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_江明空【完结】(188)

  她掀开帘子回到车里。拨开窗纱一角,望见外边那些人,果然陆陆续续回到府中。长舒了一口气。

  “喂,你可以走了。”她轻声招呼道。

  婚车一角的暗影中,走出一个俊秀少年模样的人。也许是刚刚被追翻了墙,有些灰头土脸,但是仍掩不住雕刻一般的面庞。这人长得有些奇特,奇特地好看,刚走进婚车的时候,仙蕙就被吓住了。因为那双眼睛眸色很淡,澄澈如清泉水,鼻梁很挺拔,不像中原人。可是那人对她笑了,笑得很暖,然后做了个“嘘”的动作,示意她别出声。

  也不知怎么了,她居然乖乖照做了。可能这人真有什么特别之处。

  所有人都散了,仙蕙掀开车帘。“你该走了。”她说。

  “改日去府上谢恩。”那人一叉手,眉眼微挑,带上一个甜甜的笑,便是个明眸皓齿,眉飞色舞的少年模样。

  刚出马车,仙蕙还没来得及放下车帘,那人忽然回身扶住她的手,在面颊处轻轻吻了一下。

  “你——”

  “冒犯了。不过,便宜不能总让臭男人占了去。”那人眉目舒朗,笑得好看,“郡主,后会有期。”行完礼,跳下车,很快不见了踪影。

  人们重新围聚在花车旁边,武延基挥起鞭子,车马不紧不慢走着,洛阳也从落阳陷入黑夜。

  同心合带两相依,明日双朝入此微。共待洛城分曙色,更看天下凤凰飞。[R6]

  青庐坐帐,玉女下帘。武延基挑起她的蔽膝。

  “你不该那样鲁莽,让旁人看见容颜——”他边掀开方巾,边责怪起她来。回身之时却吃了一惊。那个见面时温柔的女子,今日忽然犯了什么病似的,手持着刚拔下的玉簪,浑身颤抖。玉簪的尖端正对着他。

  “你……你别过来。”她的声音也在发抖。

  武延基笑了。他轻巧地把簪子从郡主手中抽掉,仍在地上,玉簪叮的一声滚远了。一瞬间,男人的身影那样高大,而她,是那样无助。

  没用的。

  于是仙蕙也觉得自己有些可笑了。嫁人不就是这样么,她早就明白,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后悔的权力。武延基于她而言仍然是陌生的,她本能地不想和这个男人如此亲密,反感翻涌着令她寒毛直竖、浑身战栗。

  可这个男人,她的夫君,似乎很喜欢见她这样。仿佛这是一场游戏,而她的反应让游戏更有趣了。

  那一晚的尖叫和求救,绝望而歇斯底里,只有她自己听见了。当痛楚通过下身直逼脑髓时,她没有哭,只剩下麻木和死心。他们说嫁人都是这样,他们说嫁人都会这样,他们说嫁人都该这样。

  原来父母口中的“女子必须要嫁人”,就是女子必须要绝望,必须要死一次。他们说“总有一天你会喜欢的”,也就是说,总有一天她会喜欢上痛苦和绝望。她还太小,想不明白这一切。承受痛苦的时候,只有默默告诉自己,时间一定会给她答案。

  而她未曾想到的是——她没有时间了。

  [R1]出自《绝代才女上官婉儿》,谐音梗,扣钱!

  [R2]关于永泰公主出嫁时间,作者本来准备跟随百度百科的脚步,定在公元699年。后来发现这个时间根本不对。永泰封郡主是在公元700年9月,此后史书称她为“永泰郡主”,到701年年中才以武延基妻子身份称呼,因此《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认为她的出嫁时间应该在700年9月至701年年初。个人认为这个时间还是值得信任的。

  此书虽然功底深厚扎实严谨,却也有一处值得指出:在讨论永泰公主出嫁的时候,此书根据公主墓志铭“降歌钟于北阙”,一句,引用《长安志》,说明永泰婚礼是在大明宫举行的。

  首先,我不认为大明宫是个办婚礼的好地方,不然我平当年为什么不在大明宫办婚礼呢,还把人家县衙墙拆了,气鼓鼓。其次,大明宫虽然在皇城北边,但究竟是不是“北阙”两说。毕竟《资治通鉴》也记载过“太后铸大仪,置北阙”,那时武曌肯定在洛阳。最后,永泰死于公元701年9月4日,当年10月,武皇率领群臣回到长安,此前从684年开始,政治中心一直在洛阳。跑去长安大明宫办婚礼,简直是天方夜谭。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资治通鉴》出错的可能性,尽管那样也许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

  [R3]出自《永泰公主墓志铭》。

  [R4]永泰公主墓志铭记载:紫罽盈軿,黄珪委绶,泽□结锁,番奁凝镜。后边是根据唐代贵妇出门时的常见车驾,补充描写的细节。

  [R5]出自《永泰公主墓志铭》。、

  [R6]花烛行 [唐代] 宋之问

  帝城九门乘夜开,仙车百两自天来。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龙楼锦障连连出,遥望梁台如昼日。梁台花烛见天人,平阳宾从绮罗春。共迎织女归春幄,俱送常娥下月轮。常娥月中君未见,红粉盈盈隔团扇。玉樽交引合欢杯,珠履共蹋鸳鸯荐。漏尽更深斗欲斜,可怜金翠满庭花。庭花灼灼歌秾李,此夕天孙嫁王子。结缡初出望园中,和鸣已入秦筲里。同心合带两相依,明日双朝入此微。共待洛城分曙色,更看天下凤凰飞。

  宋之问《花烛行》无法考证究竟是写谁的,反正是安乐与永泰之一。其实严谨一些来说,史料记载宋为安乐写过《花烛行》,这更可能是描写安乐公主出降的。把它搬给永泰是因为最后一句的“洛城”,个人以为指洛阳。安乐成婚在长安年间,以其适婚年龄来说,我判断是702或703年,这两年都在政治中心长安。要是“洛城”,大概只能是704年,那年安乐十九岁了,出嫁偏晚。但另一方面来说,张说的《花烛行》写的是安乐无疑,其中也提到洛城,所以很大可能是她出嫁的确偏晚,毕竟中宗第三女新宁郡主(定安公主)比她大不少,也是长安年间初次嫁人。这样看来,宣城、义阳两位公主,二十二、二十三岁左右结婚不算太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虐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