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衣青箬【完结+番外】(247)

  这么一推测,结论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更厉害的人压在他们上面,让他们不好伸手去管这件事。而这个人呢,显然不可能是李嘉。

  而到这个时候,李嘉身为弟子,跟许悠的通信也终于被搜了出来。虽然信中没有提过这件事请,但是信中提及,期间李嘉也的确是以种种明目,往许悠家里送了许多贵重的礼物。

  寿礼,四时八节的贺礼,还有许悠家人的生辰……什么白玉观音,南海珍珠、珊瑚,紫檀木所制的太师椅,还有许多名贵的香料,药材等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这些东西所花费的数目,绝对不小。

  在这种qíng况下,说许悠跟这件事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不知qíng,谁信?

  不过即便如此,以许悠的地位,这件事最多也就是对他的名誉有些损失罢了,并不能真的把他怎样。如果他现在上折子要求辞官的话,赵璨还得给他许多加封和赏赐,才不算是寒了这些老人们的脸面。如果他不愿意走,赵璨也没什么办法,最多是远着些不用罢了。

  这也是之前他们一直按捺着没有直接动手的主要原因,这种事qíng只有一次机会,让他警觉起来之后,肯定会将所有的漏dòng都填补上,不会再有这种被他们抓到把柄的时候。所以要对付他,就只能一次彻底的将他击溃,绝不能留下任何余地。

  所以在案子差不多尘埃落定,眼看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的时候,江南却忽然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活动。一大批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百姓,大概有数千人,跑到江南巡抚衙门的大门口去静坐。

  一大早上巡抚衙门的人打开门就看到门外乌压压的一片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连滚带爬的去请巡抚大人出来主持。结果这些人像是有组织似的,虽然人数众多,但并不激动,也不慌乱,派出了几位代表跟巡抚谈判。

  他们这一次过来静坐,为的是要抗议江南如今的蚕桑政策。

  自从江南地区推行了所谓的桑基鱼塘之后,养的蚕是更多了,织出来的丝绸价钱却有所下降——量增多了,收购的价钱自然也会随之下降,这也是理所当然。而且,平时好年成也就罢了,一应的粮食都能够买到,也并不觉得不方便。但是现在遭了灾之后,大家才发现,不光是自家没有粮食,就连官府那里也没有!

  为什么?因为江南路这几年来推行桑基鱼塘卓有成效,以至于不少人家都将良田给挖成了鱼塘。土地减少,粮食减产,收到的税粮自然会变少很多。

  百姓们不会去反思是自己看到别人家挣钱眼红,所以也跟风这样做,才导致了现在的这个结果。反正你官府不是肩负着教化民众的职责吗?当初这个东西也是官府说好,大力扶持,我们才会都去弄的。现在找不出粮食来了,自然要由官府来负责。

  而现在,江南的粮店里已经买不到粮食了。

  没有饭可以吃的百姓们才会到这里来静坐,希望官府解决这个问题。

  灾民也就算了,多少能够从朝廷那里领到一些粮食,暂时糊口是足够了。为难的是那些并没有遭灾,但手里握着银子,偏买不到粮食吃的百姓们。遇上这种事,他们能去找谁?

  江南巡抚不是蠢人,听完这个消息之后,便立刻意识到,许悠要完蛋了。

  要知道当初这个桑基鱼塘,便是在他的主持之下推行的。在最初的几年之内,也的确是给朝廷jiāo上了更多的赋税,所以一直为人所称道。

  但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朝廷之前再三qiáng调要保持耕地,不许将耕地挪做他用,就是为了保持粮食产量。何况江南还是天下粮仓,粮食减产,造成的影响比别处更大更可怕!

  于是江南巡抚也不敢耽搁,立刻将此事写成奏折,上报给朝廷。同时将巡抚衙门的粮仓打开,暂时先将这部分粮食售卖给百姓们,才让这些人逐渐散去。

  消息传到京城里,自然又引起了许多议论。

  不少人都听说过“桑基鱼塘”的大名,京城百姓还羡慕过江南,那边水网稠密,桑树也长得最好,这种经营模式才能成功,放在别处是不可行的。

  但是现在他们才知道,原来这种做法的隐患那么大。

  至于朝堂上,这件事反而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并不是说官员们对此漠不关心,他们只是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来。到了这个时候,人人都知道,许悠的仕途恐怕是走到头了。

  而且临到头来,不禁没有能够风光致仕,恐怕还会晚节不保,将自己的名声都弄坏了。

  要知道,许悠的家乡就在江南,他将来归老之后,也还是要回到家乡去养老的!要是这会儿就将他在江南的名声弄坏了,可想而知将来他会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境况。

  许悠过去不说是权倾朝野,但也屹立朝堂数十年不倒,令人称道。谁能想到竟然也有这么一天?朝臣们提起来这件事,又是幸灾乐祸又是唏嘘感慨,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在这种微妙的心态之下,他们自然不会对这件事qíng表示自己的态度。

  其实这个问题,在之前的审问过程中也有发现。不少官员都不断的喊冤,说自己根本没有贪墨过常平仓的粮食,因为常平仓里根本就没有粮食!

  之前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在狡辩,但现在看来,很有可能真的只是说了实话。

  而这件事,谁来负责?

  天乾宫,本初殿。赵璨和平安正在看江南那边送上来的奏报。

  “你师父煽动人心的本事不小。”赵璨做出评价。

  平安道,“这叫什么话?江南也不是人人都是笨蛋,如果不是那些世家早早看清楚了你的心思,予以配合,这件事哪能这样容易?”

  是的,所以百姓静坐,的确是徐文美和几个世家的组织出来的结果。

  这件事总要有人捅出来,朝廷这边才好应对。所以在顾文珩前往江南之后,平安也给徐文美写了信,让他设法促成这件事。只是他也没有想到,最后徐文美想出来的,居然会是这样一个办法。

  这可很是将许悠架在火上烤,不给他留一点儿活路了。

  不过,他喜欢。

  “看看这个。”赵璨将一份奏折递给平安。他脸上带着一点轻松的笑意,显然,折子里的内容,让他心qíng很好。

  平安接过来打开一看,才发现竟然是许悠的请罪折子。

  算起来,许悠应该是赵璨爷爷辈的人,现在的年纪自然不小了。人生到了这把年纪,却出了这种事,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年轻时做了太多缺德事。又或者是后悔没有早两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就致仕?

  平安将奏折合上,“其实风光的活到这个年纪,他也该够本儿了吧?”只不过许悠爱脸面,恐怕并不会同意平安的这种说法。

  赵璨看着平安,问他,“你现在有什么感想?”

  说起来,许悠还算是平安的“外公”呢。只是平安不是原身,对这份所谓的亲缘实在是淡薄得常常会忘记了这一点。

  但即使是这样,赵璨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生怕平安只是表面上装得豁达,其实心里仍旧介意这件事。毕竟这也算是人之常qíng了。

  平安明白赵璨的意思。他低头看着手里的奏折,笑道,“感想就是,幸好他活得够久,等到了这一天。”他可不是那种熬死了仇人,就能自欺欺人的认为仇已经报了的xing子。对于平安来说,许悠活得越久越好,因为他的“好日子”,现在才刚刚开始呢!

  上了请罪的奏折,就说明许悠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既然如此,赵璨自然要给他处罚。

  这一点赵璨没有跟平安商量。或者说,他本来打算跟平安商量,但平安却表示,他一个人决定就可以。好像要用这种不cha手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漠视。

  所以赵璨自己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将许悠贬官到江南去,担任个闲职。等过几年直接在任上致仕,也算是对老臣的特殊照顾。

  说是贬官,但多数大臣老了之后,走的也差不多是这条路。落差当然会有,但是这个结果也算得上是不错。如果是其他人,能够在年纪大了之后回到家乡任个闲职,肯定会很高兴。

  只不过联系这件事的前后来看,就知道赵璨的这道旨意,根本没有任何好心,分明就是故意如此。

  让背负骂名的许悠回到江南去“将功赎罪”,这个想法的确不错。

  据说许悠在家里接到圣旨的时候,气得直接摔了一地的杯子。皇城司的人报上来的消息写得十分真切,活灵活现,好像那场景就在眼前似的。而赵璨得到消息之后,特意赏赐了一套茶具给许悠。

  平安现在正在给钟平写信。

  上次见面还是平安在河北的时候。当时平安偷偷摸摸要溜进长河部落那边去打探消息,钟平也跟他一起去,负责保护他的安全。在这段旅途之中,两个人的关系迅速拉近,现在平安的一声叔叔叫得心甘qíng愿。

  而现在,许悠的事qíng被解决掉了,他自然要写信跟钟平通报一声,他心心念念了那么多年的仇,终于报了。

  其实平安心中还有许多的疑问。

  比如当年他究竟是怎么入宫的,当时许悠派去的人单独留下了他,又把人送到蒋快刀那里,难道真的是巧合吗?而许悠又究竟知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毕竟这些年来,他们也见过好几次。

  又或者,许悠心中,对于当初曾经做过的那些事,究竟有没有一丝悔意?夜里睡觉时,是不是也会被噩梦纠缠?

  但是这些念头在他的心头此起彼伏,最后又慢慢的平息了下来。

  其实现在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事qíng并没有什么帮助和用处。而平安希望自己对这个人和这件事彻底的忘记,既然如此,知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从今天开始,这份因果就总算是了结了。

  许悠离开京城的那天,忽然下起了雨。

  其实入夏之后,西北大旱不提,京畿地区的的雨水也很少,今年的收成是肯定比不上过去几年的了。而这一天终于下了雨,除了地里的庄稼能够得到滋润之外,酷热的天气也终于消去暑气,变得凉慡起来。

  因为这个缘故,京城里的人显然都很高兴,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在这一天,有一位曾经在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老臣,蹒跚着离去了。

  这件事过去之后,很快就被平安和赵璨抛在了脑后。因为东南洛州那边,终于在这一连串的事qíng中意识到,如果qíng况继续这样下去,大楚其他地方没有足够的粮食,他们东南也买不到任何粮食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衣青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