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之道_南枝【完结】(34)


北地寒冷,回京的路上,路边的积雪甚至还没有融化。
坐在马车中,只见前后都是蜿蜒的军队人马,而远望出去,山野上点缀着雪白的积雪,天地苍茫,这蜿蜒的见不到尽头的军队人马在它之中也显得渺小。
长宁心中有所感概,又坐回了马车里。
皇帝在前线打仗,太子在京中便也不可能闲着,因皇帝身体越发不好,他要是忌惮皇帝认为他有篡权心思而完全不去结jiāo军政大臣,之后皇帝真的突然驾崩了,他就会变得非常被动,但是,要是趁着皇帝在前线打仗,他在后面结jiāo军政大臣发展自己的势力,等皇帝回京来,有人在皇帝跟前胡说一气,本来就不太喜欢他的皇帝,还不知道要怎么想。
所以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不过太子还是选择了前者。
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事,却让自己身边跟随多年值得信任的属臣和幕僚去暗地里和某些大臣或者其家人结jiāo。
现在朝廷里的这些军政大臣,除了被杨家笼络的,其他的都知道将来的大周属于太子,所以现在太子伸出橄榄枝,怎么可能将它往外推。
不过也有人是从前本就和太子有罅隙的,心中自是另有算盘。
皇帝因在生病,所以车驾行得很慢。
这一日,太子还睡在被窝里,外面又黑又冷,便有伺候的太监进了他的寝室,站在chuáng帐外面将他叫醒了,“殿下,太子殿下,有要事禀报。”
太子一向睡得轻,被一叫就醒了。
寝室里烧着暖炉,但冷湿之气依然很重,房间屋檐高耸,面积宽阔,反而不容易热,只在靠近屏风的地方,燃着两盏光线被挑得暗下去的宫灯,让房间里稍显明亮,但光线又被厚厚的chuáng帐给隔绝了,chuáng里的光线依然昏暗。
太子妃也醒了,低声唤了太子一句:“殿下。”
太子轻轻按下她要起身的身体,说:“你睡吧。”
太子问那太监:“是何事?此时什么时辰了?”
那太监说:“卯正刚过,是公主殿下给您送了信来,怕敲东宫前门引起注意,却是从后面清早送菜的门进来的,找到咱家,说要亲自将信jiāo给您。”
长宁在太子东宫里住过几个月,她又对吃的很是在意,是以她的身边有人知道东宫里厨院qíng况,并且知道送菜的侧门,并不为奇。
便是这并不为奇,让太子明白,那应该是长宁派了身边人专门跑回来向他传信,是什么信这么重要,其他人都不能相信,非要她身边人来传才行。
太子想到此,已经翻身起身,一边下chuáng一边说:“快让进来。”
太子让太子妃继续睡,太子妃哪里还睡得早,也赶紧起身了,伺候太子穿上衣裳。
太子才刚披着厚一点的大氅,那太监已经带着人进来了。
来人看到太子和太子妃,上前便跪,急切道:“奴婢如意拜见太子,太子妃。”
她穿着一身男人衣裳,戴着帽子,脸上又有所修饰,看起来是个稍显落魄的少年,只这样出声,才显出是女人来。
听闻是如意,太子和太子妃更是惊讶。
太子已经让那太监出去了,虽然那太监是太子身边极为信任的人,但太子也没有让他留下。
如意抬起头来,太子急忙问道:“宁宁现下在哪里,为何会派你回来送信。”
如意膝行几步,从怀里拿出一封用荷包装着的信,太子已经迎过来,将信接了过去,如意小声说道:“公主怕其他人不可信,又怕殿下不会轻易信任他人,故而只得派奴婢回来了。奴婢一路骑马急行,方在昨夜到了。”
太子颔首,已经将信拿出来看起来,太子妃伺候在他的身边,身上只着了里衣,因为心中震惊,一时都忘了要去加衣裳。
太子将信一目十行地匆匆看完,之后又重新看了一遍,随即就去到宫灯处,揭开宫灯罩子,将信在蜡烛上点燃了。
信纸慢慢化为灰烬,太子将灯罩放下,信纸燃烧而起的烟气在他身边缭绕开来,他像是沉重悲伤,又像是解脱一般地长叹了口气。
太子妃没有看信,低声问道:“殿下,怎么了?”
太子长发披散,低声道:“父皇现下估计是驾崩了,我们要做好准备。”
太子妃心中已经有所猜测,因为长宁随驾之后,一向是几天便会给京中写信的,信中有些语句一向是用密码,只有太子知道怎么解开,里面会说一些机密,前几次便有长宁所写的父皇旧疾又犯而且病重的消息,既然病重,现下驾崩,便不是什么让人无法想到的事。
只是太子这话里是“估计”,她就不得不问:“只是估计?”
太子看向如意,如意便说:“皇上一路回京,不听太医劝阻,偏要下车驾看江山,便着了风,之后病qíng加重,几乎神志不清,在车驾里说胡话,公主殿下已经控制了陛下的身边人和太医,让奴婢赶紧回来报信。”
太子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了,京城里也一片忙乱。
翠羽宫中。
杨贵妃十分严厉地呵斥包围了翠羽宫的禁军,“你们这是要造反,是要造反吗?”
之前的禁军都指挥使刘昶跟着皇帝亲征去了,现在留守的是副指挥使蒋徽,蒋徽对着杨贵妃仅仅拱手行了一礼,“贵妃娘娘放心,微臣只是让侍卫们守着翠羽宫,也是守卫翠羽宫安危,一日三餐,自会给娘娘送,不会让翠羽宫中挨饿。”
杨贵妃怒道:“你们好大的胆子,这是谁让你们这么做的,是太子是不是?他是要造反篡位吗?”
蒋徽冷笑几声,不再应她,只是挥手对手下道:“将门关上,不要让任何人出入。”
翠羽宫并不大,数十侍卫就能将它围住,不过蒋徽却派了上百人在这里轮流守卫。
宫中其他地方也都被控制起来了。
除此,京中也已经戒严,特别是杨家,也被禁军所围,由着他们如何怒骂,禁军并不放人出入,想要qiáng行突破的,甚至被禁军直接击杀,这让杨家人再也不敢放肆。
此事一出,大家都知道出了大事了。
而且此事还很明显,应该是太子控制了京师,想要登位,或者便是皇帝出了什么事,太子才能这般行事。
一时间,京城中人心惶惶。
但也有之前就是支持太子的,看太子可以顺利登上大宝,心中自是欢喜,赶紧往太子东宫去,为太子献计献策。
皇帝驾崩的消息在京师被控制起来五天后才传回京城。
此时皇帝的车驾距离京师也只有两百多里了。
其实在翠羽宫被包围起来时,有些政治觉悟的杨贵妃便隐约明白是出了什么事,她看翠羽宫被围,无人前来解救她,她也找不到办法和外面联系,就知道皇帝估计是驾崩了,太子要上位,她只是担心自己儿子,简王随在皇帝身边,却没有传回消息来,可见或者是被杀了,或者是被控制起来了。
杨贵妃惶惶不可终日,最初还恨恨地想着反败为胜,拉下太子让自己儿子做皇帝,到时候定要让太子和她娘没有好下场,之后便只祈求简王未死,只是被控制起来了。
皇帝的灵柩在一月二十一回了京。
京中人才刚过了热闹的chūn节,马上就是皇帝驾崩,国家大丧。
满城尽皆素缟。
因皇帝本就年老,又重病在身,所以大臣们对其驾崩早就有所准备,不过京中还是人心惶惶了很长时间。
因和北齐还处在一触即发的战时状态,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灵柩接回京中三日后,新皇便登基了。
做了三十多年太子的太子旻总算顺利做了皇帝。
因先皇太宗皇帝继位便没有改年号,沿用了太祖皇帝定下的年号启元,故而新皇便也无意改年号。
新皇登基,顾世旻便没有任何轻松之时,稳定京中、朝中和地方局势,便是急切又麻烦的事qíng。
特别是和西梁、北齐的边境重镇驻兵,不少将领是只听命于先皇的,即使在先皇在时,有些已经不大听话,现在太子登基,加上太子是以忠厚仁慈著称,要是不解决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的问题,大周国可能不会安稳。
但现在又绝对不是换将的时候,不然越发会让那些将领找到和皇帝离心的理由。
长宁住回了慈元宫。
皇帝的驾崩,在她的意料之中,甚至,很多人都在等着皇帝驾崩。
但皇帝真的死了,长宁有说不出的难过。
面上看着倒是好的,心里却像是缺了一块。
长宁曾在心中埋怨责怪太宗皇帝待她生母孝慈文皇后太冷淡,而且宠爱杨贵妃,以至于让杨贵妃在宫中跋扈;又厌恶他立了太子,太子并无过错,他在晚年却对继承人左右摇摆,要太子日日忧心,简王又心生希望,朝臣们也多有站位,反而于太子简王以至于朝廷国家不利。
但无论如何,他都是她的父亲,在她的问题上,长宁觉得他没有什么对不住她的地方。
他一生宠爱她,将她视为手心里的珍宝,予给予求,是个慈父。
长宁跪在皇帝灵柩之前,心中悲戚。
人皆有一死,但这事并不容易让人接受。
她只盼来生自己不要做老来子,这样可以多陪伴父母数十年。

☆、第47章

  第二十五章
大周除了边军和地方军,京畿还有皇帝的七支军队,这七支军队是禁卫六军和侍卫亲军,这些都是由皇帝直接控制。
因之前的天下大乱乃是由地方军过于qiáng大造成,之后的皇帝,便开始逐渐削弱地方军的力量,加qiáng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卫军和侍卫亲军的力量。
但随着国家逐渐稳定,但是边关战事不断,边军的力量便也逐渐qiáng大起来。
这些边军,最初都是皇帝最信任的部队,不然不会让他们去扼守关要,但随着时间变长,皇帝和边军的将领,总会生出一些隔阂来。
边军的将领便也经常被皇帝调任。
新皇登基之后,皇帝还未葬入皇陵,他便已经忙了起来。
其一是赏罚将领,肃清军纪。
在和北齐的战争中,不少部将立功,但是也有些部将犯事,虽然先皇驾崩了,却不能不将之前的战功不当回事。
所以在他登基后第十天,便对有功的将领进行了一系列论功加官进赏,这也正好是一个收拢军心的时候,此事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而且对于这些赏赐,他也做得非常公正,因有长宁随驾,所以对前线战况很了解,她在之前也替皇帝整理了此次大战的赏罚簿册,该如何赏罚,太子便也心中有数。
对这些有功军将加官进赏之后,对没有听命令的将领、纵容部将军队扰民的将领等进行了处罚,有的被降了职,有的被除名去爵贬回老家,qíng节严重的甚至被赐死……
如此一番作为,让兵将们便也知道新登基的皇帝是有励jīng图治的心的,而且不是懦弱昏庸之辈,赏罚分明,值得卖命。
一下子,本来对他有所质疑的将领,也渐渐有所归心。
因没有理由一下子就撤换掉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他便听从了长宁的建议,在对禁军和侍卫亲军进行阅兵之后,提出要重组一支亲军,编为京都御林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这支亲军,从另外几支部队里挑选武艺超群的jīng锐,如此,将那些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下面的jīng兵给挑了出来。
这些兵士,对于直接效力皇帝,自是非常欢喜的,御林军很快就组建了起来。
而皇帝再慢慢地调换了亲简王一派的将领。
除此,新皇定下在皇帝下葬之后便会去巡视边军。
而且还让恢复科举。
在此之前,科举虽然还在举行,但并不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战乱元婴,朝廷选拔人才主要是靠举荐,重启和规范科举,这对选拔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在农业和商业上,则保持之前的轻徭役重农桑,而且对和海外诸国的jiāo流,也加以鼓励,并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
除此之外,皇帝生活勤俭,皇后陈氏也十分贤德,母仪天下,只是皇帝没有亲子,但这个问题也在三月时候解决,之前就抱到太子东宫里教养的三岁的宗室子——信王幺子,被新皇赐名顾沅,被过继给了新皇,且立为太子,巩固了新皇的位置。
而简王则在四月被遣到藩地,并被看守起来,贵妃杨氏,以及宫中的不少宫妃,都前往帝陵为太宗皇帝守陵去了。
长宁公主则被皇帝加封为长宁长公主,地位等同诸侯王,并赏赐食邑一万户,食邑就在京畿不远,而京中的长宁公主府也已经修好,便又让jīng加修饰,改为长宁长公主府。
皇帝自己省吃俭用,赏赐长宁长公主府不少东西,恩宠至极。
京中人人知道新皇恩宠长宁长公主,大家都认为谁能尚长宁长公主,便是最幸运的事,从此定然平步青云,受皇帝重用。
当然,在这种qíng况下,要是这个驸马做些什么事惹长宁长公主不喜,估计不仅是他,他的家族都要糟糕了。
所以这个驸马是好当,也不好当。
长宁已经十四岁,再过一年便可及笄嫁人了。
新皇自是知道妹妹看上了慕家的慕昭,再说慕家在支持他登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慕家这次被加了不少赏赐,几位从军子弟都有加官,慕昭年仅十七八岁,已经升为正四品忠武将军,带领兵将五千多人,又有不少其他赏赐。
对他加官进赏,却并没有什么人有疑议,皆因在对北齐的战场上,他的确立下了不少功劳,更可贵的是用兵灵活勇武,军中难得。
于是不少老将无不是感概,慕家后继有人。
北齐本想趁着大周老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朝中必乱,再次出兵南下,没想到新皇登基,很快就站稳了脚跟,他反而反应不及,只好再做打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