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蒙元]风刀割面_璨钰【完结】(155)

  积水潭、太液池、琼华岛……都是我去过且熟悉的地方,北海公园的白塔,什刹海的冬季冰场……往昔的一幕幕在我脑海中历历回放。想到后世的北京与眼下的新都雏形有这么多牵连,我一时心潮澎湃,说不出的亲切感烘得全身暖融融的。

  忽必烈只当我听得入神,未予理会,继续听伯颜说话:“臣同安童那颜到金中都旧址考察漕渠,又至琼华岛一带,参照刘太保和郭大人的规划,以为在新城址建都,较金中都旧地更为稳妥确当。”

  “选址问题,一直是朝臣议论不决的难题啊!在琼华岛一带,虽有大宁离宫,可皇城、宫城还得重新修葺,又是一笔浩繁工程;若用金中都旧址,漕运又是个问题,莲花池、七里泊供水尚可,济漕通航就吃力了。”忽必烈揉着太阳穴,脸色疲惫,能说出这些具体问题,看来建都一事他已筹谋很久了。

  我用小手帮忽必烈轻轻按揉着,他舒服了些,又命伯颜继续说:“选用新城建都虽一时浩繁,却是万世之功。”很显然,伯颜的想法很明确了。

  忽必烈抬抬手,示意他说下去。伯颜斟酌了一下,开口道:“臣和安童那颜去中都前,也做了些功课。金中都的漕运弊病历经一朝都未解决,我们何必趟他们的老路?北方诸地征集的漕粮,最终只能运到通州。由通州西至金中都,却无可用的天然河道。若开凿运河,地势西高东低,无法通航。金中都又无足够水源可以接济,水运难成。旧时金中都漕粮,少时有数十万石,多则百余万石,而今都城所需,远甚于此,单靠人力车马,更是疲损民力……”

  忽必烈点点头:“郭守敬也说过,欲改造中都旧闸河,除了导引玉泉山水以通漕渠,别无良策。”

  听了忽必烈这话,伯颜眼神一亮,顺势说道:“导引玉泉山水济渠,只有通过七里泊和高粱河,下接闸河,其故道所经,正是大宁离宫附近。唯取新址,方能解漕运之患。而取新址的便利,远不止于此。”

  伯颜还故意卖了个关子。趁他停顿的空当,我飞速地梳理了刚才的内容。大意是,考虑未来的漕运问题,都城选址还是以琼华岛为中心的新址为便。理由如下:华北各地的漕粮走水路只能运到通州,即现在北京城西部的通州区。而由通州向西到中都,并无天然水道,且这一带西高东低。除非从西面玉泉山引水,开凿人工河道,接通高粱河,再经运河东流至通州,方可行水运。而水道所经之处,就是琼华岛一带。这样,保证河道常年有水,就很方便的解决了东西地势高低不齐无法通航的问题。

  伯颜又讲:“新址有积水潭、太液池等大面积水泊,可做停靠口岸。不仅漕粮,各地财货也可通过运河直达城内,既省人力财力,又使新城商贸繁盛,货物畅通,一举两便。还有都城供水,新址也远比金中都充足。再者,待大汗日后攻破蛮子国,江南诸地的财货粮谷,经京杭大运河北上,欲达京师,非用新址水系不可……大汗欲求万世之功,就不要计较当下的耗费了。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是如此罢。”

  哎呀,听了他这话,我也不得不佩服。伯颜论事,首先观点明确;其次有事实有数据,有图有真相,不是信口开河;再次,还能对不同方案进行利弊分析,最后又自然而然地小捧了忽必烈一把。厉害!我一边听着,一把努力学习。

  忽必烈听了他的话,果然不再提出异议,只是念叨着“江南……江南……”,而后眼神一凛,当即拍板决定:“如卿所言,新城取刘太保划定的新址罢!”

  第75章 归返

  伯颜又简单交代了中都一带的情况,圆满完成工作汇报后,忽必烈慰勉了几句,叫他退下。又把我留下,闲闲聊了起来。

  “父汗,那木罕可顺利到了漠北,在那边情况如何?”我想起了这个小哥哥,不免有些牵挂。

  “还未有消息传来,想来应该无事罢。他周围也有老臣辅佐,出不了茬子。你小小个人儿,就省点儿心罢!”忽必烈笑笑,在我脑门上敲了一记。

  我嘟着嘴轻轻揉着脑门,不说话,思虑片刻,又试探问道:“那……八剌呢?”

  “想必已是到了察合台汗国,不过,若想掌权,还得等上一阵子,那就看他的能耐了。”

  原本八剌前去西道汗国,我还是有些担忧,但有了那番无礼行径,我对他是半点牵挂也无。他生也罢,死也罢,都与我无关。只是顾及西域诸国形势,才不免一问。

  “父汗觉得,若他做上汗王,能效忠朝廷吗?”

  忽必烈本来半眯着眼小憩,听我这话,突然睁开眼睛,饶有深意地问道:“八剌离开上都之前,你怎么不问?现在说这个,不觉太晚吗?

  “我……我……”我心里一虚,忙避开他的眼神,心下后悔不迭,支吾了一小会儿,才道:“父汗明察秋毫,虑事周全,用人定也是确当的,儿臣不过是多嘴一句罢了。”

  忽必烈抬起我的脸,仔细看着我的眼睛,我躲不过,只得端端正正的看着他,心里提着一口气,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也不知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