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谜洋之一、丰臣密令_S奇亞/S奇亚【完结】(22)

  「是的。先生。」

  儿玉立马伏地向金枝鞠躬致歉。

  天皇密召

  上海 1940年

  金枝挥手表示不在意。见儿玉回正了身子坐正后,金枝这才再度开口:「这些留在中国的死士,在找寻神秘地点的同时,无意……探知另一个秘密:传说中这些神秘地点里,除了保存着当年出洋的航海数据外;可能……还另外隐藏着另一个秘密:一个关于郑和最后一次出航真正目的的机密……」

  「除了寻找中国癈帝(建文皇帝)、通商、向海外宣示中国的国威之外……还有其他军事外交贸易以外的意图?」

  儿玉有些困惑。即便他对中国历史及政治不甚了解,但也不会天真地全然相信中国官方(甚至所有官方)的说法。但他也无法想象除了上述光明正大、光面堂皇的出航原因,还有什么理由去驱使一趟组织庞大且耗费巨资的远航。

  「儿玉,你觉得郑和这次出航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金枝反问儿玉。

  「先生,很抱歉,属下才疏学浅,没法子回答这个问题!」

  儿玉回得谨慎。虽然他确实没接受着太多教育。但跟着金枝做事多年,倒也长了不少见识。为了达成这些日子金枝所交付的工作,他的确搜集了不少信息,当然也做了不少功课。只是他了解主子的个性,非必要时,他不会轻意表示自己的看法。

  「没关系。你大胆猜猜。我要听听你的推测。」金枝没放弃追问。这是他给下属的考题。他希望儿玉是他未来的黑田官兵卫和羽柴秀吉。

  「是贸易。」

  儿玉吐出了他的答案。

  「儿玉。你不愧是个商人。果然是以商人的角度看问题。」

  金枝的气语中带着些许轻蔑。

  「说说你的理由吧。」

  「是的。先生。我并非全然从言商的角度来推断。郑和最后一回出航时,已经经过了三任中国皇帝。照时间推测,当年出逃的中国皇帝可能早已经死了。即便未死,明国的新政权已经稳固,不会再受到前朝臣民的困扰和质疑。所以我排出了第一个动机。其次,经过之前的六次出洋;当时的中国早已经是亚洲,甚至是世界的霸权。这事大家都明白,国威还有什么好宣扬的?不过是锦上添花!最后,当时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富强的国家,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都是各国的抢手货。通商、贸易对中国只有好处、利益……一点坏处也没有,自是理所当然之事。」

  「好。好。儿玉你的确做了不少功课。任务交给你,是找对了人。」

  金枝忍不住赞起儿玉,儿玉又一次给了他意外的惊喜。

  「谢谢先生的夸奖。我是个实务的人。凡事分析得比较直接。先生勿怪……属下的推测判断。」

  「儿玉,你的分析有理。答案很接近……」

  金枝欲言又止,故弄玄虚一番。儿玉没有追问答案,耐心地等待主子揭晓答案。他可不想象黑田官兵卫一样,太过光芒外露,后来反引起主子—丰臣秀吉的忌惮。

  「没错,郑和最后一次出洋,真正的企图和前两者无关。是为了利益……财富。但和贸易无关……而是去寻找……海外宝藏。」

  【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于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另一正使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据载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有27550人。】

  「我也听过这个传说。不过,只当是个唬人瞎扯的故事而已。像这种藏宝传说,无论哪个时代都多的是……」

  既然已经把秘密说开又得到了主子的认可,儿玉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儿玉,你的看法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当年,明朝永乐皇帝死后,他的继任者仁宗皇帝,以国库空虚为由,下令停止郑和的出洋航海行动。但九年后(1431年),到了永乐帝的孙子。中国明朝的宣宗皇帝,突然……改变了他父亲的决定,宣布重启出航的行动。虽然,中国官方的对外说法……是要那些多年不来朝贡的藩属旧国重新来朝。但你的推论没错。按照时间推算……当年出洋的目的……即使没达成,怕是那时从中国皇城出逃的废帝(建文皇帝)也早已经死了。即便有子嗣在外,也不够成任何的威胁。有什么理由及原因使新皇帝改变心意及政策,重启出洋的任务?当然,要外邦来朝,只是个官方说法。这种光面堂皇的官方说法,东西皆然,日本和中国也没有不同,你我不是最清楚不过。」

  「事实上……应该是……郑和说服了他的新主子,出海寻宝,为了充裕国库。新皇帝被郑和说动了,同意让他再度出航。至于宝藏?据说……找是找到了,是一笔惊人的大宝藏,足以支撑当时明朝国库支出百年以上。但……」

  金枝突然话峰一转,语气一变异常慎重。

  「后来……奇怪的事发生。郑和……没回到中土,便死在返航途中。至于是真死?还是没死?亦或假死?有没有其他不为人知或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怕是永远没有人知道!」

  儿玉脸上的表情这会彷佛像被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他简直无法相信金枝所说的后半段故事。

  「而据说返回的舰队带回一小部分的宝藏,而不是全部。至于……最后这趟航行途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让中国皇帝在舰队返回后,马上改变心意,宁可放弃剩下来的巨大财富及宝藏,立即颁下了禁海令:尔后,更匪夷所思地下旨拆解所有的舰队船只?即便,不再出洋也无须把所有船只拆了吧!你不觉得这整件事……很是蹊跷、不合常理?!」

  儿玉频频点头,同意金枝的说法。这会倒不是顺从主子的意思。而是这事的确是十分诡谲,不合常理。

  「至此之后,中国明朝再也没有出航的举动?所有的航海数据,也从明朝官方的档案室里消失!这后来发生的事……告诉我们一件事……其中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见不得光……的秘密!我推测……应该和最后这趟……宝藏之旅……脱不了干系。」

  「先生。虽然这事疑点重重,但也不能证明郑和的出洋和宝藏有关,或真有宝藏的存在,不是吗?」儿玉思索了会,然后开口问道。

  金枝嘴角微扬,有意无意现出一丝无法形容的莫测神情。

  「后来……的中国历史也证明宝藏之说,应该不只是传闻。同意郑和再度出洋,尔后又下令海禁的明朝宣宗皇帝的继位者,也就是他的儿子英宗皇帝,即位后不久……不但重修了多年前在他曾祖父-永乐皇帝时代被大火烧毁的紫禁城三大殿。没隔几年之后,还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学着他的曾祖父去打蒙古人(瓦刺)。这些事实显示,当然的明朝在财政上得到相当大的支助。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我认为……宝藏之说,应有相当的可信之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