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拯救小白花行动[快穿GL]_沈日十【完结】(72)

  “你以为我和你爸是什么样的家长?逼着自己的孩子到了年纪就要结婚生孩子的人?那你也未免太小看我们俩了。”

  “我和你爸爸是自由恋爱,所以没有人比我们更懂得,找到一个契合的伴侣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结婚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更多的,是为了找一个能够相互扶持理解,彼此支持度过下半生的人。”

  “你说你不结婚,我和你爸无所谓,这是你的人生,由你来决定,但如果遇到了那个和你契合的人,我希望你能够牢牢抓紧,不要错过,毕竟有的时候,人的一生,一辈子只能遇到那么一次,机会一旦溜走了就没有了。”

  赵母的话直贴到赵星月的心里,或许在赵星月小的时候,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在赵星月的青少年期,她却绝对是个合格的朋友。

  她用对待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赵星月,将人生交到她自己的手里,却又以过来人的身份嘱咐她莫要错失良机。

  只不过,灌完心灵鸡汤后,赵母面上犹豫了片刻,说出了让赵星月哭笑不得的话,“阿月啊,你是不是因为喜欢薇薇,才跟我们说这些的?”

  赵星月当场一口茶水就差点喷出来。

  “妈,你怎么会想到这些……”

  赵母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知女莫若母,就算赵星月和赵母再怎么不亲近,她也是赵母的女儿,对于自己女儿的性情,身为母亲多多少少有多了解。

  向来对人冷漠的女儿,突然关心起了一个小姑娘,而且三番五次地向对方伸出援手……

  赵母很是纠结了一番女儿的性取向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先进的教育工作者,在她接触到的各种案例里面,已经告诉了她性取向这种事情勉强不得,如果想让赵星月幸福,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赵星月没法和赵母解释自己的任务问题,这种机密,是不可为凡人知的,只能再三解释,自己对沈青薇真的没意思,她不想结婚是因为她不想和任何人扯上关系,觉得和谁在一起过一辈子都想象无能,而不是因为喜欢上了一个女生用这种借口来做幌子。

  赵母欲言又止。

  也许赵星月说的是真的,也许她真的对沈青薇伸出援手,只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对方正好撞到了她的手里,而她又不能真的对自己的同学袖手旁观,至于为何会越帮越多,越扯越深,完全是因为赵母自己的推波助澜。

  但……赵母想,虽然你不喜欢沈青薇,但我看人家小姑娘,好像真的挺喜欢你的啊。

  ……

  毕业典礼一结束,赵星月和沈青薇一起回了家。

  随着赵母工作的变迁,在沈青薇来A大读书那年,赵家也跟着搬到了A大所在的华国首都B市。

  赵母如愿以偿地升入中央,平日里忙得像个陀螺,年近半百仍旧忙忙碌碌,精力十足,比年轻人还有活力,赵父有了赵星月的帮助,将赵氏做得更大更强,也越发的忙碌,他和赵母两个工作狂魔,忙起事业来谁也顾不上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倒是般配。

  不过今天,毕竟是沈青薇的毕业典礼,所以两人再忙,还是抽出时间,准备一起吃一顿庆祝的晚饭。

  “出国的时间定下来没有?”饭桌上,赵父问道。

  沈青薇:“定了,中旬走,机票已经订好了。”

  她的导师即将赴M国做联合研究,作为研究生的她也要跟着过去。

  赵母状似不经意地问道:“那住的地方找好了吗?”

  “应该是住宿舍,C大那边有专门的研究生宿舍。”

  “哦,研究生宿舍啊……”赵母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转头看向了赵星月,“你爸说你准备接手国内的公司了?”

  赵星月:“嗯?……嗯。”

  “我觉得年轻人嘛……还是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老是在国内待着也不是这么回事,老赵啊,你也别慌着撂挑子,先把M国那边的公司给阿月练练手吧。”

  赵星月:“……”

  “可以啊。”赵父对于赵母的话,向来很少提反对意见,他擦擦嘴道:“我记得C大就在公司附近,到时候可以在公司和学校之间折中买套房子,让你们俩搬进去,也好有个照应。”

  赵星月:“……”

  她算是知道赵母的想法了。

  她看向赵父,用眼神示意——

  爸,你怎么也跟着胡闹。

  赵父耸肩,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他的接受能力比赵母更强,对于自己女儿可能喜欢同性的事情,完全没有赵母的悲春伤秋和心理挣扎,他从头到尾就只有一个反应:哦。

  哦,原来我女儿不早恋是因为喜欢小姑娘啊。

  哦,喜欢姑娘有什么,我女儿这么优秀,不论男女,追她的都能从华国南部排到华国北部去。

  ——隐形女儿控的老爸心理活动。

  沈青薇:“……”

  她完全是吓到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心思已经暴露了,只以为是赵母为了照顾自己,才让刚回国的赵星月又出国。

  “林阿姨,阿月在国内挺好的,我一个住学生宿舍也挺方便的,真的不用麻烦,您不用为了照顾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快穿文 沈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