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娘子在种田_郁雨竹【完结+番外】(524)

  因为他注解四书,他在江南一带被崇为圣人,特别是寒门学子,提起他都尊称一声“朱子”,而其家人也受益良多,他们自然不希望朱熹的地位受到挑战,所以几位翰林学士的论辩传出来后他们是最为愤怒的。

  因为在论辩中,不少人都贬低《四书注解》这本书,这怎么叫他们不愤怒?

  但朱家最大的官也只有五品,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自然不能当朝提出反对意见,所以他们就鼓动学生帮他们讨回公道。

  那些一直以《四书注解》为参考书的学生也害怕朝廷出“刁钻”的题目,所以纷纷响应。

  京城就在江南,所以皇上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外面的动静,他准备好的圣旨此时就派上了用场,为了能够更明确的传达圣意,齐修远叫人在各地县衙门口一遍一遍的诵读。

  齐修远在圣旨中肯定了朱熹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对方为四书注解的确给很多学子提供了方便,有一些注解甚至很jīng辟,就是当世大儒也有所不及。

  但这都是一家之言,课本中的知识有些是有固定答案的,但有些却是千人有千种解释,还不冲突,朱熹给出的不过是千万种解释中的一种,他希望读书人也要开拓进取,积极思考,而不是拿现成的答案糊弄别人和自己。

  至于大家担心的考题问题完全不是问题,因为除了策论,大部分题目依然会从四书五经中出,就算大家用的教科书,学的注解都是一样的,鉴于各人思想,文采都不一样,答案自然也不同,他们不会为了求异就出稀奇古怪的题目,这是科举,为国举贤才的考试,又不是儿戏。

  但皇上也说了,如果百张试卷中九十九张的答案都差不多,而另有一张不同,只要不是错误的答案,考官自然会优先给他高分,所以他鼓励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照搬注解。

  这个圣旨传遍了天下,引起了众多学子的讨论,尤其是江南学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朱家人和程朱理学一派的人有苦说不出,因为皇帝并没有说朱熹不对,他赞扬了朱熹,只是觉得大家不该只认一本书的注解。

  而其他流派在这时候汹涌抬头,遏制住了程朱理学的反抗,让派别之争消弭于无形。

  说到底还是因为程朱理学刚刚抬头,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被穆扬灵一个无意的举例拔起来了,如今以朱熹的书为教科书的也不过是年纪在二十五岁以下的学子,并没有成长为一派官员,所以势力有限。

  而且,他的书也只在江南备受推崇,在其他地区刚刚抬头,还没来得及盛行,所以这一场风波才能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齐修远却留心起读书人来,虽然他们没兵马可以造反,但引起的混乱依然能够使国家损失不少,而且因为读书人掌握着言论,更易挑起百姓的恐慌。

  齐修远没当过皇帝,但也知道任何领域都不允许一家做大,不然皇权很容易被限制或旁落。

  读书也一样。

  科举以儒家学说为主,但道家也占了一席之地,朱熹注解的四书显然更为推崇儒家,他又怎么能让朱熹一人独占鳌头?

  所以齐修远将各位翰林叫进宫来,暗示他们也可以著书立说,朱熹能写注解,难道你们不行?

  能考入翰林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从科举那条独木桥上挤过来的,谁也不曾服气过谁,闻言都不由眼睛一亮,但几人也有苦恼,道:“臣等钱财有限,只怕……”

  出书也是要钱的,他们要赚钱也得书能卖出去之后,在没卖出去之前,这出书的钱得他们先出,正因为如此,写书的人才不多。

  齐修远微微蹙眉,道:“此事朕会与户部尚书说说,看能不能拨一笔款子给你们。”

  翰林们感恩戴德的退下了。

  穆扬灵听说连忙进宫和齐修远道:“大哥,这出书的事就jiāo给我吧,不用户部另外拨钱了。”

  以齐修远现在抠门的劲儿只怕拨钱也拨不了多少,事qíng已经做了九十九步,总不能在最后一步的时候出岔子,最关键的是现在程朱理学的人都知道这事是她挑起的,可恨她了,说什么她也不能让市场上依然只有一本注解。

  反正她有自己的书局,而且还是最先进的活字印刷,除了墨和纸张,工人和机器都是现成了,花销根本不大,只要书能卖出去,她这里就能赚上不少钱。

  而且,还能得了几位翰林学士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齐修远却觉得穆扬灵是在为他分忧,很高兴的应下了,还道:“钱要是不够就和我说一声,我叫內府拨给你。”

  穆扬灵连连点头,却不会真的问他要钱。

  齐浩然也说,“大哥多半只是说说,他现在抠门得紧,每一文钱都卡得很紧,你可千万别去问他要钱,不然回头他ròu痛了又该折腾我了。”

  “放心吧,大哥就是硬塞给我钱我也不能要。”

  齐浩然好奇的问道:“你什么时候这么有自觉xing了?”

  “你懂什么,著书的都是翰林,未来十年内的科举题目可能就是他们出了,你觉得他们要是著书,买的人会有多少?”穆扬灵哼哼道:“所以我才说一切不过是基于利益之上,你只管看吧,他们的注解一出来,朱熹的书就得靠后站一站了。”

  “这书太贵了寒门学子也买不起吧。”

  穆扬灵笑道:“放心吧,我这儿的成本只是别的书局的三分之一,定价不会太高的,但也不能太便宜,不然别的书局该恼羞成怒了。”

  第871章 合作

  穆扬灵让书局的管事找到了各位翰林家的管家,双方签订了合同,穆扬灵表示,只要是几位大人写的,她这边一律帮忙出书,不用他们提前付一文钱。

  还暗示他们书局不仅可以出他们的注解,他们的诗文散记游记和各种读书心得都出,甚至有闲暇时写的话本,他们也出,服务之周到让众人受宠若惊。

  “诗文散记游记他们都出?”有翰林怀疑的看着自家的管家问道:“这成本可不低,而且得花费多长时间啊,荣郡王府舍得投入这么多?”

  管家低头道:“可那是书局管事亲口说的,奴才觉得堂堂王府也不可能骗人,这事对老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就签了,您看……”

  “签了好,”翰林摸着胡子笑道:“注解需要慢慢整理,这诗文散记却不用,老爷我书房里就有不少,回头我整出一沓来你送去看看他们是否刊印,要是真的印出来了,就说明他们所言不虚。”

  其他翰林显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第二天书局的管事就给穆扬灵送来许多书稿,穆扬灵翻阅了一下,点头道:“不愧是翰林出身,随便拿出来的书稿质量和数量都是上等,既然他们肯试,你们就赶紧叫人刊印,每本印上五百册,给每位翰林送一册去,其他的分送到各个分店,价格上优惠一些。”

  这些年书局积累下不少活字,可以说除了个别特别生僻的字外,每个字模都积累有二三十个,而常用字则达到了五六十,按照部首比划分门别类的放在架子上,要取用非常的方便快速。

  现在要印一本书并不像以前一样要把整本书雕刻下来再刷印,而一字之差就会毁于一旦。

  书局人手充足,加上江南其他分局也收到书稿刊印,互相合作之下,不到三天就把所有的书稿都刊印成册了。

  穆扬灵让人将书给各翰林送去,大家都以为王府书局是先刊印了自己的,自然洋洋自得,结果第二天才知道大家是一起收到的书,回家再听到管事说书店已经上了他们的书不由大惊,“王府这是投入了多少人手,怎么可能这么快?”

  管家就说,“小的听说是他们用的印刷法不一样,叫什么活字印刷,早几年在北地就盛行了,不过各个书局都不愿改变印刷方法,因此除了王妃的书局就只有一些北地的小书局用这个法子。”

  没办法,雕版印刷发展到这时候早就成熟,哪个书局不是藏版丰富?

  他们根本就不用重新刻字也能与大家竞争,而版坏了再雕一版时间上也绰绰有余,但这样一来,呈现在市面上的书就很少有新书,大多是旧内容不断刊印。

  少部分新书也卖得很贵。

  翰林们拿到簇新的书籍,叹道:“荣郡王妃心思灵敏,难怪能独得荣郡王的宠爱。”

  此时,方致远也在感叹,荣郡王妃能有那样的见识和这样的手段,难怪能独宠王府后院,还得到皇上的敬重。

  今天太子和世子把他们做的调查整理好jiāo给了他,上面是图表对比图,有牛的人家的收入及耕作qíng况,没有牛的人家的收入及耕作qíng况,一目了然,下面还有分析及一些推测。

  方致远从来不知道问题还可以这样被解答,沉思之下难免将小熊当初的那个问题写在宣纸上,小儿子跑来jiāo功课时就看了去,那小子不敢来问他,就去问他母亲,“为何农民辛苦劳作一年,依然温饱不继?”

  方夫人当然不会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而是告诉他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告诉他只要努力读书,农民成为耕读人家,或考取功名或举孝廉就可摆脱农的身份,就可更进一步,让家族脱贫致富……

  方致远想着那个低调的几乎不出现在官眷jiāo际中的王妃,想着那位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看着面色有些难看的夫人,方致远就叹道:“行了,我也不是怪你,只是你不该和孩子说这些。”

  “我说这些有什么不对?”方夫人着恼道:“难道我让孩子读书上进还有错了?”

  “你让孩子读书上进没有错,但你的答案和孩子的问题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你这样会让孩子不知所以然,难道他科举答题也要这样答非所问吗?”

  方夫人面色一红,她不觉得自己是答非所问,但丈夫是太子少傅,学识渊博,他说答案和问题不相符,那自然是不相符的了,她有些着急的道:“我真的会影响到孩子?那你不早说,早知道我就不胡说了。”

  方致远挥挥手,道:“行了,这事我会处理的,你别焦心了。”他牵着小儿子的手回书房,把他收起来的作业给他看,摸着他的脑袋道:“有空你也跟着管事去我们家的庄子里走走,问一问庄稼的收获qíng况,或许能有所得,”

  小儿子低头丧气的应下了。

  此时,小宝和小熊却开心的在chuáng上打了几个滚,喊道:“我们终于自由了!”

  李菁华刚踏入门槛就听到这句兴奋的喊话,她挑着眉进来,点了两个孩子的额头道:“让先生知道给你们放假,你们却是在chuáng上打滚,看他们还同不同意给你们休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郁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