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时光俏_姣姣如卿【完结】(112)

  林睿被收审,后续怎么样大家都在猜测,还没有定论。

  周小安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去找潘明远,但第三天还是忍不住去小白楼后面的huáng泥小高炉看了一下。从里面掏出一团皱巴巴的纸团。

  一半画了一个有鹌鹑图样的花瓶,笔法幼稚粗糙,一看就是小孩子的涂鸦。周小安的心总算放了下来,这是潘明远给他报平安呢。

  另一半画了一个盯着柿子树看的小孩。周小安猜了半天,才猜出来,他说的是世仇。

  他说这么做,是在报世仇。(未完待续。)

  第一六一章 矿脉

  周小安对潘明远的世仇一点都不了解,也不想涉身其中,她只是比较担心他的伤势。

  那天出了那么多血,他肯定不敢上医院,现在药物紧缺,万一感染就非常麻烦了。

  周小安从药店里拿出一盒大剂量的抗生素,拆开包装,把药片放到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小玻璃瓶里,在瓶盖上写了一个“关”字。

  一个“关”字是天上两点,一天吃两颗,他肯定能看明白。

  别的事周小安也帮不上他的忙了,她也不敢帮,逞qiáng只会让自己惹上麻烦,她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准备考试的事。

  顾云开第二天就把她的书包送来了,“对不起,昨天的qíng况,我觉得许副局长照顾你会比较好一点。”

  周小安赶紧道谢,他只是小叔的战友,没义务必须照顾她,能像昨天那样急急跑去接她已经很是尽心尽力了。

  顾云开却好像很内疚的样子,虽然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的几天却每天晚上都坚持把周小安和周小全送回家,一直到他们考试结束不再去上自习。

  周小安的考试成绩很快出来了,如她自己事先预测的,在五十多个人里考了第一名。

  而市人事局马科长力荐的沈玫考了第二名,只比周小安少了五分。

  周小安兴高采烈地拎着一盆从劳大姐那里打劫来的君子兰和两根酱猪尾巴去看樊老师和太婆,要是没有樊老师考试前的指导,她肯定考不这么好。

  太婆很高兴地给君子兰浇水,细心地擦叶子,“普通了点,但是长得不错,给屋子里添点绿色,挺好的。”

  周小安啃着一个猪尾巴尖儿不好意思地笑,听太婆说她喜欢兰花,可她能找到的也只有这种最普通的大绿叶子君子兰了,结果还被太婆嫌弃了。

  好在樊老师很喜欢酱猪尾巴,难得他有兴致,还给自己倒了一小盅酒,坐在那一脸严肃地看着太婆和周小安围着那盆明显施肥过多,长疯了似的君子兰忙活,黑huáng的脸色看着好像还带了一点难得的红晕。

  “回去准备准备,过了正月十五就能确定下来,很快就能来上班了。”告别的时候樊老师这样对周小安说道,难得地没有提给她酱猪尾巴的钱。

  太婆则笑眯眯地塞给她两个煮jī蛋,“回去跟十六一人一个。”

  已经没有末班车了,樊老师推着自行车送周小安,路过上次潘明远等着周小安的巷子,又听到清脆的车龄声,樊老师停下脚步,“是你的朋友吗?”

  车铃声又有节奏地响了两声,周小安点头,“我朋友可能找我有事。”

  “去吧,别太晚回去。”樊老师jiāo代两句就走了,和上次一样并没有要求见一见周小安的朋友。

  周小安跑到巷子里,看到潘明远悠闲地坐在自行车上,长腿支着地面,抱着胳膊对她笑。

  “潘明远,你……”

  潘明远把自己受伤的那只胳膊伸到周小安面前给她看,“看看!没事了!”

  他今天难得地没耍帅穿那身笔挺的厚毛呢大衣,而是穿了一件肥大的工装大棉袄,从外面看完全看不出胳膊有什么异样了。

  然后拍拍自行车,“走吧!”

  周小安放下心来,跳上他的自行车后座,看他骑去五金门市部的办公室,也没出言反对。

  他可能要把上次的事跟她说一下。

  进门他塞给周小安一份热在炉子上的白糖年糕,先把大衣脱下来给她看自己的胳膊,“谢谢你的药,很管用,要不然发炎溃烂了,我这只胳膊就废了!”

  周小安低头吃年糕没搭理他,这话忽悠她的成分占大半,以他的能力,找点抗生素还是应该能拿到手的,只是要费点周折,非常时期,他做什么都不方便,又容易惹人注意。

  她不是没帮上他的忙,只是没他说得那么夸张罢了。

  为了让他别再接着忽悠自己,周小安把太婆给的两个jī蛋拿出来,一人一个跟潘明远分着吃。

  潘明远知道她这是要堵住自己的嘴,笑着摇头,找了个水杯给她冲了一杯浓糖水,把自己的jī蛋剥皮扔了进去,递给周小安,“糖水jī蛋!”

  周小安高兴了,很大度地接受了他的道歉,没再追究他忽悠自己的事。

  “知道那件事后来怎么样了吗?”潘明远也不客气,周小安把自己剥好的jī蛋给了他,他拿过来就吃。

  周小安摇头,她最近心虚,也不敢跟顾云开打听,身边的其他人都是普通群众,哪会知道案件的具体进程。

  “我还是跟你先说说我们家和林家的事吧。”潘明远一副打算长谈的样子。

  潘家和林家都是沛州城里的百年望族,潘家做贸易行,从沛州开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开到了大洋的另一端。

  林家做矿石和建材,现在的林老爷子这个水泥大王的称号其实只有二十年,以前他们家主要做的是矿石买卖,沛州矿的前身曾经叫林家矿。

  解放军入城,林家主动jiāo出矿山管理权,后来又把手中所有的生意都jiāo归国有,才得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名头。

  拿着每年几万块的定息,住着原来的花园洋房,林家一家人几乎还是过着原来奢侈富足的生活,成为沛州市的社会名流。

  而潘家老爷子在全国战局紧张的时候就把家产转移到了海外,后来全家也都移居英国,留在国内的潘明远和母亲就成了身份-暧-昧-的资本家家属。

  “沛州城的两大世家,表面看着相处融洽,其实当年我爷爷带着全家移居海外,也是因为受林家排挤,在国内生意做不下去了,又有生命危险,不得不走。”

  其实潘林两家的恩怨要追溯到二十年前,那时候潘家的海外贸易如日中天,林家在沛州的矿业却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继。

  林家邀请潘家入股,承诺了很优厚的条件。

  潘家也想扩大产业,给林家注入大量资金,又利用自己做海外贸易的有利条件,请来了多国勘探专家,对沛州甚至全省的矿脉做了仔细勘察。

  “据说勘探出了储量巨大的富矿。”可也只是据说,潘家并没有对外公布这件事,也没有任何人看见那幅被传得富可敌国的矿脉图。(未完待续。)

  第一六二章 提gān(月票1230加更)

  潘家发现林家并不是合作之初说得那样诚恳,中途撤资,也再不提海外勘测队的勘测出的矿产qíng况。

  所以林家不得不开了水泥工厂,也成就了林老爷子现在水泥大王的名号。

  从此潘林两家表面和谐,内里却互相仇恨,明里暗里互相做了不少打击对方的事。

  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潘明远冒着生命危险去陷害林睿。

  他和母亲之所以被留在国内,是潘林两家共同造成的。

  林家发现了潘家有逃亡海外的意图,潘家老爷子忍痛断臂,把家族里最优秀的孙子和最有头脑的儿媳妇放在沛州做了幌子,这才掩护全家顺利逃脱。

  发现潘家逃跑,林家为了拿到他们一直觊觎的矿脉图,更加紧盯潘明远母子。

  “为了bī迫我和母亲拿出矿脉图,他们把一直住在乡下的曾祖母也牵连了进去,乡下斗地主的时候曾祖母本来jiāo出全部家产并且主动参加劳动,已经被宽大处理,可是林家从中做了手脚,曾祖母不堪迫害,烧了老宅葬身火海。”

  潘明远说的曾祖母并不是现在住在英国大宅的潘家老太太,这位正室夫人一生不孕,潘老爷子三兄弟都是潘家买来生儿子的妾,也就是一直住在乡下的这位曾祖母所出。

  自己是庶出,所以潘老爷子对嫡庶特别敏感,从不许人提起乡下的生母,也无论潘明远多么优秀,都对他的身份不满意。

  所以才这样轻易地舍弃了他们母子。

  国内形势越来越严峻,林家的处境也越来越危急,林老爷子一生经历无数风雨,知道必须立一件惊世奇功才能保住林家一家人平安无事,对矿脉图的追查也就更加紧迫。对潘明远母子下手也更加狠辣。

  所以-公-私-合--营-的时候潘明远的母亲为了保住儿子,跳楼身亡。

  世界上最疼爱他的两位长辈相继去世,都是死在林家之手,所以潘明远才会这样不顾一切,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对林家下手。

  周小安叹气,他冒着生命危险,好像也没成功啊,林家当时在场的三口人都没事,只有林老爷子受了点轻伤罢了。

  “林睿的左膀右臂被炸死了,就是上次追杀我的那个人。林睿也因为有重大嫌疑,虽然没定罪,林老爷子却不得不把他送去勘探队避出沛州。”

  林家在沛州再是社会名流,身份也是资本家,想去别的地方根本不会被批准,想避开就只能跟着钻深山老林野外作业的勘探队走了。

  这也算是报了一点点仇吧!周小安虽然没说,可也觉得潘明远冒这么大的险只把林睿bī走有点不值得。

  潘明远知道她的想法,笑笑反过来安慰她,“一步一步来,先把林老头的羽毛剪秃了再说。”

  周小安点头,没有问别的。

  比如矿脉图真的在潘明远手里吗?

  比如他自己为什么不把矿脉图jiāo到政府手里,立下大功,改变自己现在的境遇,然后再去报仇不是更方便一些?

  比如他跟林家有仇,为什么还跟林慧关系不错的样子?还那么高调地相携炫富?

  比如夜校被调查的事,也是林家做的手脚吧?他被bī得不能再去上课,林家到底是什么目的?

  这些疑问她都没问。

  可以让她知道的,潘明远肯定会说,不能让她知道的,她问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周小安听完只是严肃地点头,“潘明远,那你以后要小心一点。”

  潘明远被她一张小嫩脸上带着老气横秋的表qíng,嘴角还沾着糖渣的样子给逗笑了,拿出手绢按到她的脸上,“快擦擦你那小猫脸吧!”

  周小安擦完,换潘明远严肃了,“你记住了啊,以后看见我就当不认识,我不主动找你你也不许找我了,我现在是个危险人物,不小心点会连累你的,知道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空间文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