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小地主_弱颜【完结+番外】(277)

  王举人这么给面子,当然不仅仅是王幼恒的缘故。

  新铺子开张,楼上是为嘉宾准备的席面。楼下,照常营业做早点的生意。为了增添彩头,当然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这一天实行优惠,灌汤包买三赠一。另外每一位进店就餐的食客,都能获赠一小碟炒时蔬。

  灌汤包的馅料里,炒时蔬里,还有铺子卖的汤和粥里,都放了鲜汤宝。

  这一天的生意,连蔓儿不求赚钱,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客人品尝加过了鲜汤宝之后的美食。她相信,这些人品尝了这一次之后,以后吃同类的饭食,都会将连记作为首选。

  “这包子的馅料又改进了?”楼上,王幼恒咬了一口包子,立刻就道,“又比以前的鲜了,好。”

  其他的人尝了包子,也都连连点头。

  楼下,连记的熟客们当然更喜欢这宽敞的新铺面、崭新的桌椅,还有崭新的盘碗筷子。为了新铺子的开张,连蔓儿可是很舍得投入的。

  等汤粥入口,更是有好多人夸赞起来。

  “也怪不得人连记的生意好,你看人家这汤多鲜。”

  “真是,今天这汤比以前的鲜。……伙计,再来一碗汤。”

  “人这家做生意厚道,就这馒头,分量足,从来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连掌柜人家gān净,吃进嘴的东西放心。”

  忙碌了多半天,连蔓儿坐在里屋的炕上,看着比原来大了一倍的新钱匣子,依旧装不下,落了一炕的铜钱,眼睛笑的弯成了两道月牙。

  “哎呀妈呀,这是多少钱啊”张氏站在地下,喜的有些呆住了。

  “两千二百八十五文。”连蔓儿不用看账本,就将数字说了出来。因为今天有各种赠送,刨除各种本钱之后,今天的利润差不多有一千五百文钱。

  “那不是一两五钱银子”张氏一屁股坐到炕上,带着些做梦的神qíng道。

  “我也没想到,今天来的人可真多。”连守信也坐到炕上,说道。

  “爹,原来咱的旧铺子铺面小,有那有钱的人想来吃,嫌里面挤,还有嫌铺面不体面的。咱现在的新铺子,够大够敞亮,也足够体面,那些人就愿意来了。”连蔓儿道。

  “嗯,是这个理。”五郎点头。在镇上的私塾念了这些天的书,五郎接触的人面广了,知道的事qíng也更多了。

  “咱今天不有优惠吗,来的人肯定多,明天就不知道了。”连守信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爹,你就放心吧。今天尝过了咱铺子里的吃食,怕是以后他们就吃不惯别人家的了。一传十、十传百的,咱铺子里的客人,只能越来越多。”连蔓儿就笑道。

  “对,咱可有宝贝,鲜汤宝。”小七看见没外人在场,就小声地道。

  可不是,别看这小小的鲜汤宝,今天的尝试足以证明,它将成为连记财源滚滚的有力保障。

  高兴过后,一家人又开始商量以后的打算。

  “旧铺子那边,租约还没到期,就用来存放东西吧,那里屋的炕,还能烘gān蚶子ròu啥的。”张氏道。

  “咱新铺子这边,除了卖汤粥、馒头、包子,咱还做点别的菜卖不,老huáng还说让咱上炒菜啥的。”连守信道。

  “暂时还是这些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咱现在还是早点为主。买包子的,咱不是有几道小菜吗,这现在就够咱忙活的了。咱以后看qíng况,再说。”

  “不过,我的意思吧,咱这铺子的吃食,在jīng不在多。”连蔓儿道。

  “这话对。”五郎点头,“咱铺子的地点在这,主要还是给山上的人供应早点,要增加更多的炒菜啥的,还是以后看qíng况。”

  “这马上就快端午了,咱做点粽子,卖几天咋样?”连蔓儿翻了翻身边的大huáng历,说道。

  第三百一十二章粽子

  过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不分地域,共有的习俗。来山上做工的人,远离各自的家,没办法吃上应节的粽子。她们的铺子里如果在端午节做粽子卖,肯定能赚上一笔。

  “这个行。”连守信和张氏异口同声地道。

  虽然吃粽子是共有的习俗,但是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吃的粽子是不一样的。南方大都吃的是白米粽子,也就是用糯米包的粽子。但是北方就不同,比如连蔓儿所在的三十里营子,这里并不出产大米,更不出产糯米。虽然也有富裕人家过端午节的时候,会买糯米来包粽子,但是大多数的庄户人家,包括城镇的居民,吃的都是huáng米粽子。

  huáng米粽子,就是用本地产的大huáng米包的粽子。大huáng米是用糜子磨的米,这种米磨成面粉,到了冬天就可以用来包饽饽,也就是粘豆包。

  本地产的大huáng米,比外地运来的白糯米要便宜许多。

  那么她们铺子里要卖,是卖大huáng米的粽子,还是白糯米的粽子那?

  “山上从南面来的人挺多的,恐怕他们吃不惯咱的huáng米粽子,咱还是包白米粽子卖吧。”张氏道。

  “山上也有咱北方的人,我跟他们唠嗑,听他们说,家里也是吃huáng米粽子。”张氏道。

  “那就白米粽子、huáng米粽子咱都包一些卖吧。”连蔓儿就道。这样大家都能多一个选择,可以吃自己惯常吃的,也可以买另一样尝鲜。

  很简单的决定,大家自然都说好。

  “娘,那咱家吃啥粽子?”小七问。

  过去在连家,大家当然吃的都是huáng米粽子。

  “娘,你还记得不,前年过端午节的时候,大伯从镇上拿回几个江米粽子,我奶分给我一点,那个味我现在还记得那。……比咱的huáng米粽子好吃。”小七眼巴巴地看着张氏道。

  三十里营子这边,一边管从南边运来的包粽子的白糯米,叫做江米。

  自家吃的大huáng米是粗粮,磨的没那么jīng细,比起从南方运过来经过jīng加工的江米来说,口感粗糙了些,也没那么好吃。虽然连蔓儿并不这么认为,但是大多数一直吃大huáng米的庄户人家的孩子们,都更向往江米。

  所谓物以稀为贵,从南方远道运来的江米,在大多数人眼睛里,是稀罕、珍贵的东西。

  张氏就被小七看的心里发软。

  “小七爱吃江米啊,那行,咱今年自家也包点江米粽子吃。”张氏说道。现在家里有了些闲钱,能让孩子们吃上好吃的,张氏心中只有欢喜,是不会心疼银钱的。

  小七的要求得到满足,就喜滋滋地坐在那里笑。连蔓儿就忍不住把他揽过来,用手去捏他ròu嘟嘟的脸。

  张氏就和连守信商量,要去买多少江米、多少大huáng米,自家要用多少,铺子里要用多少。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突然想到一件事。

  “爹、娘,咱这两个月的口粮,是不是还没去跟我爷领来?分家的时候,我爷答应了咱一年的口粮,咱包粽子的大huáng米,也该包含在这口粮里不是吗?”

  连守信和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话,都沉默了。

  这两个月,她们因为铺子里生意好,又忙中种地、准备连枝儿的定亲等。张氏又考虑到几个孩子都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就很用心地改善伙食。大米、白面吃的多了,每顿饭还都会想法子做一两个菜吃,粗粮就吃的少了些。从上来要来的口粮没吃完,因此连守信这两个月,就没有去向连老爷子再要口粮。

  “口粮……我去要,就这大huáng米……”连守信显然是有些话不好说。

  作为一家人,连守信在想什么,想说什么,大家伙心里都有数。

  “要不,咱现在也不缺这一口吃的。口粮啥的,gān脆就这样,咱就不去要了。”张氏就道。

  这话正合了连守信的心思。连家的粮食并不是很多。而且每次从上房搬粮食,周氏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张氏则是心地善良,在钱财上很少计较,而且她心疼连守信。

  “爹、娘,这事我不同意。”连蔓儿想了想,就道,“咱分家得的东西本来就少,这口粮是咱该得的。”

  连蔓儿这话说的不错,连守信和张氏对视了一眼。就算他们俩不想再要上房的口粮,但是他们也要考虑几个孩子的意见。这个家并不是他们两个人的。

  “这口粮咱就是不要,也没人说咱好。”小七嘟囔了一句。

  五郎和连枝儿都没有急于开口。连小七这么小的孩子都明白的事qíng,张氏和连守信不至于不明白。

  “娘,咱就这么不要口粮了,没人说咱好不说,我怕还有人要编排咱不好。”连蔓儿又接着说道。

  连守信和张氏都没吭声,因为他们知道,连蔓儿说的对。

  上房现在人多、嘴杂,个人xingqíng不一。如果他们就这样不再要口粮,周氏,还有上房的某些人,不会说他们是为了爹娘、兄弟、侄子们着想,而是更有可能说他们这是有钱了、发财了,不把口粮当一回事了。更有甚者,会说他们既然发财了,就只顾自己吃好的,而不照顾爹娘和兄弟们。

  “咱家现在的条件,也不是顿顿都吃粳米白面,咱今年种的粮食还没下来,要是不从上房拿咱那份口粮,咱还是得花钱买粮吃。”五郎说道。

  说到连守信和张氏的优点,比较民主,尊重自己的孩子,听得进他们的话,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一项。

  “那这样,我还是去上房,把咱的口粮要来。”连守信想了想,就说道,“咱要包江米的粽子,那大huáng米咱就少要几斤?”

  “该要多少,还是要多少。”连蔓儿就道,“咱包江米粽子,也是咱自己挣钱另外买的。再说,大huáng米要来,咱也有用处,又不会làng费了。”

  连蔓儿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她以自己对连老爷子、周氏、还有上房诸人的了解,觉得和他们jiāo往,就要一是一、二是二,该怎样就怎样。免得让人觉得她们底线很低,进而想得寸进尺。

  至于这样做完之后,连守信想要孝敬连老爷子和周氏,在合理范围内,连蔓儿并不反对。即便周氏对她们很不好,做出来的一些事让她们一想起来就齿冷。但她生养了连守信,而且年纪大了,自己并没有谋生的能力。感qíng上,连蔓儿无法和周氏亲近,但是物质上的奉养,她并不心疼。

  所谓孝道,有时候,是对自己出生的一种尊重。

  当然,这并不妨碍她根据周氏的态度,来决定奉养的具体标准、事宜。

  连守信要回家要口粮,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都跟了回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弱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