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世富贵_安化军【完结】(2008)

  徐平做的改变,是取了共产主义中阶级斗争的理论,从圣贤政治中走出来,改为以传统的道生万物为哲学基础,形成一种以阶级调和为主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要严密,必须要有哲学基础。道生万物哲学,对赵祯来说是当然之理,不会因为被教了否定之否定而有任何疑惑。对于赵祯来说,跟徐平前世教的完全相反,道生万物才是当然正确。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而不严密的理解,可以用集合来比较具象地展现。最开始的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是道存而为一的时候,治国以德,传统文化之下具德为圣人。把这个时候的天下人看作一个集合,是生一。有了阶级之分,这个集合分化成了两个集合,这两个集合是从前一个集合来的,依然共存于天下人这一个大集合中。这个时候就是一生二,虽有二,一却仍然存在,这就是仍然出圣人的哲学基础。阶级斗争的存在,两个集合不断斗争交流,产生了交集。这个交集,就是三,有一部分是一个集合的一部分,有一部分是另一个集合的一部分。出现的这个交集,就是政权,到了这个阶段是二生三了。三生,前一个阶段的二也在,再之前的一也在。三生万物,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天下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出现了,要么走回头路,要么到了尽头。回头路,就是重新回到无争的大同之世,三重新归于一。殊途而同归,三生万物是回到了一,否定之否定是经过一系列的否定,而达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性质与原始社会相似。

  交集虽然从属于两个集合,但交集跟每个集合都不一样,这就是政权的独立性。有了这个交集,隔离缓和了阶级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了稳定状态。交集是由两个集合的各一部分组成的,阶级矛盾表现在争夺交集中的权重。有阶级必然有斗争,所以政权永远不能位于正中的地方。实际上因为上面存在一个更大的一,此消则彼长,正中并不存在。

  三本身就是二的各一部分,所以只能调和,三即政权的出现也是为了调和。对于政权这个三来说,必然有偏向,因为剥削者的力量是一直增长的,不偏向被剥削者一边,政权自己本身也会被消灭。这是政权自己生存的必然需求,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政权为了求存而不得不向被剥削者偏移的改革。政权只要不想消失,这种改革的需求就是必然。

  每一个集合都有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政权对每个阶级实际都讲仁。因为有自己求存的独立性,便就有了义的存在。所以政权只存大义,小仁小义是不存在的。

  在二三的基础上,一这个大集合一直是存在的,这就是德。及弥灭差别,重新回到一的状态,是更高一层级的道德。在德的基础上,出现了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类似。

  使用了这样的哲学基础,才有了徐平对社会阶段划分的改变,才有了力主进行阶级调和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本于哲学基础,对历史规律进行总结,使用的哲学基础不同,哪怕同样讲阶级分别,也会出现不同的意识形态。

  放弃否定之否定,改取三生万物,是因为徐平前世没有看到否定之否定的胜利。他所观察到的历史规律,符合三生万物。历史一直是发展变化的,将来会不会出现用另一种哲学基础的需求,那就不是徐平所能知道的了。

  三生万物是这个时代的广泛共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解释社会发展的哲学,徐平使用这样的哲学基础,这个年代的人一说就懂。如果他的前世真地见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见到了否定之否定证明了正确性,他就向这个时代的人卖力解释那一套哲学基础了。

  徐平给予这个世界的意识形态,是把前世共产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哲学基础换成了中国的三生万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中国化。

  世间并无当然之正确,人认识自然和历史都是一直在发展的,也不必强求正确。只要从哲学到历史,到当下世界的政治分析,统一连贯,并无不合时宜之处,就是合用的。

  第21章 欧阳修的疑惑

  今日大朝,之后就是年假了,大家各自回家过年。

  散朝之后,赵祯命把徐平在天章阁的奏对榜于朝堂,许百官议论。

  欧阳修和蔡襄立在榜下,看到徐平论朋党的一节。“士大夫自为一党,党中有友无朋。”

  蔡襄指着对欧阳修道:“永叔,相公此论可是与你日常所议不合。”

  欧阳修笼起袖子,小声嘟囔:“议不合,自然以相公为是。我自改之,只是不知相公此论到底何意。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士大夫当只有一志么?”

  回朝的司马光恰巧经过,叹了一口气,对两人道:“相公欲一道德也。”

  说完,一扬袖子,大踏步地走了。

  “一道德?”欧阳修和蔡对视一眼,有些明白了榜文的中心思想。一系列将要举行的行政措施,其实不那么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提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徐平都会接纳。

  徐平跟赵祯的长篇大论,核心其实就是在士大夫中一道德。用他前世的话讲,是让士大夫集团成为一个组织不紧密,但思想统一的执政党。

  这样一个类政党,历史上的王安石曾经努力过。他创立新学,改革科举,根本目的不是做当世大儒,而是在士大夫中一道德,大家有同样的政治思想。王安石一道德,反对者同样一道德,结果就是新旧两党对立。不是只有西方泊来的党才是党,北宋中期出现的新旧两党,实际上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党争。他们各有明确的政治思想,政治纲领,只是在组织上不如后世的党严密罢了。或者说他们没有明确的组织,也没有明确的领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