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_愤怒的香蕉【1~500章】(791)

  尧祖年点头:“这么大一块肉,谁也不会坐视他们拿去的。以往他们分散在山里,居处不定,军队就算征剿,也总是无处使力。一旦做大,有了根基,旁人打来便躲不过了。这边会打散他们,辽人那边一场清扫,也会将他们打得干干净净,虽然如今辽人自顾不暇,但如今那田虎对这块地方似乎也有些想法……边关之地,终究不是人住的,那片地方,难得善终……”

  小木桌这边的椅子上,宁毅偏着头,拖了下巴听着这一切,看来有几分笑意。他倒不是在想眼前两人说的这危机,而是关于之前陆红提的事情。

  欢欢喜喜汾河畔,凑凑胡胡晋东南。哭哭啼啼吕梁山,死也不过雁门关。这是在认识陆红提之前就听过的诗歌了,他心中大概能够理解残酷是什么样子的东西,但也是在尧祖年这样说了以后,才能更确切地感受到这些。以往陆红提口中说起的吕梁山,虽然有“人活得不像人”这样的说法,但在她来说,有些轻描淡写了。或许对她而言,因为习惯了,吕梁山也并没有那么“过不下去”。

  但尧祖年说起这己方的利益纠葛,宁毅才更能清晰地看到那边会是怎样的一回事。

  年前在杭州,陆红提千里迢迢过来找他,对于陆红提可能想要将他带回山上帮忙的想法,宁毅是能猜到的。但那时候宁毅知道自己走不了,他心中其实也并不愿意去到吕梁山上受苦,首先便轻描淡写地做了暗示,到后来,对方也就真的没将这件事情提起来。现在想来,对方希望有一个人能去山上帮忙的那种想法会有多迫切,他能够感觉得到了。

  真有趣,她到最后,都没有把事情提出来。

  那个女人虽然是在最残酷的环境下活下来的,心地是不是太良善可欺了一点……

  拿了小册子走人跟抓了本人上山,那种概念可是根本不一样的。

  当然,宁毅此时倒也没必要为尧祖年等人说的事情担忧。利益是一切罪恶的起点,宁毅是最明白的,在他跟陆红提的叮嘱中,就曾提过不要冒进。陆红提的寨子名叫青木寨,发展到一定程度,只会横向扩张,外围的各种山寨,尽量能够控制但并不纳入手下,如此一来,商户从吕梁山过,仍旧是有生命危险的,但在陆红提控制的范围内,便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中转站。有了对比之后,部分大商户对于这边也只会是好感。

  在这个阶段里,许多商户甚至还会支持青木寨的发展,希望他们能够真正打通一条安全的来往吕梁的道路,但这个目标会被无限期的滞后。青木寨收取物资、援助后尽其所能的发展建设,增强实力,或许趁着金辽开战、武朝也在旁边蹦蹦跳跳的东风,就有可能在夹缝中挣扎出一条路来。当然,那也肯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了,甚至比自己之前想过的,都要艰难许多倍。

  宁毅如此想着,忽然觉得若什么时候有空,该去吕梁山看看,不知道那位武艺高强的女侠,回到吕梁之后,如今怎么样了……rs

  第三七一章 业火(上)

  有关吕梁的情况,说了一阵之后便不再提了。之后大概问及宁毅这次过来京城准备做的其它事情,宁毅便说了要找两个院子以及为布行、酒楼选址的事情。这中间,尧祖年、成舟海在京城都是地头蛇了,不过他们长的是诗文交际,说到找这些地方,便道还是得拖上纪坤。正议论间,有人笑着从院门走进来:“这些事情,找纪坤还不如找我吧。”

  进门的却是一名身着白衣,看来潇洒的中年和尚,样貌端方俊逸,目光沉稳清澈,带着笑意,首先倒是跟宁毅合十:“这位便是立恒吧,江宁第一才子,久仰了……”宁毅起身行礼时,他也做了自我介绍,“贫僧法号觉明。”

  此时虽然看来是一堆闲话,实际上说的都是密侦司的机密。这和尚能够径直入内,可见也是相府中地位颇高之人,他与尧祖年、成舟海也已是老相识,搬了椅子坐下,大概问起宁毅想要的房舍类型,然后点了点头,扫过众人拿出来的资料,问道:“之前贫僧与年公等人闲聊时,最常说起的,也就是立恒在杭州的手段,这次立恒去山东,不知首先准备向何处下手?”

  “大概先瞧瞧独龙岗。”

  “哦……此处确实可能成为突破口,立恒年纪轻轻,眼光老辣……”

  梁山不能以官兵直取,当然只能迂回寻找帮手,宁毅选独龙岗说来有道理,其实倒算不得出奇。挑拨离间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实际上的运作还是异常复杂的,得看每个人的功力。葡萄架下几人针对梁山又说了一阵。秦嗣源过来时,便也将话题引向了杭州霸刀营的事情,那一系列看起来儿戏的改革。只是众人虽然态度热情,宁毅对此却没有太大讨论欲望。霸刀营的事情过于复杂,涉及体制的改变,拿着民主制的雏形放到眼前几个研究儒家研究了一辈子的人面前,宁毅还是有些心虚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宁毅心中有着千年后的见识,反而想得太多了。在秦嗣源这些人的心中,哪里会有关于后世民主的概念,就算有类似的东西,也是基于儒家的发端,因为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一切东西,都是源自这个制度的。宁毅的那些东西,虽然深究起来有所改变,但对于秦嗣源等人来说,首先套上的,还是他们心中以前的说法。

  人人皆可为尧舜,民贵君轻,这些东西,并不离经叛道。在儒家构想的几个完美状态中,古代圣人的德治就是这样的,君王完美的教化万民,人民每一个都懂道理,能够辨别对错,在这样的情况下,君权实际上就是被推向了象征地位。上千年来儒家的发展,希望推广教化,到了极致之后,人人都懂礼重义,这就是追求的可能性之一。宁毅在那些文章里,隐约灌输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独立、主动的想法,秦嗣源等人是能看出来的,但就算归纳出来,也只是往这个方面做推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影视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