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彼岸繁花[综红楼]_林一平【完结+番外】(967)

  “杀死了十八万的商人?俘虏了三十三万奴隶?朝歌哪里有这么多人?”

  谢必安干笑,“这些都是《逸周书?世俘》记载的。至于真假后世也无从知道的。”

  “《逸周书》是史书吗?”帝辛接着问。

  “《逸周书》据说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余的部分,编撰成册,是为《周书》的逸篇,故而得此名。这个真假也没法定论的。孔子是晚于您500年左右的学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那个儒家学派推崇周礼,后世因为儒家一家独大二千余年,很多历史事实他们怎么写的,大家就只好怎么认了。至于真相是否湮没了,没证据也没法与儒家辩驳啊。”

  林夕面对这急脾气的准地仙怂怂地赶紧补充,她可不想来一趟地府,最后被准地仙虐个七死八活的。

  “帝辛,那《尚书》最后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成书,应该是周立朝之后开写的史书。但是由于有秦始皇下了《焚书令》把诸子百家的书籍焚烧了很多,《尚书》的残片中从《牧誓》到《吕刑》被认定为西周的真实史料。呵呵,呵呵。”

  林夕看着帝辛的眼睛,心里发虚。

  “那个,帝辛,你也知道史书都是战胜者写的,败了的一方,也只好任由其涂抹勾勒。但是商人所著的书籍,始终称您为帝辛的。”

  “《焚书令》?焚烧书籍?他要做什么?”帝辛觉得这简直是不可理解的事情。

  “烧了书就能掩盖真实?把人的想法都统一了?”

  林夕点头,“是啊,你看现在不就是这样。秦始皇的《焚书令》之后,再加上几千年的战乱,历史的真实面目就被掩盖了。您还不知道呢,在您身后的三千年,有那么几十年的时间,全国几亿人只能用一个脑子思考,说一种言论,否则就要被处死、坐牢,全家被株连。中间也烧过几年的书,只要不符合那个思考的头脑要求的,也烧的百姓和愚民差不多。”

  帝辛一摆手,“愚民百姓何用读书!他们听话就是了。要是几亿人只能用一个脑子,这事儿好。喔,如果吾当初能做到那般,就会政令通达,少了许多的掣肘,早日完成清除东夷大业,让殷得以巩固了。”

  完蛋,皇帝思考问题的立足点,就是与百姓不同啊。

  林夕与谢必安互看一样,谢必安问道:“林夕,你也是做过皇帝的,你那时候也是这么想?”

  林夕晃晃脑袋,“朕当初可没这样想过。”

  朕与封建帝王是截然不同的种属,朕最后没做成君主立宪制,实在是民智启迪的还不够,社会工业化水平也未达到要求,没有工业化大生产的分类合作,自给自足能活下去的时候,百姓只愿意为此现状。

  再有就是那些既得利益的大臣和勋贵们,他们愿意跪!

  帝辛听说林夕做过皇帝,眼睛看她的时候多了一些探究。

  “你做过皇帝?”这疑问也太明显了。

  “是。做了三十年呢。就是刚才离开的荣国公夫人,她那个时期的皇帝。”

  帝辛点头,若有所思。

  “你们接着说牧野之战后面的事情。”

  “由于有秦始皇的焚烧书籍在前,史学就只能从秦朝之后残留的一些书籍里,寻找历史的真相。不过后来在西晋的时候,有《竹书纪年》曾出土,那《竹书纪年》里记录了殷商很多事情,甚至再远一些的尧舜禹禅位之事,也与后世的史册记载是不同的。”

  帝辛听到尧舜禹禅位之事,他的唇边浮现了一丝嘲笑。

  “尧、舜、禹有禅位?呵呵……你们从那本史书上看到的?”

  林夕与谢必安愣住,“后世的史书基本都是这样记载的。”

  嘲笑在帝辛的唇边扩大,他放过追问尧舜禹的禅位,也未追问《竹书纪年》,转而继续问牧野之战后面的事情。

  “帝辛,你在地府三千年,就从未听说过牧野之战以后的事情?”

  谢必安觉得以帝辛的身份,他不该不知道啊。

  帝辛皱眉,“吾失国之后,魂归地府,基本一直在埋头修炼。”

  林夕点头,怪不得他如今是准地仙了。

  她替谢必安答道:“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占据了朝歌,掠掳之后大肆分封诸侯,因为当时商人还有主力大军在外,周武王就把您的儿子武庚分封在殷都,然后又派遣了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朝歌附近建立邶、墉、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历史上称‘三监’。史书记载牧野之战后大约四五年吧,周武王就病逝了。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周文王的第四子名旦,周武王的弟弟周叔旦被封为公,也称呼周公旦的,他开始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周武王的其他弟弟们的疑忌,都认为他有篡权,意图兄终弟及。您的儿子武庚见机拉拢管叔、蔡叔、霍叔发动叛乱……”

  帝辛听到这里点头称赞,“唔,这才是我儿子该做的事情。”

  林夕住口。

  帝辛接着问,“武庚后来如何了?”

  林夕只好答道:“武庚组织的这次叛乱,使得周王朝面临了极其严峻的形势,周公旦派大军东征,历时三年的时间,平息了这场叛乱。最后他诛杀了武庚,还杀了管叔而流放了蔡叔,把霍叔废为庶民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