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女重生宝典_秦兮【完结】(134)

  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坐在那个号令天下的位子上,让别人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活的胆战心惊!

  现在皇帝单独把自己分封到云南这个偏远之地来,摆明了就是让他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跟位子——皇帝摆明了只是想让他安安分分做个藩王。

  可是他才不甘心,他凭什么在这里替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守门?!

  这反,恐怕是一定要造的,只是早晚问题。

  他在等一个机会,不过不是现在:现在朝廷文有能一呼百应的王伯雍,武有智谋过人的魏将军跟定远侯,名不正言不顺,自己若是造反了,只能是加速自己的死期罢了。

  他之所以一直留着谢庭这个家伙,又让他安安稳稳的当着赵王世子,是因为要让谢庭在前边挡着。

  他若是不押一个世子在盛京住着,皇帝才不会放心自己呢。

  若是有朝一日自己真的反了,那谢庭自然就首当其冲的会被众人围攻。

  他不过是自己的一枚棋子罢了,但是赵王妃这个女人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非得费尽心思去害他,真是妇人之见。

  赵王皱了皱眉,继续问:“那结果呢?”

  若是世子死在了盛京,皇帝岂不是要把自己召回去?到时候怕是要留阿远在盛京了

  “没事。”大山见他不虞,便忙道:“听巴鹰说,世子身边有锦衣卫的人在,他们并没得手。”

  锦衣卫?那个孽子又如何跟锦衣卫扯上了关系?赵王大感意外,道:“锦衣卫的人怎么会与世子搅合在一起?”

  大山摸了摸后脑勺,也觉得有些意外,便老实回答:“属下也并不清楚因何世子会与锦衣卫的人在一起。”

  一百四十五暗流

  王伯雍下了朝回府就恹恹的,一回来就嘱咐管家吩咐门子:谁来也不见,只说咱们老爷身子不慡,歇着呢。

  紧跟着他就呆在书房,饭也没吃。

  王庭然知道原委,推门进去就唤道:“父亲?”

  见是儿子进来,王伯雍抬眼看了他一眼,皱着眉低头叹了一口气。

  今日朝堂之上,工部侍郎欧阳正宏、礼部尚书全隽、户部尚书袁兵上书请立太子。

  如今皇帝有八个儿子,前五个分别是幽王、陈王、赵王、勤王跟周王,如今幽王因为谋反之事自然是倒了,其余剩下的四个分别就是陈王赵王跟周王,其中赵王曾经跟着皇帝很是打了几场仗,是个狠角色,周王跟陈王倒是都温吞的xing子。

  而麻烦的是,皇帝似乎对这些人没一个提得起兴致的。

  这些年朝中百官上书立太子的何止千万?到最后却都被皇帝轻轻巧巧的给推了回来,理由不外乎是还无嫡子,长子已废之类,听着就知道是搪塞。

  而剩余的几个皇子,六皇子身世不怎么样、九皇子博学多才却偏偏是个病秧子,十一皇子更不必说,向来飞扬跋扈的,养的还不如寻常人家的纨绔子弟。

  皇帝究竟存的是什么心思,谁也不知道。

  王庭然知道自家父亲在担心什么,就疑惑的问道:“父亲可是为了今日之事心烦?”

  内阁有票拟之权,今日他们的奏折定然是先经过了王伯雍的手的。

  王伯雍觉得有些乏,伸手揉了揉额头,道:“我已经将自己的意见附在奏折上一齐送上去了,你猜皇上说了什么?”

  今天早朝时皇帝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太子会立,不过不是现在,让他再思考思考之后再决定。

  难道还有别的原因?王庭然挑眉问道:“皇上或许还是不想立太子么?”

  “不但不想立。他还想着分封几个皇子。”王伯雍抚着胡须,面上虽然有苍老之态,但是一双眼睛却格外的明亮有神,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已经年近花甲的老人,他沉沉的笑了一声,道:“皇上的意思是,叫我上个奏折,请命再分封几个皇子,等再过几年还没有嫡子,再决定立谁为太子。”

  什么?现在朝堂上对于立太子一事可以说已经怨声载道了。皇帝已经年老了,一国之君是国之根本,他拖到现在还不立太子,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不少的大臣们都已经对此事耿耿于怀,平日里来游说王伯雍的也不少。

  若是此时王伯雍按照皇帝的意思上书去分封几个皇子为王,那可就要得罪了满朝上下。

  指不定言官们都要指着他的鼻子骂他误国。

  皇帝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这是要王伯雍晚节不保么?

  可是若是不按照皇帝的意思来又怎么办?那就等于得罪了皇帝,这显然也是不划算的

  王庭然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道:“立太子一事已经迫在眉睫了。朝中百官对于皇上迟迟不立太子一事早已经很是不满,若是父亲您真的按照皇上的意思做了,那少不得要被人指着鼻子在后头骂的。何况,如今也确实到了立太子的时候。皇上却一拖再拖,他是什么个意思?”

  什么意思?王伯雍摇了摇头,看明日皇帝的处置就知道了。

  次日早朝,皇帝的态度就第一次摆在了文武百官面前。

  礼部尚书全隽再次上奏:望陛下早立太子。以定国家之大计,千秋之基业。

  至于太子的人选,这就不用说了吧?

  既然皇后无子。那自然是立长了,如今幽王已经去了,那就是周王了吧!

  皇帝的态度很明显,不仅不允,还把全隽免职外放去了南京。

  第一日的jiāo锋自此收场。

  王庭然回了府就直奔王伯雍的书房,道:“父亲!崔尚书明日也打算上奏支持全隽。”

  兵部尚书崔璞玉,最是硬骨头的一个人,这个人混了整整三十年,才混上了兵部尚书的位子,是有原因的。当时还是计如海当首辅的时候,儿子惹了事,他当时作为刑部主事,一天一封奏疏往皇帝那里送,差点没把皇帝给烦死。

  皇帝与计如海关系极好,就告诉计如海:你自己跟这个顽固不化的家伙说,说完了你儿子也就没事了。

  计如海就去找崔璞玉,想着让他网开一面,崔璞玉就两个字:不gān!

  从此以后就断了前途,一直被当权派冷落,甚至还被派去了湘西那边当个知县,只是他硬气又认死理,去就去!一去就是十二年,还是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想起他来,又把他找回来,而且升任兵部右侍郎。

  他这才一路到了今日。

  这个人都要上书请立太子了,说明事qíng确实已经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了。

  王伯雍安稳的坐着,叹息道:“且看明日吧!”

  大周朝的官员有时候贪是贪了些,败类也多,但是硬骨头和有骨气的还更多。

  第二日,兵部尚书崔璞玉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第三日,兵部给事中方世宇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第四日,户部主事周敬、工部员外郎房子竟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皇帝罚了崔璞玉三个月的薪俸,把方世宇给掉到海南去chuī风,把周敬跟房子竟打了一顿都赶回了老家。

  这下态度已经算是定了。

  底下的大臣们却都纷纷愤怒了,早在幽王方才十岁的时候,就有大臣请皇帝让幽王出阁读书,立太子。可是皇帝一拖再拖,拖到几个皇子都封了王,也没半点动静,到现在好了,幽王因为谋反被咔嚓了,皇帝还是没立太子。

  一国之君是根本,皇帝如此做法。实在太让人寒心。

  于是从这之后,请立太子的奏疏就雪片一般的飘到了御书房。

  皇帝烦不胜烦,与此同时,看的就是内阁的态度了。

  内阁首辅王伯雍,次辅林若同,还有两个成员方青山,王百亿。

  王伯雍是皇帝的老师,一路陪着皇帝从太子成了皇帝,又陪着他走过了这么多年,皇帝向来敬重他。而次辅林若同一向是个和稀泥的,其他两个成员都是王伯雍的门生,皇帝自以为万无一失。

  王伯雍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立太子一事,早在十年之前他都已经表明了态度:太子得立,只有立了太子,才是国家的根本。

  可是皇帝偏偏听不进去,到了如今,皇帝依然不肯立太子。

  可是当初是当初。如今皇帝已经老了,再不立太子,等到他这么多儿子都封王了,有自己的势力了。闹起来了那也就不得了了。

  王庭然也很烦,最近兵部的人为了表明自己的硬骨头,纷纷上书请立太子,并且刑部给事中更狠。上书支持方世宇不说,还洋洋洒洒的批了王伯雍一顿,说他办事圆滑。误国误民。

  谁不知道这是皇帝的意思?指桑骂槐就过分了。

  王庭然很有些烦躁,正头痛间,就听魏氏说顾满来了,正在后头王采薇那里。

  提起顾满,王庭然才惊讶的反应过来自己答应过她什么,忙一拍脑袋,满脸歉意的跟顾满道歉:“阿满,舅舅最近实在太忙,竟忘记了这件事。实在是对不住你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秦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