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合院:最后的赢家_曹丞相大人【完结】(581)

  秦京茹疑惑道:“不敢跟我黏糊?什么意思?”

  “这也是我的猜测。”何雨水凑到她耳旁窃窃私语。

  “他跟你青梅竹马,又是左右邻居……”

  秦京茹越听越迷糊,听完后,奇怪道:“他跟你也是邻居……”

  “不一样的。”何雨水摇摇头说,至于为什么不一样,她倒没解释。

  秦京茹见她不再多说,虽然心里仍旧好奇,却也没再追问。

  两人在那儿窃窃私语,江平安耳聪目明全听见了,暗觉好笑。

  倒是两女洗衣服,一个洗,一个清,配合默契,很快就把衣服洗好晾了起来。

  然后两人都跑来帮江平安往菜地里浇水。

  “等再过一两个月,蔬菜就少了。”秦京茹说。

  “到了冬天,就只能吃白菜、萝卜、花菜、冬瓜、土豆之类的蔬菜。”

  何雨水笑着回道:“那也不少了啊,我们在城里,冬天不也吃老三样?”

  “京茹姐,你别以为城里会比乡下好过,这几年物资匮乏,还不如农村呢!”

  秦京茹摇头说:“怎么可能,城里再不好过,总还有棒子面吃吧?”

  “呃,那倒也是,虽然定量一降再降,总归有的吃。”何雨水点头道。

  第四百零六章 标题兜兜转转迷路了

  下午。

  给菜地浇完水后,秦京茹提议带何雨水去田间观光。

  入秋之后,虽然每天中午依旧能够感受到几分燥热。

  但空气中已经没有了夏天的闷热与潮湿。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两三场急雨便将天空洗得明净澄澈,清晨与傍晚也凉快得多了。

  暑热渐消,气候转凉。

  人们的衣着也从夏天的短袖、凉鞋自然而然就过渡到长袖、外套。

  走在乡间田埂上,抬头见到天高云淡的晴空,心情就敞亮了许多。

  太阳暖融融地洒下来,也让人心生暖意。

  风吹稻浪秋意起,日出日落水云生。

  夏天结果的樱桃、草莓、西瓜、桃子已经渐渐过了季。

  该轮到秋天特有的水果登场了。

  论起京城周边的水果,那可太丰富了!

  环顾周边区县,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有产出,而且品种五花八门。

  至于京城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更是不容错过。

  春季的梨花与海棠花经历盛开与凋谢,带来了秋天最甜美的果实。

  小白梨在京城又叫京白梨,明清时期为皇宫供果,又以东山村的最出名。

  京白梨个小皮薄、肉多核小,口感软糯,入口即化,咬上一口香甜似蜜。

  不仅果汁多,味酸甜,香味浓,还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等作用。

  用于秋梨膏的制作,更是将其功效发挥的淋漓尽致!

  至于大白海棠,又叫八棱海棠。

  果实色泽鲜红夺目,果形美观,果肉品质好,果香馥郁,鲜食酸甜可口。

  八棱海棠一年可采收两次。

  上色前既可达到食用成熟度,可采收“白海棠”。

  充分成熟后,色泽鲜红夺目,红里透紫,果形美观,个大皮薄汁多,果肉品质上佳,可采收第二次。

  切片晒干后,可直接食用。

  亦可加蔗糖等辅料,夏季泡水饮用,清热、泻火、健脾、开胃。

  还可以加工成海棠汁、饮料、海棠脯、罐头。

  也是京、津地区制作冰糖葫芦的主要原料。

  因为何雨水是陌生人,以免引人围观。

  秦京茹便带着她往人少的地方走。

  江平安则事先去跟梁家村和秦家的村的生产队长打了招呼。

  田间的一切东西都是集体的,秦京茹带着何雨水采摘水果。

  江平安不想占那便宜,少不得到时候给两个村补偿几斤粮食。

  两个村的生产队长都说要请江平安吃,但被他婉拒了。

  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时刻都在发生。

  江平安可不想为了这三瓜两枣惹上烦心事。

  因为事先打了招呼,一路上,秦京茹和何雨水玩疯了,摘了不少水果。

  民兵看到后,也都笑而不语,甚至还躲的远远的,都比较给面儿。

  知道江平安家来了客人,也没有过来围观询问,乡下人粗俗,怕把客人吓着了。

  一路疯闹,路过一片玉米地。

  秦京茹忽然停下脚步,看着江平安,往里指了指。

  “京茹姐,里面有什么?”何雨水满脸好奇道。

  江平安笑呵呵道:“你京茹姐啊,在想好事儿呢!”

  何雨水茫然的看着两人,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

  直到秦京茹凑到她耳旁嘀咕几句,何雨水听了后,脸刷地红了。

  不过她还是抬起头来,眨巴着双眼,小声问江平安:“你想吗?我可以的。”

  “得了吧,这地儿既不卫生,又满是杂草,没兴致。”江平安挥手道。

  “我就算是想,回家里干不舒服些?何苦受这罪?”

  何雨水松了口气,笑嘻嘻道:“我也觉得在这儿蛮别扭的。”

  她再放得开,到底是露天,也顾虑重重,幸好江平安体谅她。

  秦京茹反倒有些失望,嘀咕道:“我以前常听人说钻玉米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