀?”

  “当然是我们家顾言啊!”萱萱奶奶理直气壮。

  “我们顾言模样好,家世好,人品好,性子好,对小曦更好,我觉得他俩就很合适。若是再有人来做媒,你直接推掉就是,咱们两家定下来就好。”

  姜阿姨:“……”合着有人在这等着挖墙脚呢!

  不过想想顾言,姜阿姨竟然也觉得哪里都合适。

  只是,姜阿姨犹豫了片刻之后问道:“顾言也不是你孙子外孙子,你也做不了主。而且顾言家的事情过去了没有啊?”

  “我倒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想着门当户对。顾言父母若是官复原职,那条件我们可高攀不上。你是知道我待小曦的心,绝不允许她还要看婆婆脸色过日子的。”

  说白了,就陈曦这条件,嫁到本市哪户人家都不算高嫁,姜阿姨这点信心还是有的。但若是嫁到顾家,她还是有点思量。

  萱萱奶奶白了姜阿姨一眼,戏谑道:“呵,这不是你当初看不上儿媳妇的时候了?你哪怕没说,但谁不知道你不大愿意呢。现在有了女儿,就怕女儿被婆家欺负了?你这人思想可不对。”

  “过去的你别提了成不?”姜阿姨赶紧打断,“我现在待我儿媳妇可真是一心一意的好。咱们提小曦和顾言的事情,扯到我们婆媳身上有什么意思?”

  萱萱奶奶也不打趣了,小声道:“这一年国家政策明显松动些了,你有感觉没?顾言妈妈已经回到海城继续工作,爸爸应该也快了。”

  “你放心,我儿媳妇的性子你见到过,她们家人都是那样的绵软性子,好得很。我们不考虑家庭,只考虑孩子,我们顾言可十分喜欢你们小曦。”

  对于这一点,姜阿姨知道,但她以为是志同道合的喜欢,而非男女朋友。

  陈曦也同样这样认为。

  所以顾言在对陈曦说出想和她成为革命战友的时候,她都没反应过来。

  “我们本来就是革命战友啊。一起学习,一起带孩子,一起打拼事业,这还不战友?”陈曦有些纳闷。

  顾言被噎了一下子,缓了一会才一字一句道:“小曦,我说的是一男一女一起生活的那种战友。”说完,顾言脸红了,耳朵尖也发烫。

  陈曦:“……”她缓了很久,才小声问:“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

  顾言低下头小声道:“我其实也不知道,第一眼就觉得你这人很厉害,后来越相处就越觉得你很好。可能,可能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吧。”

  “小曦,我本来没想现在说,可我听说很多人给你介绍对象,所以想求你别答应,咱俩不是很合适吗?何必再去了解你并不知根知底的人呢,对不对?”

  陈曦觉得,这话竟然很有道理。

  “我觉得你说得挺对的,可是你毕竟是海城人,而我是本地人,等大环境一变,咱们之间可能就要分隔两地。所以现在考虑这些还太早了,等二十岁以后大家都更加稳定成熟了,再说这些好不好?”

  顾言虽然觉得陈曦那个“可是”吓了他一跳,但见她不排斥自己,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好,我们约定好了一起等,谁都不许半路开小差。不过我还是声明,你说的那些不存在。如果我回海城,那肯定是和你一起。如果你不想去海城,那我就留下来陪你。”顾言像是发誓一般。

  顾言认识了陈曦五六年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陪伴一生,所以他很坚定。

  陈曦觉得少年情怀十分美好。

  但陈曦却更明白,很快就要全国恢复高考了。在现实面前,别说小情侣,多少成婚带孩子的夫妻都有太多的分离。

  而这一天确实很快到来了。

  听到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之后,顾言特别开心,他跑来和陈曦分享喜悦,“小曦,咱们一起考大学好不好?”

  其实陈曦一直在犹豫。

  原主内心一直很羡慕陈芳创业后成为首富,能够很潇洒得过她达不到的人生。虽然愿望清单里完全没有体现,也把这个心思隐藏地很好,但陈曦却感知到了她内心的渴望。

  所以这辈子陈曦是想创业的。而八十年代创业和后世知识创业不同,这时候只要选对了行业,一头猪都会起飞,和学历完全没什么关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女配文 快穿文 明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