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和_来自远方【完结+番外】(464)


大明考核官员政绩,办学教化乡里,是极为重要的一项。
教化蛮夷,同样是帝王的功德。
孟清和在边卫办学,大兴教化的举动,契合了永乐帝心思。奏疏被很快批准,朝廷还派来了数名资深儒师,助孟清和办学。
这些人是自愿请缨投身边塞教育事业,博一个出身,还是迫于皇命,无奈之举,有待商榷。
不过,人既然来了,自然就甭想走了,对孟清和来说,人才总是不嫌多的。
实际上,孟清和计划中的办学,同永乐帝所想还是有些出入。但在事情未成之前,绝不能漏出半丝口风,除了沈瑄,连道衍都不知道他的真正意图。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知道几百年后的历史,并在尝试加以改变。
朝廷派遣的教师团队尚未从京城出发,郑和率领的船队已从宁波起航,沿海图指引,驶往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日本。
由于想搭乘顺风船的人员过多,船只的数量增加到近两百艘,人员数量接近三万人。
船帆扬起,郑和站在船头,表情坚毅,很是雄壮威武。
待船队驶出海港,破làng远行,威武的郑公公终于脸色一变,猛的扑向了船舷。
同他一样的,还有作为副使的王景弘。
吐完了,郑和坐到甲板上,漱口之后,取出瓷瓶,倒了一粒丸药送进嘴里,冲鼻的苦味,总算是缓解了胃里的翻江倒海。
只为了这瓶药,到太医院走上一遭,也算是值了!
王景弘眼巴巴瞅着,出于同僚情谊,郑公公友情赠送两粒,再多就没有了。
吃过药,缓解了晕船症状,王景弘刚要道谢,却见郑和捏着眼角,眺望大海,迎风流泪,心中不免诧异。
“郑公公这是为何?”
“咱家想起赠药的赵院判,故而流泪。”
“是为感激?”
“自然。”
王景弘:“……”
既是感激,这幅一边流眼泪,一边咬牙切齿的样子是为哪般?

第一百四十三章 郑和下东洋二

郑和的船队浩浩dàngdàng开往日本,航行期间,遇有形迹可疑的尖头快船,立刻举起喇叭,发出警告。
中心内容一句话,停船,检查!
船队中备有多名翻译人员,官话,方言讲不通,日本语,安南语,暹罗语等轮番上阵。总有一种语言可以沟通。
不停船,直接跑,后果很严重。
喇叭一收,直接开pào轰。
所谓先礼后兵,不听劝,怪不得别人。
自洪武帝颁布禁海令,沿海各省,除军卫舟师,民间片板不许下海。
从建文朝至永乐朝,朝廷再发严令,民间所用尖头船俱改为平头。
到永乐初年,在大明海域出没的尖头船只,除了明军舟师和各国朝贡的船队,就只剩下倭寇海贼。
郑和船队遇上的,正是四月间寇袭穿山的的倭贼。
自从洪武末年,这伙倭寇便多次袭击福建,浙江等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明军多次围剿,始终无法全歼,隔些时日仍会卷土重来,且多趁卫军不备,寻机上岸劫掠,十分的狡猾难缠。
财物,粮食,牲畜,乃至于人口,都是抢劫的目标。得手之后,立刻潜逃入海,卫所舟师得到消息,倭寇早已逃入茫茫大海,不见踪迹。
几次三番偷袭得手,全身而退,很容易得出结论,岸上有这货倭寇的内应。
钱仓所指挥上疏,请朝廷准许卫军搜捕倭寇内应。
经过一番廷议,此议未能通过。
反对的人理由很充分,未得实据,大肆搜捕,实为扰民。
上疏的指挥气得咬牙,却毫无办法。因为这封奏疏,他又被巡按御史盯上了,轻易动弹不得。可以相见,明察没通过,暗访也注定行不通。一旦下令,弹劾他的奏疏马上会送往南京。
一定违令调兵的大帽子扣下来,官也就当到头了。
此消彼长,沿海卫所官军被捆住了手脚,只能被动的等倭寇上岸,倭寇却是借助内应,屡次得手,气焰愈发嚣张。几股倭贼同海寇进行了联合,势力不断膨胀,对福建沿海和浙江宁波等地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郑和船队下东洋,首站选在日本,一个重要原因,就为解决倭寇的的问题。
永乐帝的字典里,压根没有吃亏这两个字。
谁敢让他一时不自在,他就要谁一辈子不自在。
谁敢到他地盘上挑衅,他就要谁好看!
敢到老子的地盘上抢劫?直接抄你老窝,烧你房子!
北元他都收拾了,还收拾不了一下小小的岛国?
朱棣下定决心要收拾谁,注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高举轻放。拳头砸下来,绝对一下见血。况且,对于在他登基之后,始终没来朝贺的日本,朱棣很是看不顺眼。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来自远方 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