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家/福宁殿_初可【完结】(374)

  穆扶还将他送到门口。

  邵宜翻身上门,再看了穆扶几眼,转身离去。

  只是邵宜骑马出去没多久,忽然便见前头行来一队精兵,一看服饰便知不是太原府的厢军,也不是太原府衙内的侍卫。

  邵宜皱眉,他这个皱眉的功夫,他们已经走近,手上拿住一个路过的百姓就问“是不是西夏细作”,或者再问“可曾见过西夏细作”。眼看就要问到他,邵宜迅速骑马掠过,远远避开他们。

  他往城门走的一路,只见越来越多这样的精兵,满街百姓都有些慌乱,四处乱跑。甚至到了城门附近时,许多人正折返,嘴中说着城门被关的话。

  邵宜眉头皱得更深,又往城门行了一段距离,已经十分接近了,他瞧见一辆四驾马车。马车上头印有齐国公府的徽记。

  邵宜冷笑,当真是天高皇帝远。姜家的齐国公爵位早就被陛下给剥了,他们家也早就不配坐四驾的马车,这是逾制的!也就仗着陛下瞧不着!姜家胆子也忒大!

  城门已无法再走,邵宜也无时间去管西夏细作的破事儿,索性痛快转身,朝太原府的城北而去。

  城北有城墙,好在城墙很高,轻易没人能翻过,因而这儿看守的人很少。

  路上,他翻身下马,将马寄放在一处旅店里。随后他便爬到屋顶上,一户户地跃过,到得城北城墙,顺利翻墙而过。

  邵宜这样的官职,专为陛下做暗地里的事儿,各处都有落脚处。

  太原的落脚处恰好就在城外,他去牵了马,赶紧往开封府赶去。他走的并非官道,而是更近的一条道,离平定军很近。他的这一路很顺利,只是走到小半时,他忽然发现不对劲。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越来越近。

  邵宜一愣,赶紧骑马避到树林中,不多时,便眼见着无数马匹与兵将从身前掠过,全部往太原城中去了!

  这么一看,怕是有一两万的人。

  他们马鞍与服饰上头都有平定军的标识。

  邵宜脑中一个惊醒。

  姜未怕不是为了搜查什么西夏细作!

  否则何至于突然来了一两万的平定军?

  城门关上了,是为了关住陛下等人!派人搜查西夏细作是假,找出陛下才是真!这些忽然赶至的平定军是为了跟里头的姜未里应外合,目的?

  陛下怕是有难啊!

  邵宜一阵脚软,他不禁觉得此时从最初便是一个阴谋,甚至连杜誉都不可信。可城中如今只剩陛下一人,陛下的那些亲卫,再有用,敌得过这些兵力?!姜未手下可是有十万兵马啊!虽说才来一两万,就这一两万都已够呛!

  他又想到女真与姜未勾搭上的事,脑中更加混乱。

  他深吸一口气,迅速理清脑中思绪,强打精神,拉着缰绳,转身就朝城中赶去。

  他们都走后,尘土还未消。

  一伙人从方才邵宜躲着的身后冒出来,其中一人庆幸道:“小的还以为咱们被瞧见了呢!”

  他们见邵宜直挺挺地就进来,都以为被发现了。

  谁料邵宜也是来躲人的,那人说罢,又坏笑道:“大王,今儿有热闹可瞧,中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螳螂黄鸟什么的?”

  另有人嗤道:“那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大王,咱们就当那黄鸟儿?”

  几息之后,一人哼声,半雅不雅地说:“黄鸟你个鸟!”

  其余人一同“哈哈哈”笑起来,似乎十来公里之外,城门以内的纷乱与他们没半点儿关系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元宵小番外:白发齐眉】

  李氏是在开封府的西大街上卖花灯的。

  十余年来,她只在上元节的时候出摊。

  一来是因她家住在城外,进城一趟不容易,东京城中虽无宵禁,却也只有上元节这等佳节时,往来才是最为便宜。二来,是因只有上元节时,她的花灯才能卖得出去,她的花灯制得只能说是一般。

  从前没嫁人时,父母兄长嫌弃她制得不好,她头一回下定决心进城卖灯前,就说她铁定一个也卖不出去。

  嫁人后,夫君也说她的手并不巧,却比父母和缓了些,只说这灯怕是不好卖啊。

  生下一双儿女后,小儿子也知道笑得将那眼睛眯成一条线,说:“娘做的兔子灯像老鼠哩!谁买呀。”

  气得她差点上手揍。

  总之,没人赞她的花灯好。

  李氏却还是年复一年地去城中卖花灯,并且只在上元节这天卖。

  只因多年前,曾有一位极为俊俏,极为和善的郎君买了一盏她的灯。那位郎君夸她的灯好看,那位郎君还在她的示意下对着月亮看那锦鲤灯,以窥见其中的小蹊跷,那位郎君更是给了她五个桃花形状的小金锞,那是她头一回见到金子,还是那么精致那么多的金子。

  李氏成亲已十余年,按理来说,世上能有多少人记得十多年前曾匆匆有过一面的人呢?

  李氏却记得清清楚楚。

  是因为那位郎君极为和善而记得这样清楚,还是因他出手大方给了这么多金子才记得,亦或是因他是唯一买了她灯的人?

  老实说,她也不知道。

  这一年的上元节,她如同往常那般进城卖花灯。

  城中如同往年上元佳节那般热闹,她与夫君赶着牛车,到得地方,夫君帮她将灯架子架上,又将她亲手做的灯一一挂上去。几番一收拾,天便暗了,满街的灯都亮了起来。一双儿女岁数还小,不敢常带他们进城,他们见到这幅盛景高兴坏了。

  李氏自然也不强留他们陪着一道卖灯,叫夫君带孩子去吃汤圆儿。她年年元宵都要进城,知道哪处的铺子卖的汤圆最好吃,更知道哪处最热闹,一一告知夫君。

  女儿坐在夫君肩膀上,儿子牵着夫君的手,三人乐呵呵地汇进人群当中,先往宣德楼去看宫中特地布置的灯盏。

  李氏微笑着看他们走远,心中格外平和,且知足。

  他们的身影不见后,李氏收回神,继续守着她的灯架子。

  东京城,说大那是格外大,这是京城,多国朝贡之地。

  说小却也格外小,小到李氏曾有幸见过那位郎君。

  她低头,从贴身袖袋中摸出一个小荷包,里头有一朵绢花,是当年买的。

  她心中想到:不知今年可否能见到那位郎君?

  卖了大约两个多时辰的灯,自然又是同往年一样,她的灯,一盏也没有卖出去。她不禁苦笑,如今她已嫁人,也不能似未出嫁前那般一整夜都耗在灯架子旁,她得回家了。

  算算夫君怕是要带着孩子来,催她回家。

  她心中叹气,弯腰开始收灯架子。

  她想着,一年不成还有两年,两年不成还有五年,五年再不成还有十年。即便十来年不成,那还有二十年,三十年……

  她收拾灯架子的时候,心中也有些迷糊,其实这般强求是为了什么?

  迷糊着,她抬手正要将最后一盏灯取下,却瞧见前方几步远处有一个十分眼熟的背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