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魔姬的六零懵逼日常_永岁飘零【完结】(160)

  穆初夏嫌弃的看了两眼,就把眼光撇开了:就这身板,行不行啊?如果到时候连双胞胎都干不过就好笑了。

  “初夏回来了,来来,表哥给你带了气水,快拿去喝!”张建军几步跑过去,接过穆初夏肩膀上的袋子,从口袋里摸了一瓶汽水给穆初夏,然后麻溜的把一袋子米提进了初夏家。

  穆初夏完全没和自家大表哥客气,小屁。 股挪到石阶上,抱着汽水咕噜噜就开喝。

  对于即将入住穆大伯家的青年,穆初夏一点搭话的兴致的没有。

  … 一来就抢大堂姐房间的人,她才难得搭理他。

  青年也很局促,完全没有注意到穆初夏态度冷漠。

  他抬眼不着痕迹的四处打望,看着几间简陋的房子,他眼光微暗,略微沮丧。他是真没想到,会被安排到这么偏远的大山里来参加劳动。

  “初夏,去把你奶找回来,新同志来了,看看怎么安排!”张建军把米放好后,从屋里走出来,对着坐在石阶上慢悠悠喝汽水的穆初夏道。

  穆初夏淡淡的“哦”了一声,抱着汽水瓶,便往后山走了去。她奶上午还在念叨着辣椒可以摘了,这会儿应该是在后山摘辣椒。

  穆初夏离开后,张建军歉意地对新来的知青赔礼道:“王新同志,你稍等一会儿,大伙都上地里去了,等这家老太太回来了,看怎么安排!”

  “没事,没事,你去忙,我等等就好,今儿麻烦你了!”王新客气地道。

  张建军:“没事,不急这一会儿,等老太太回来了我再走!往后有啥困难,找先前接待你的大队长,他会为你解决!”

  两人客气了几句,赵老太就随着穆初夏归来。张建军把王新交给赵老太,逗了逗小表妹,便离开了。

  “王新是吧,真不好意思,家里比较乱,不过你放心,你那屋我们已经收拾出来了。别见外,当在自己家就行!”

  赵老太笑眯眯地招呼王新,暗地里却不着痕迹的多看了几眼。

  不愧为亲祖孙,她和穆初夏一样,都看不上王新的体格。都觉得这王新怕是吃不了苦,住在自家也不知道是好是歹,算了,就将就住着吧!实在不行就和张卫海说说,看能不能让他换个住处。

  赵老太把王新领到新收拾出来的屋子:“你先收拾一下,我就在院子,有啥事儿叫我行!”

  “嗳,往后就麻烦奶奶了!”王新笑呵呵的,很有礼貌。

  赵老太在家招待王新,穆初夏和老太太打了一声招呼,让她下午有空,把她刚舂好的米筛一下,然后便背着背篓上了山。

  王新家远在首都,离S省很远很远,坐火车就坐了三天两夜。

  响应伟人号召,下乡劳动,王新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的。可在爬了近四个小时的山才到达目的地后,再大的热情都被抹灭掉了。坐下来后,王新才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往后所要面临的是什么。

  看着头顶上用茅草夹盖的屋顶,城里来的青年顿时迷茫了。

  他失落的叹了口气,起身打开背包,把从家里带来的日常用品放好,然后从背包里掏出一把粮票就出了屋。

  赵老太这会儿正在屋里挑拣豆子,准备等穆初夏回来了,拿去邻居家磨出来,做成水豆腐。家里来客人,头一天怎么着也要弄顿好的来招待。

  王新从屋里出来后,端了根板凳坐到老太太身边,也帮着挑拣豆子。

  赵老太:“娃子今年多大了,家是哪的啊?”

  看着帮忙挑豆子的王新,赵老太暗暗点了点头,是个眼尖的。

  “十九岁了,家在首都!”王新理好低落的情绪后,整个人也鲜活了很多,开始和老太太闲聊起来。

  他也有自己的考量,来了这里,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回得去,如今只能尽快适应农村生活。而要适应这里的生活,就要先了解这里的人。

  “首都啊…挺远的!”提到首都,赵老太就感慨万分。几十年前,她就在首都生活过,许多人向往首都的繁华生活,可她却一点也不想,甚至对那里很抵触,毕竟曾在那个城市给别人当过丫鬟。

  王新嘴巴会来事儿,没多大会就和赵老太熟络起来。

  两人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挑完了一斤豆子,赵老太把挑好的豆子端进厨房,笑着对王新道:“你去村面走走,熟悉熟悉路,咱村还是挺大的!”

  “好嘞!”王新笑呵呵地道,随即从兜里把粮票拿出来:“赵奶奶,我没带粮食来,这是十斤粮票,你收着,往后我就在奶奶家搭个伙吧!”

  王新没想过自己开火,既然都住进了这户人家,那自然是跟这家人一起吃!

  “行,往后我就多煮个人的饭!对了,晚上我让我家娃子带你去大队长那里,把分给你的粮食扛回来,村里知道你们要来,猜想可能没带粮食,给你们安排一个月的口粮,将就说吃,等过了秋收就好了!”赵老太没和王新客气,笑呵呵的把粮票收了,连点推脱的意思都没有。

  家里粮食不多,多个人多张嘴,就算村里分了粮食给他们,那也只是红薯。下地干活,哪能只吃红薯,肯定要搀着些别的粮吃。自家粮不多,多个人吃,还不定能不能撑到秋收呢!

  这年头,吃食比什么都重要,赵老太可不是那种打肿脸撑胖子的人,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知青们进了村,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被拉去了地里。

  如今是盛夏,地里活很多,锄草、施肥,翻红薯藤,下田去把稻子里长出的水稗草扯起来,杂七杂八,一大堆事儿。

  张卫海体谅几个从城里来的娃子,怕他们没干习惯农活,一开始没给他们安排重活,只让几人和村里的女人孩子一起去翻红薯藤。这活简单,只要把红薯藤翻一翻,别让它们的茎节扎进地里,然后把分枝掐断就行。

  可就这么简单的活,也把几个知青累得头晕眼花,半天不到,就有人顶不住烈日,热得直接晕倒在了地里。

  众村民很无力:“……”

  这不过才晒了半天就晕倒了,往后可怎么办哦!

  这体力,可真是让人看不上眼。

  大伙叹气,找了个人把那晕倒的青年背回村休息,又弯下腰,顶着烈日继续干活。

  农民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狂风爆雨,地里的活都不能落下。

  知青们来的季节不对,如果是开春时来,还有几个月给他们适应农村生活,可这是盛夏,地里活特别多……繁重的农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

  又一年秋收来临,今年风调雨顺,地里庄稼长势很好,是个丰收年。

  秋收时,村里的大锅饭再次开了起来。

  穆初夏扛着五袋玉米棒子,迈着腿飞快的行走在山上小路上。

  这一幕,村民们已经见怪不见,他们倒是习惯了,可新来的几个知青却被大力士穆初夏给吓得差点栽倒在地。

  来了芭蕉村一两个月,几个知青也都知道穆初夏力气很大,他们又不是瞎子,见天的瞅着个移动大背篓在跑,这么明显的事又怎么会看不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永岁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