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和鸣_百柏桦【完结】(400)

  然而这几个世家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头逐渐衰败,后来过得比普通百姓还要差,当最后一个世家再无一丝恢复往日荣光之时的可能,早已抱孙的卢和裕带着儿子去了顾以丹的坟前,给她烧了纸钱,对着坟前絮絮叨叨的了很久,她儿子早已继任了英国公,身上同样有着军功,沉声道:“阿娘,您在九泉之下可以舒心了,那些害死您性命的人,我和阿爹一个都没放过,他们都得了应有的报应。”

  若是那几个世家知道害死了顾以丹会导致父子两人几十年的报复,想来应该会懊悔不已,一定不会对顾以丹出手,可惜这世上最廉价的就是后悔,最没用的也是后悔。

  太初二年除了顾以丹被册封为鸣昇侯,以侯爵之礼下葬之外,再无大事,大雍王朝风调雨顺,因用了朱学真的稻谷种子,全境百姓过了一个丰年,只要勤劳就能吃上一口饱饭,大雍王朝逐渐呈现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盛景。

  “陛下,微臣想领着船队去海那边看看。”

  太初三年春,赵国公霍景山求见姜元羲,自请辞去工部尚书一职,恳请姜元羲能应允他带着石泥大船出海,去探索海的另一边。

  姜元羲挑了挑眉,“赵国公,你这一决定,可有跟恭王妃说过?”

  恭王妃就是霍景山的女儿,姜元羲二哥姜伯君的妻子。

  霍景山顿了顿,“微臣还没来得及跟恭王妃说这事。”

  姜元羲轻轻摇头,“赵国公,出海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你年纪也大了,太过折腾不好,你哪怕不顾及恭王妃,也得为一鸣几个孩子想想。”

  如今石泥大船只探索到海边二十里远,再远的地方就没去了,怕会在海上迷失。

  霍景山沉默了片刻,再开口还是很坚定的语气,“陛下,霍家先祖数代心心念念的就是想看看海那边是什么样,以前那么艰难的时候也阻挡不了他们,现在有石泥大船,微臣自信会比他们更安全才是。

  祖宗之遗愿,后代子孙不能不顾。恭王妃有恭王爷疼爱,子女环绕膝下,微臣相信她会过得很好,还请陛下应允。”

  姜元羲有些头疼,见霍景山一副死活都要去的样子,又问道:“那大雍的水运大河该如何办?”

  身为工部尚书,霍景山早在太初元年就亲自带着常明义走了一遍大雍全境,勘定下了能贯通南北、疏通洪涝的水运大河,这个水利工程是大雍目前最为庞大也是最为看重的工程,一旦水运大河通了,南北两地百姓受益众多,还能浇灌良田万万倾。

  “水运大河早已经勘定好了路线,也开凿了大半,有恭王爷看着,不会有问题的。”霍景山答道。

  姜元羲没辙了,最后只得应允:“朕派虎贲军护你出海,但你必须与朕约定,三个月必返。”

  就算霍景山不答应,虎贲军也必定会按时返航,这才是她派虎贲军护他出海的原因。

  霍景山也明白这点,只能应了。

  才走了霍景山,胡不归前后脚也来求见。

  “你说你想带着血狼军去西北一探?”

  ☆、第433章 黄金之地

  大雍王朝的北边,就是边康所在地,而西北边,则是比边康族更远的地方,此前并无人探过边康更远的地方有什么。

  胡不归认真的道:“陛下,微臣探西北之时会小心谨慎,绝不会让血狼军陷入危险中。”

  然而这番话无论是胡不归自己还是姜元羲都明白并不能让人安心,去西北边一探究竟,就意味着要深入边康族的地带,胡不归带着血狼军去会不会跟边康发生冲突摩擦?气候会不会很恶劣?深入那么远,吃什么,喝什么?

  姜元羲连番问话砸下来,胡不归依然镇定,显然是有备而来。

  “陛下,如今才初春,天气并不炎热,可以带上一些用盐腌制的肉干和馍馍,我们会人手带上五袋水,微臣和血狼军里还有几个懂得查找水源的好手,可以沿途查找水源。若是肉干和馍馍都吃完了……”

  胡不归眸中闪过一抹历光,“不是还有边康人饲养的牛羊么,总不会饿死我们。”

  姜元羲微挑了下眉,沉吟了片刻之后道:“你去找常先生要几个精确的指南针。”

  没道理给了霍景山不给胡不归。

  这话就是答应的意思了,胡不归大喜,再次行礼,“陛下,请静候微臣佳音!”

  没有哪一个帝皇没有开疆拓土之心,就算是最不堪用的帝皇,埋在骨子里的扩张之心都会在合适的时机生根发芽。

  霍景山是跟着胡不归一起上路的,虎贲军护送着霍景山回丹阳县,胡不归带着血狼军去西北边,两人中途有一段路程同路。

  与此同时,姜元羲也开始调兵遣将,派重兵由曲成文率领镇压边疆,既是给边康威慑,也是随时准备支援胡不归一行人。

  朝中知道两人消失之事的,只有二品以上大员,都在数着日子静等他们消息。

  太初三年三月,北疆传来消息,西北之地出现了一伙流寇,流窜作案,边康各部落苦不堪言,时常被抢盗牛羊。

  这伙人总是抢完就跑,倘大的草原竟然还真找不到他们的踪影。因着这伙人只抢不杀,损失的牛羊也不多,边康各部落也就没有劳师动众抓拿,边康自己也知道,骑着马的流寇一旦在草原上撒奔,想要找到他们的踪迹很难。

  等到四月之时,这伙流寇销声匿迹,再无动静,等到消息的姜元羲眉头微蹙。

  到了五月底,胡不归那边还没传来消息,霍景山就回来了。

  他带着十艘石泥大船出发,最后只回来了八艘,所幸沉没的那两艘大船上的虎贲军被同袍救起,到了约定的期限,划船的虎贲军们不顾霍景山继续前航的命令,如约回到了丹阳县。

  这一趟出海回来的人都晒成了黑炭色,踏上陆地的那一刻,他们齐齐吁了一口气,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还是我大雍神州大地好,脚踏实地心也安稳。

  回到丹阳县的住处,霍景山一头埋在书房里,开始整理他在海上这段日子的手记,然后把整理好的手记让虎贲军送往长安城给姜元羲。

  等姜元羲拿到这份手记时,霍景山早已经又一头带着虎贲军扎进了大海。

  姜元羲仔细的阅读了这份手记,把这份原稿交给了弘文馆,让人刻印出来上千本,写上霍景山的名,不仅世家豪强们人手一份,大雍王朝各地的国学里还要加上这本由姜元羲亲自提名《大雍海上游历记》,成为学子们必读的一本书。

  正在编纂《百家盛典》的士林闻听此事,纷纷艳羡不已,霍景山没有与他们一起编纂,结果自己先编书成册了,一想到这里这些人就充满了更多的斗志,一本海上游记不算什么,他们现在编纂的才是能影响未来数千年文明走向。

  在各地学子对大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致时,不到一个月,石泥大船对比约定的时间提早了两个月回来。

  踏上岸边的时候,虎贲军们把大船团团包围起来,一副守护不让人靠近的样子,且立时就有一支百人小队策马带着几口箱子、还有好几个被捆绑在一起的人齐齐飞奔往长安城而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