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长女_平仄客【完结+番外】(207)

  这一切,都是沈宓自小就看在眼内的,所以她早就立誓,此生绝对不为妾!

  誓不为妾?!沈宁听着沈宓的言语,心下震动,也为她的成长感到欣喜。经过鉴华堂的教导,经过庶务商事的锻炼,沈宓能够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么,也在努力争取她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她的成长和进步!

  太好了,这一世,沈宓的命运已经改变了,那么沈家的命运必定已经改变了!那些噩梦般的前一世,也会渐渐远离了自己了。

  每有这样的改变对比,沈宁便忍不住想感叹庆幸。前世今世之祸福,怎么说也说不完的。

  所以现在能说的,就是这个了:“父亲怎么会让你嫁个平头百姓呢?你啊,就等着嫁给颜商吧。”沈宁笑笑道。

  对于沈宓的所求,沈宁也暗自发誓,一定会尽力帮助她达成心愿。颜商,将来的颜商子,定能衬得起沈宓的!

  且不说沈宁和沈宓在青竹居里的谈话,在和鸣轩内,沈俞氏也唤来了李姨娘,打算和她说说沈宓的事qíng。

  沈宓必定是在太子良娣入选名单之内的,估计过两日就会公布了。现在沈俞氏就打算提前和李姨娘说一说。毕竟入选太子良娣,是件大事,她作为当家主母,不可能不理会。

  李姨娘听完沈俞氏的话语后,惊喜地问道:“真的吗?宓儿真的入选太子良娣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一向拘谨的她此刻喜形于色,双眼笑得眯了起来,再三向沈俞氏确认道。

  这真是天大的喜事,想不到宓儿有这样的造化,宓儿有这样的荣华富贵,她就心满意足了。太子良娣,那就是主子了!自己所出的女儿能成为皇家中人,能有这样的福分,这怎么不让李姨娘感到欣喜?

  作为一个寻常母亲,她能够想到的为女儿做的最好打算,就是让她嫁一户好人家!东宫算不算好人家呢?当然算的!而且是大好人家!要是女儿将来能够成为贵淑贤德四妃之一,她就算死,也能死得闭目了!

  李姨娘这样迷迷糊糊地想,喜极而泣。这是一个母亲最淳朴的心愿,这样的淳朴,往往又一叶蔽目,李姨娘只觉得东宫是户好人家,却一时没有想到,要在这户人家里面安然生存下去,得遭受多少罪!

  所以,当下,她只有欣喜,再次说道:“太太这说的是真的吗?宓儿真的是入选了?”

  “是真的……就是特地告诉你这个事qíng的。宓儿可以去参选,但能不能被选上,还得看主子们的意思。”沈俞氏说道,心里叹了一口气,压下了原先想说的话。

  李氏是个安分的,想要女儿嫁得好,这也没有错,但眼界终究是窄了,那样的富贵,就是昙花一现,享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过李氏这样的人也好,心思没那么多弯道,自己也省心很多。沈家的真正打算,还是瞒住她为好,免得出了差错,她又和沈则敬、沈宓等人通了气,没有多说什么。

  自始至终,李姨娘都在为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太子良娣候选人而高兴,也在半闲居内细心地为沈宓打点着参选之前的种种准备。

  她为沈宓准备好敷面用的胭脂,又去库房那里拿来了滋补药材为沈宓炖糖水以调补身子。沈俞氏早就发话了,鉴于沈宓的特殊qíng况,半闲居有需要用到的物件,可尽从公中出。

  沈宓无奈地看着明显欢喜地进进出出的生母,也作出一副很期待的样子。她也不打算将太子良娣的实qíng告诉李姨娘。父亲和太太说得对,自己生母的xing子确实不应该知道真相,就让她沉浸在这种喜悦中吧。

  只是,参选的旨意就要下了,父亲他们可有应对的办法了?想到这里,沈宓忧心不已。

  忧心之余,她也想到了正在等待她消息的颜商,更感到有一种锥心的痛楚。若是不能侥幸脱了此局,那么……那么……

  此刻,那个早就离开沈家自立门户的颜商,在听到秋梧所说的话之后,忍不住心神俱震,颤抖着声音问道:“你……说什么?宓儿要去参选太子良娣?”他知道沈家势重,但是已经出了一个太子詹事,但是为什么还要出一个太子良娣?

  那么宓儿怎么办?自己怎么办?与储君争妇人,该怎么办?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无论如何,他一定不会让宓儿去东宫!颜商想到这种种可能,煞白了脸色,眼神却坚决不已。

  秋梧看着颜商的表现,再一次感叹主子料事如神。

  “颜兄,你不用如此悲伤,我这次来,主要不是为了告诉你这些的,我想说的是……”待颜商稍微平息之后,秋梧说话了,将来意一一jiāo代清楚。

  秋梧这次来,是按照沈宁的吩咐,将沈宓将参选太子良娣一事告诉颜商,更重要的是,要将沈家真正的意愿告诉他,让他知道沈家绝对不会将沈宓送去东宫,让他不要轻举妄动。沈宁深知颜商对沈宓的感qíng,若是得知这个消息,一时冲动会做出些什么事qíng来,那就无法估料了。不仅仅会对沈宓的声名有碍,甚至会影响沈家的诸多布局。

  沈宁对这一点,不敢掉以轻心。她不知道颜商有什么本事,但是他在前一世既然可以被人称为“颜商子”,那么,必定是有些什么,是沈宁不知道的。

  不管是为了什么原因,沈宁都要让秋梧来告诉颜商一声,更重要的,也是为了让秋梧告诉颜商一句话。

  “颜兄,这一次若是太子良娣的事侥幸得以如愿,宓小姐的年纪也不小了。这事之后,定必很快就面临出嫁等事宜了。颜兄若有心意,还是要好好考虑才是。”

  这句话,也就是说,若颜商要想娶到沈宓,那么就要有所行动了。至于行动是什么,主子既然没有说,秋梧自然也就不会多问。

  他想,主子现在正在考虑的,是怎么推掉沈家的这个太子良娣。就算颜商想要做些什么,也要等到太子良娣一事完结了之后吧。

  第二百五十章计成

  过了几天,太子良娣的合适人选就公布了,正如沈华善等人所料的一样,名单上就有沈宓。

  另还有国子司业苏顺禹的庶女苏玉婷、少府少监明为征的庶女明心兰等一共八个姑娘。这些姑娘虽然都为庶女,据闻也都是端正持重的姑娘。太子良娣,就从这八个姑娘中出了。

  沈家还没有想到什么办法阻止沈宓当选,沈华善颇为心急。这日,他在詹事府处理东宫事时,就听得少詹事邱盛年在感叹,道处理东宫真是颇为不易。

  原来为了东宫司经局所费,仅缮写讲章及装潢这几项,就费资甚巨。由小可见大,东宫诸事,得花费多少?虽然他这个少詹事主要是为了教导太子明朝局通政事,可是那白花花的银子,经由他眼过,也揪紧他的心啊,偏偏东宫没有一个人在意这点。

  “费资甚巨?没人在意?”沈华善觉得有什么在脑中闪过,却无法抓住。

  “是啊,太子长居深宫,目所见耳所闻,皆是清明高雅,哪里知道这等琐事。其实东宫诸事,哪一样离得开资费呢?”邱盛年随口说了句,也不yù在这些上多说。

  目下无尘,这是大多数主子们的特xing,这也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嗯,是这样。太子是为君的,主理国朝中事,这些是微末,自然不用知道。太子良娣一事朝中有动静?”沈华善笑了笑,心里很轻松。

  他抓住了脑中闪过的办法,然后转了话题,和邱盛年讨论起朝中的动态来。太子良娣事qíng一了,东宫势力的铺设也就意味着要告一段落,太子以后在朝堂的学习和表现,都是他们要讨论的事qíng。

  话说左良哲这些天都在发愁,他早前已经发散人手去打听沈则敬庶女的详细qíng况,但是令人气闷的是,竟然什么也查不出来。

  那沈家女深居简出,竟然没有多少人见过她,而沈家的下人口风甚严,无论是收买还是威胁,都没有半点有用的消息传出来。而且听说前两三年以来,沈家就不再买进下人了,他想安cha个人进去都不行。

  这沈家上下,就像个铁桶,滴水不漏,他根本无法得知沈家女的具体qíng况,也就无法制定阻止沈家女进东宫的计划。

  未来太子妃左珊的贴身婢女chūn喜是个很灵活的人,看着左珊愁眉苦脸的样子,一心想为左珊解忧,顺便在左家老太爷面前立功,如果她能帮助左家剪除沈宓这个潜在的威胁,那么她在未来太子跟前就更得用了,将来东宫第一女官非她莫属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chūn喜想尽了办法打听沈宓的qíng况,终于从同乡的婢女那里得到一个隐秘的消息,于是她兴冲冲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左珊。

  “姑娘,奴婢同乡的表妹曾见过那沈宓,长得比姑娘差远了,更重要的是,她还会算账!而且如果有人问起这点,她就会滔滔不绝说起来了,整一个掉钱眼里似!姑娘您放心吧,这样满身铜臭的人,太子肯定不喜欢。”

  掉钱眼里?满身铜臭?左珊听着chūn喜的话语,忍不住笑了起来,赞扬了chūn喜了几句,然后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祖父左良哲。

  原本左良哲还有些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xing,恰在这时,他派去查探的属下此时有了新的进展,正和chūn喜得知的一样,那沈宓的确是个爱财如命的姑娘,这可真是少有了!左良哲微笑着略一思考,就有了注意。

  太子良娣从八月就开始筛选了,经过两轮的挑选之后,原本合适的八个太子良娣人选,只剩四个了。到了最后一项的考核之时,容贵妃就会将她们留在宫中宿一夜,以便更好地观察她们,最后挑选出两人,是为太子良娣。

  毫无疑问地,沈家庶女沈宓就在最后留宿宫中的四人里面。

  京兆官员再一次感叹皇上对沈家恩宠之盛,沈家出了一个太子詹事,眼见着又要出一个太子良娣了,由不得别家不眼红啊。

  左良哲看到这样的qíng况,一点也不着急,在这些姑娘留宿宫中之前,他做了两件事。

  其一就是和少府少监明为征见了一面,两人把酒言欢,话也说了不少;其二就是让人在太子面前做了一出戏。这出戏,也简单,就是安排了两个宫女在御花园争执,为的,就是一点蝇头小利。

  不得不说,大永的宫女日子也不好过,为了一点点钱财,这两个宫女倾qíng演出,将姑娘家那种贪财、爱财的丑恶嘴脸尽显,其中有一个宫女还嗤笑着说道:“亲身儿子不如近身钱财!以我看啊,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钱财!如是有大把的钱财给我选,亲生父母都可以不要了!听说那良娣人选,就是那沈家女,也是视财如命呢!要是我们以后能在她跟前当差就好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强文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