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小地主_弱颜【完结+番外】(161)

  这就是呵气成冰啊,连蔓儿想。

  连蔓儿正走在从老宅到早点铺子的路上,她走的很慢。没有办法,路上积着厚厚的雪,一脚踩下去,能听见嘎吱嘎吱的声音,她的整个小腿几乎都没进了雪里了。太阳挂在半空中,发着昏huáng的光,几乎感受不到它的热度。

  从昨天晌午,就开始下雪,是鹅毛大雪。雪下了一天一夜,才刚刚放晴。满是积雪的路面上,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脚印。连蔓儿特意小心地踩着那些脚印走,可有的时候还是不得不踩进深雪里。

  连蔓儿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小腿又陷进了雪里,显得矮了一截,从远处看去,几乎就是一只棉球在白雪上慢慢地蠕动。

  当然,连蔓儿是绝不承认她自己是只棉球的。她只是穿的多,身材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一个十岁的小丫头是否有身材,这件事本身就很难说。

  因为下着雪,她今天早上就没跟着去铺子里,现在等雪停了,她才出门来。

  经过了“长途跋涉”,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肥肥短短的雪窝子,连蔓儿终于到了连记早点铺子。官道上不同于村里,车辙、马蹄印和人的脚印纷杂着,生生在雪里踩出一条路来。

  有行人,就有生意。连蔓儿放下心来。

  时辰已经不早,铺子里只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客人,连守信和五郎已经开始收拾店铺了。

  跟他们打过招呼,连蔓儿就直接进了灶间。

  一股热热的蒸汽扑面而来,连蔓儿眨了眨眼睛,感觉到睫毛上有水滴滴了下来。这是她嘴里呼出的热气,在睫毛上凝成了冰渣,现在遇热融化了。

  “蔓儿来了”坐在灶下烧火的赵氏看见连蔓儿,笑着招呼。赵氏已经在铺子里gān了一些日子,她一点不觉得活计辛苦。这些天,连蔓儿眼见着赵氏的脸上有了红晕,笑的时候多了,整个人都比从前开朗。

  “三伯娘。”连蔓儿笑着叫了一声。

  “哎呀,蔓儿你咋来了,外面雪停了?看,踩了一脚的雪。”张氏正在收拾蒸笼,听见声音扭过头来,立刻一连声的吩咐,“快去里屋炕上坐着去,把鞋脱了,送外面来烤烤。”

  连蔓儿笑着就往里屋走,迎面小七从里屋跑了出来。

  “让你二姐上炕,你帮你二姐把鞋拿出来。”张氏就道。

  连蔓儿进了里屋,坐到炕上,小七就把她的鞋脱了。连蔓儿和普通的农家孩子一样,穿的是家里做的棉鞋,手工制作的千层底、紫红色烫绒布面的,张氏还用huáng丝线在上面绣了肥猫滚线团。

  这样的鞋子如果做的合脚,是很保暖的。但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放水。现在鞋子上沾了雪,如果不及时地烘gān,雪水会浸透鞋底和鞋面,这鞋就不保暖了。穿这样的鞋,很容易生冻疮。

  小七把连蔓儿的写送出去给了赵氏,又跑了回来。

  “小七,今天生意咋样?”连蔓儿盘腿坐在炕桌旁,打开钱匣子,数里面的钱,一边问小七。

  连家的钱,包括这铺子里的收入,都是连蔓儿管着的。不客气地说,连蔓儿就是家里的财务主管。她很敬业,一天都不落地往铺子里来,就是雪还在下,她也是要来的。不管怎样,钱匣子要看紧,连蔓儿暗地里握拳。

  “买汤喝的人特别多。”小七道,下雪天,只要山上的工程不歇,他们的生意就不会差,反而会更好。

  “这怎么有块银子?”连蔓儿从钱匣子捡出一小块银子问道。

  “那是老huáng给的。”小七也爬上炕来,挨着连蔓儿坐了,两只脚伸在炕沿外。“是订的包子钱。”

  已经有人肯为了吃包子,预付银子了,很好。

  “二姐,娘说要问你,是不是该多蒸点包子卖。现在包子又不够卖了。”小七道。

  “是啊,蔓儿。”张氏在灶间听见她们姐弟俩说话,就探进头来,“我看是该多预备点了,这两天老有镇上的人来吃包子,还要打包带回去吃。”

  她们准备的包子数量,一直在增加。由五十个,减为四十个,后来又加到五十个,六十个,八十个。不仅是来山上做工的人会来吃,镇上也有人喜欢上了她家的包子。

  “那以后咱就每天蒸两笼屉的包子,咋样?”连蔓儿道。两笼屉,就是一百个包子。

  “行,就从明天开始。”张氏笑着缩回头去。

  连守信和连五郎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个人都穿着家常的衣裳,头上戴着厨师帽,身上围着大围裙。两个人进来后,就从大围裙前的大口袋里往外掏铜钱,放进钱匣子里。

  “骨头汤二十五碗,稀饭十碗,馒头二十个。”

  “骨头汤三十碗,稀饭十碗,馒头十九个。”

  小七哧溜溜下炕,从灶间抱了一块大木板回来。然后一手拿着炭条,在木板上写写画画了一番,这才将木板递给连蔓儿看。

  大木板上,是一个简单的表格。

  表格的表头,分为五栏第一栏画着一个大海碗,第二栏依旧是一个大海碗,就是上面多了一根骨头,第三栏画着馒头,第四栏画着包子,第五栏空着。

  这五栏分别代表的是稀饭、骨头汤、馒头、包子以及合计数目。

  每一栏下面的又分别有三个空格,空格里都写满了正字。前两个空格里的正字很多,最后一个空格里的正字要少很多。

  这分别代表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的业绩。

  这是连蔓儿想出来的计数的方法。每个人端出去一碗汤,或者一个馒头,就在自己的表格内相应的标志下添上一笔。写好一个正字,正好五笔。

  这方便了最后核对总账,也能帮着每个人记住该收多少钱。当然,也能看出每个人gān了多少活。有了这块木板后,对于他只拿三文钱,而连守信和五郎都拿五文钱,小七不仅心服口服,还生出些小小的惭愧,更加勤快了。

  “小七,算算每样一共多少钱,然后总共多少钱。”连蔓儿道。

  小七答应了一声,从靠着炕头的一个包袱里,很爱惜地拿出一架红漆的旧算盘。

  第一百八十章北风chuī、雪花飘

  连蔓儿笑眯眯地看着小七用胖乎乎的手指头,噼里啪啦地拨弄算盘珠子。这架算盘是连老爷子用过的旧算盘,送给了小七用。

  学以致用,连蔓儿在跟着连老爷子学写字念书的时候,想到她又不能去考功名,还是多学点实用的东西比较好。就算五郎和小七,也是一样的,当然如果他们有机会走科举的路也很好(这个目前来看,还是太遥远了)。因此,他们就商量了,要连老爷子教他们用算盘。

  连老爷子做过那么多年的掌柜,算盘用的是极熟练的,超过了他的字。

  连蔓儿几个跟着连老爷子,已经将珠算的基本口诀都学会了。出乎意料的是,小七学珠算学的最快。连蔓儿很高兴,就开始让他帮着算铺子的出入账,小七在扒拉算盘,连蔓儿则是用心算,早点铺子这点账目,她还不需要用算盘。一会工夫,小七停止扒拉算盘,向连蔓儿报出一个数目,连蔓儿将这个数目,与自己心算的结果对照。

  “算对了,再算下一项。”连蔓儿道。

  小七这孩子在数字方面很有天分,不仅算的快,而且很少出错。

  姐弟两个就这样,将账目都算了一遍,核对无误,由连蔓儿在账册上记录清楚。这些天的客流趋于稳定,每天的利润差不多都在二百文钱左右的样子。

  “算好了吗,今天挣了多少钱?”张氏用围裙擦着手,走进屋来问。

  “二百一十五文钱。”连蔓儿道,“还不算这块银子。”

  一家人都喜的眉花眼笑。

  “都收拾收拾,洗洗手,马上吃饭。”张氏说着话,又回灶间忙活去了。

  连蔓儿就将钱和账册都收了起来,小七将烤好的鞋子给她拿了回来。连蔓儿穿了鞋子,走到灶间来洗手。

  灶间里,张氏和赵氏正在做晌午饭。

  这些天准备的早点都卖的jīng光,所以他们自己要吃饭,一般还要另外做。

  一笼屉饽饽已经出锅了,冒着诱人的热气。连蔓儿吸了吸鼻子,她闻到豆沙馅的香甜味了。好想吃,不过得先去洗手。

  早点铺子里准备了洗手用的肥皂,不同于家里用的那种香皂,这种肥皂里面含有大量的碱,洗洁力更qiáng,却没什么香气。这是连蔓儿特意去镇上买来的,买这种肥皂并不是为了省钱。他们是做吃食的,gān净卫生最重要。连守信、五郎他们,包括她,每天要接触大量的铜钱,手一定要洗的gāngān净净才行。

  “今天咱吃炉饽饽。”张氏说道。

  张氏并没有把出锅的饽饽往屋里端,而是在灶下又加了一把柴禾,然后往大铁锅里倒了一些油。油很快就热了,张氏就从帘屉上拿起一个热腾腾的饽饽,将下面的叶子撕掉,然后把饽饽放进锅底的油里。

  油不多,还没能没过饽饽。张氏用手将饽饽轻轻地一按,圆球状的饽饽就成了圆饼状,热油浸入大huáng米面皮中,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张氏这才将饽饽往旁边一滑,饽饽就牢牢地固定在锅壁上。接着她又拿了一个饽饽,如法pào制。

  这就是炉饽饽,要将被按压成饼状的饽饽的两面都用油煎的焦huáng,才算完成。之所以叫炉,而不叫煎,也许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油的缘故。炉出来的饽饽,比起蒸熟的饽饽,又是另一番风味。

  庄户人家,油也是jīng贵的玩意儿,就是用的油不多,好些人家也是舍不得炉饽饽的。所以炉饽饽在很少吃到油水的小孩子们的眼里,是冬天难得的美食。连蔓儿就看到过村里一个几岁的娃娃,跟在亲娘的身后,扯着亲娘的衣裳角,一声声地哀求,就是为了吃一顿炉饽饽。

  连家现在每天都有进项,张氏自然不会舍不得放油。

  赵氏也没闲着,她正将削好皮的土豆切丝,旁边的碟子里,已经准备好了蒜瓣儿和切丝的红辣椒,这是打算做酸辣土豆丝。

  “三伯娘,你歇一会,我来炒菜吧。”连蔓儿洗了手,就过去要帮赵氏。

  “蔓儿,你屋里歇着去,别沾手了。这点活,我一会就gān完。”赵氏笑着道。

  “蔓儿,你把那豆腐先端进去吧。”张氏就指着灶台上扣着的一个大碗道。

  “哎。”连蔓儿笑着答应了。

  很快,张氏和赵氏就将饭菜都准备停当了。一盆炉的焦huáng的冒着油星的饽饽,一大盘酸辣土豆丝,一盆凉拌豆腐,一盆大骨萝卜丝汤,还有切成细丝,加香油拌的、又咸又香酱芥菜疙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弱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