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农家幺妹_金波滟滟【完结+番外】(95)

  到了正月十二,父女二人提前收拾好新家,又回三家村搬了几次东西,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娘带着石头也搬了过来,宁清一家自然也都跟着到了马驿镇再次住进了娘家。她的房子依旧没有收回,如此便能多得一份房租。

  女儿女婿在娘家帮忙做事,住在家里也没什么,宁梁和于氏自然是答应的,但是在分屋子的时候,将朝南的厢房分给了宁婉,却让二女儿和二女婿住在朝北的厢房里。不同于东西厢房相差不多,南北屋子无论是光钱明亮,还是暖和舒适等各方面都差得很多,但这一次宁清却没有与宁婉争抢,她知道挣不过的。

  就是宁婉屋子里新买的家具也要比自己屋里的多,宁清也只在屋子里悄悄嘀咕了几声而已。搬到新家后,宁清越发觉得没有底气了,毕竟这已经不是家里的老宅了,而是宁婉挣了钱买的新房子。

  其实布置房子的时候,宁婉犹豫过将朝南的厢房让给宁清,毕竟她一家三口住着,金山又小,但是见爹想也没想地就安置好了,就没有多话。若是别人,让也就让了,总会明白她的qíng,可是宁清恐怕只当是应该的,而她只要占了上风,还会生出更多的事端来,还不如现在就不让呢!

  眼下宁婉只当没有看到宁清失落的神色,换了过年做的新衣裳跟着爹去了许老先生家。当时买铺子的时候,许老先生答应了给铺子取名写匾的,正是让他们今日去取的。

  到了许家的大门前,宁婉叩了门环,这一次是许家的老仆出来开门,问了名姓就笑道:“老先生一早就写好了,只等你们来取呢。”说着府他们让到许家。

  宁婉虽然来过许家很多次,可是她第一次踏入许家的院门,穿过天井,从正旁的小道绕到后院,老仆将他们带到许老先生的书房,这里也是许老先生教授学生的地方,其实还另有一道小门开在后院,为的是平日学生们出入方便。

  宁婉其实不算是没见过世面了,但是初到许老先生的书房,还有些紧张,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紧张,也许是因为满屋子堆得满满的书?也许是书房里端肃的气氛?还是因为她不再像过去一样到许家送浆洗过的衣裳,或者卖野菜?

  许老先生正拿着一本书在看,见他们进来就笑着点头,“坐吧,来取匾?”

  宁梁和宁婉上前行了礼拜了年方才坐下,“有劳许老先生了。”

  许老先生就指着案上的一张大纸问:“你们看可好?”

  隶书十分适合写匾,无形间就有一种典雅、端庄、华美的气概,令人无端地信服,“德聚丰”三个斗大的黑字立即就印在宁婉的心里了,“真是好名字!”

  许老先生抚着胡子笑了,“小女娃还认字,好呀!”

  宁婉忘记隐藏了,就笑着说:“记帐时识了几个字。”

  宁梁就很得意地说:“婉儿常跟我去县城,每见了铺子上面的匾就一个个地问人家念什么,现在果然会看匾了。”

  许老先生点了点头,“如此好学,若是男孩就送到我学堂里。”

  宁梁是极质朴的人,因此倒从没想过如果婉儿是男孩就好了,因此就说:“虽然是女孩,可也一样能gān,家里的事都是她担着呢。”

  许老先生其实是见宁婉肯学,可惜她不是男孩不能读书考学,见宁梁并没有明白,就一笑道:“如此亦好。”

  宁婉懂了,其实在她先前的梦里她也多次可惜自己不是男孩,才使得家里受了欺负,但是后来她靠着自己将日子越过越好,也就不后悔了,因此就说:“老先生,我有一个弟弟,现在还小,等他长大了我就送他过来跟老先生读书明理。”

  “你这孩子果然是聪明的,”许老先生再赞,“读书是要明理的,其次才是进学。世人多把读书当成做官的捷径,还不如你一个小姑娘懂得呢!”

  因此便越发高兴,指了案上的字讲给他们,“所以我给你们铺子写匾,就想着万事以德为先,第一次字就‘德’,也是提醒你们将来做生意也不要忘记本心;第二个‘聚’字,是源于太史公的‘富无经业,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辐凑就是‘聚’;至于这个‘丰’字,最是好意头,仍是丰茂之解。”

  宁梁听了也懂了,“虎台县里生意最好的绸缎铺子就叫瑞泓丰,也是有一个丰字,生意才如此之好的,真是多谢许老先生了!”

  许老先生就笑,“也不算错!”

  一个饱读经书的老先生,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汉子,中间又有宁婉笑语晏晏,倒在一处说得有趣。

  半晌,宁梁父女便留下年礼起身告辞,“打扰老先生这么久,也该走了。”

  许老先生也不甚留,“想必你们正忙着新铺子的事,就去吧。”

  第107章 灯节

  自许老先生的书房出来,重新穿过小门,在院子里遇到了许老夫人,宁婉赶紧上前福了一福,“给老夫人拜个晚年!”

  正月已经过半,故而称拜晚年。许老夫人也笑应,“你们过年也好!”突然盯住宁婉细看,拉了她的手笑道:“原来是你这孩子!”

  “正是我!”宁婉也笑嘻嘻,“老夫人眼力真好。”

  “可不是,这孩子长了许多,差点让我认不出呢!”许老夫人就说:“我还记得那次你送我们那么多野菜,连钱都没拿,就那么悄悄放那儿了!”

  “都是自己采的,也不算什么。”

  “虽然是采的,可也不容易。”许老夫人说着,又看看宁婉,人长大了,脸也长开了,过去的huáng瘦已经不见了,白嫩嫩的一张脸,黑亮亮的眼睛,红嘟嘟的小嘴,穿着粉红色的袄子,领口袖口绣着小花,翠绿色的裙子,早与先前不一样了,又恍惚听丈夫今天给一个新铺子写匾,就笑问:“你们家开新铺子了?”

  “正是,”宁婉笑道:“就在街面上原先林家铺子那处,开一个专卖山货的铺子,老先生帮我们起了名字叫德聚丰,以后老夫人要用什么,只管过去。”

  许老夫人便笑说:“好!好!”又向宁梁道:“有这样能gān懂事的孩子,家里必然也是勤劳质朴的人家,日子自然会越过越好的!”

  宁梁便赶紧作揖,“借老夫人吉言!”

  宁老夫人就向宁婉笑道:“我倒是舍不得放你走,只是想来你们铺子也正忙,倒不好留你太久,等你空了一定来我家说话。”又从袖子里摸出一个小红荷包,“这是压岁钱,给你的!”

  宁婉不想老夫人又给钱,但是压岁钱是不能推的,因此只得笑着接了下来,“谢谢老夫人,改日我一定过来看老夫人。”

  镇子里不同于三家村,节日的气氛十分浓郁,宁家新铺子两旁人家都在挂彩灯,爹见了就说:“今天是灯节,我们家里不是也买了两盏灯笼吗,赶紧挂出来。”

  宁婉就笑了,“这些铺子前面挂的灯笼不只是为了好看,还是给大家猜迷玩的,不信爹你看那些灯上或是写了迷语,或者画了迷题,猜中了铺子会给奖,大家都图个好意头,我们家现在还没有开门,一时也备不齐全,明年的吧。”

  爹方才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宁婉知道家里人都没见过,就说:“我们家去吃了饭,晚上时出门看看热闹,顺便也学一学。”

  一时到家里,娘和宁清早做好了饭,“外面热闹得很,就等你们回来开饭呢,我们好出门逛逛。”这父女俩儿就笑,“我们想到一处了。”

  冬日里白天短,这时候天便黑了下来,一家人出门向外一望,四处都灯火辉煌的,便都赞道:“果然比我们三家村要繁华得多。”

  宁清抱着金山笑言,“毕竟是镇上,哪里是三家村能比的!”她在马驿镇过了一年多的日子,对这里早已经熟了,“大家只管跟着我逛,我们先去看灯,一会儿还能吃到不花钱的汤圆!”

  石头如今已经两岁多了,长得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于氏给他穿着厚厚的小棉袄小棉裤,头带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听了吃汤圆就高兴起来,他最爱吃甜的,虽然早上已经吃过了甜汤圆,可是现在还是挥着小胖手跟着喊,“汤圆!汤圆!”

  娘就拉住他,“你二姐逗你玩吧?哪里有不花钱的汤圆呢?卖汤圆的要赔多少!”

  宁清就笑,“娘你哪里知道!马家杂货铺子每年过灯节时都要煮汤圆让大家吃,只要到他家门前就能领到,还有卖粮食的吴家也送不花钱的汤圆呢,他们两家一向在镇子上争谁家最有面子……哎,你们只管跟着我吧。”

  宁婉是知道马家的,他们做的杂铺生意与林家相差不多,但却比林家生意好,这也是林家最后卖了铺子的原因之一。而吴家是做粮食生意的,按说他们两家生意本不搭界,但是他们两家当家人却有几分相似,那就是十分争qiáng好胜,一直在争镇上的第一,倒是也很富裕的油坊古家、木器王家、酒庄樊家、瑞泓丰分店却十分低调,从不参与他们的争夺。

  自家买了林家的铺子,做的是山货的生意,虽然免不了要与马家和吴家有少量的重叠,但最主要的生意却是镇上先前没有的,因此她也与古家他们一样,只打算悄悄做自己的生意,挣自己的钱就好。

  不过呢,宁婉虽然知道这两家,但是先前的她其实也只是知道而已,对这两家并不了解,眼下正好跟着宁清看看他们的行事。

  宁清见大家都肯听她的,便沉吟了一下,“我们先往哪边走呢?”然后又自答道:“还是先去北边的好,最后从镇北绕回来再到南边转一转正好回家。”

  大家就跟着她向北,才出门没几步,就有挑着许多灯笼来卖的担子,小贩见了两个孩子,就从担子上拿了一只huáng色的老虎灯递给石头中,又挑了只白兔子灯递给金山,向于氏她们笑道:“过灯节呢,给孩子买一只玩吧!”

  石头和金山早被这样好玩的东西迷住了眼,不由得伸出小手接了,目不转睛地看着那灯。于氏就问:“这灯多少钱一个?”

  “十个钱一盏,两盏便宜些,算十八!”

  “这么贵!”娘就咋舌叹道,又问:“再便宜些吧!”

  “不成的,不成的!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

  小贩挣就是过节的钱,宁婉知道再讲不下价就说:“我们要了。”拿出荷包要数钱,于氏哪里肯让,“娘带了钱呢!”说着数出十八个给了小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金波滟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