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宰江山_汉风雄烈【完结】(1142)

  但还是有很多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人,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淘金之路。这当中新成立的祥州矿业开发公司的背景和其给出的优惠条件,也为这些人的信心增添了一颗重重的砝码。

  越早赶往祥州的淘金者,享受到的优惠越高。比如应缴纳给公司的金子,有资格享受的后勤待遇等等。那第一批赶到祥州的淘金者直接就是祥州矿业开发公司的三级客户了,第二批、第三批是四级客户,然后明年就是五级客户了。

  祥州矿业开发公司明年只准备运送三批人前去祥州,因为产金区还很荒凉很原生态,真的一下子运去太多的人是要出事的。作为这片金矿的发现者,海外勘探一局享受这片金矿产值十年的利润分成,他们当然想一日之间就能把祥州的金矿资源彻底的开发出来,但是他们很清楚上头的规则。且不提祥州矿业开发公司的来头有多大,只说人家作为头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也是享受着优惠的。

  今年赶到祥州矿区的淘金者可以整片矿区无拘无束的咣当,但到了明年一些地方很可能就已经树上了牌子,成为别家的地盘了。所以说,这个‘第一’不管是对谁都具有很大的意义的。

  现在的中国就是这样,很多行业都给从业者制定了级别,因为政府、军队的影响么。积分评级早几百年时间在华夏大地上流传开来。

  不仅是中国,就连欧洲也有些行业也迅速的容纳了这个制度。最明显的就是往来于大海之上的船员们。这项制度起源当然是中国,是一项针对在中国注册的所有海员的政策。

  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海员所属船只,都要给自己的成员的工作进行打分,技术、纪律、勇敢、性格等等方面,特别是在船只出海远航的时候,在政府规定下的分数框架内,通过一个他们的各类小分和总分进行计数,然后给各类海员进行评级。而今后不管他们还在不在这一艘海船上工作了,他们都可以拿着自己的船员证去人力市场寻找新的工作。

  那五级的航海长肯定比一级的航海长更值得人信任,三级的舵手也会比四级的舵手薪水低。中国的航海业,特别是远洋这一块,才刚刚开始嘛,跟西方根本不能比。这样的政策被西方引入了去后,更加重视经济利益的欧洲人迅速给予了copy,不管是英国、荷兰,还是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甚至是丹麦,全都搬用了这一套准则,然后在自家国内的民间市场上轻轻松松的抓出几十个五级以上的船长,而中国的民间海船船长最高级别才是一个三级!

  中国开放了,东西方商贸文化的各种交流,这影响力从来都是作用到两边的,而不是中国单纯的吸收西方的养料,对于西方文化文明的演变却毫无一点的贡献。

  虽然眼下的情况当中,中国在数理化这些方面对于西方的贡献确实不多。

  陈鸣躺在榻上,听着刘武汇报的有关南京城中的种种状况。

  年前年后的短短时间中,黄金河黄金海的种种故事就像瘟疫一样的传播到了整个南京,传播到整个江南,传播到半个中国。祥州还得到了一个金州的称号。

  事情到了这一步,第二步就可以开走了。

  虽然从国安以及警察的相关性报告来看,很多人对于祥州的诸多故事版本还保持着犹疑。

  这很正常。

  自古以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一个群体中最出众的一批人。

  只凭谣言虽然能够让很多人‘相信’,但这个谣言的度数如果太过火了,也是难以成真的。老百姓的眼睛是明亮的,老百姓的心灵也是愚蠢的,而且蠢货的比例还很是不低。或者很多人说这叫‘从众心理’。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对于祥州的黄金表示质疑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不见朝廷出来制止,这就是朝廷在变相的给这些‘神话故事’背书。就算一些谨慎的精英们对这些所有的故事还有保留意见,而不是毫无保留的信任,至少,至少也没人公开质疑了。

  这就足够了。

  加拿大育空地区的黄金虽然不能跟‘谣言’中相比,但育空河真的是一条黄金河,育空地区也确确实实是一片黄金海洋。去了后只要认真努力,是吃不了亏的。

  可是就如陈鸣所料,祥州黄金纵然传得沸沸扬扬,但很少有中国人把这里跟美洲相互联系。陈鸣知道,他这个皇帝要下出第二步棋了。

  空旷肥沃的北美,中东部那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天赐之国。要想真正的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现在,现在,他就要让无数国人对那片肥沃的土地产生出浓烈的兴趣。

  那么如何让中国的老百姓对万里之外的地盘产生兴趣呢?尤其是现在的中国正处在猛烈的经济复苏期当中,陈鸣不能说所有人的日子都在一天比一天好,但绝大绝大部分的人的生活是越过越好的。

  哪怕是从饿肚子到有个软饱的进步!那也是进步,而且是很巨大的进步。

  当人有了希望,那么现在的困苦就不算是真正的困苦了,而是黎明前的黑暗。想让这些处在收入最底层却又能看得到光明的人主动迁移到万里之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不堪陈鸣上辈子都有那么多的人,年老之后往祖籍家乡跑吗?

  就拿他的三姥爷来说,当初跟着解放军解放大西南,人留在了贵阳。早几十年在工作,中间跟老家音信儿并没有断掉,但很少回来,因为那时没有那个条件。等到他退休之后,有时间了,六七十岁的人了却几乎隔一年回一趟老家,奔波几千里,一住两三个月。直到身体真的不行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