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长女_平仄客【完结+番外】(366)

  “太后娘娘疼惜皇上皇后,才这样劳苦,实乃慈母之心。”一旁的疏枝安慰着说道。

  她贵为太后,也是一个皇儿的母亲。

  “母后知道你受委屈了。这则传言乃西燕jian细所谓,就是为了污损皇上声名!万不可听信。宫外之事,听过也就算了,如今你要以身体为重,切忌劳心伤神。”

  坤宁宫内,容太后说道,语气颇为疼惜爱怜,话语让人甚是窝心。

  这一番安抚的说话,令得皇后左氏眼睛微红,她举起了帕子轻轻印了印眼角,轻抚着肚子说道:“劳母后费心了。宫外的纷扰孩儿不会理会,孩儿只顾专心保胎养胎。万大事都有皇上在的,皇上绝对不会让孩儿受委屈的。”

  “你是个知道轻重的。夫妻一体,皇上又怎么会那么狠心呢?刚才哀家从紫宸殿过来,皇上还如个小儿一样兴奋难压,对皇后这一胎是关怀备至的。”

  容太后点点头,对左氏识大体懂事务很满意。当初在挑选太子妃的时候,她看中的,就是左氏这一点。

  “chūn喜,好好照顾你家主子,你家主子需要的各种滋补食材,尽可向尚食局支取;想要把玩悦心之物,也尽可我问少府监拿,必定要将你家主子浮世得妥妥帖帖。若有半点差池,我唯你是问!”

  容太后又这样说道,敲打了chūn喜一番,也将她疼爱左氏的心qíng再一次表现了出来。

  “奴婢遵旨,奴婢定会好好照顾皇后娘娘的,请皇后娘娘放心!”chūn喜跪了下来,向容太后表决心。

  一旁的左氏,将帕子放了下来,柔声说道:“多谢母后,孩儿感激涕零。他日皇孙诞下,定必会好好尊崇皇祖母的。”

  才一个月余的胎像,就说到他日皇孙诞下,这是八字都没有一画的事qíng,却将容太后哄的眉开眼笑。

  容太后离去之后,左氏微红的眼眯了起来,冷哼一声道:“chūn喜,以后但凡是紫宸殿、坤宁宫送来的膳食,都要再三查验!”

  那则传言是真是假,她自然会分辨,用不着有人倚老卖老来教她!唐密那句话语,她还记得很清楚,雅妃当时怎样受宠,她死都忘不了。

  现在腹中的胎儿,才是她的身家xing命,才是她最重要的倚仗,她一定会平平安安把他生下来。不管是谁,都不能伤自己分毫!

  京兆的传言慢慢平息了,朝官和百姓们的心思,自然是传不到景兴帝耳中的。景兴帝的心中虽然还有种种顾虑防备,但心qíng也慢慢好转了。

  只要不提传言一事,紫宸殿中的气氛还是愉悦的,毕竟内侍朝官来报的,都是好事。皇后有孕,而且胎像稳固脉息qiáng劲,刘太医已经说了,此胎定必是男胎!

  河内道也传来了好消息,道是千秋钱庄的粮银已经送抵河内道了,赈灾救灾之事开展顺利,民心渐稳。

  这一日,坤宁宫的chūn喜来到了紫宸殿门外。她是代皇后娘娘送参汤表示谢意来的。最近景兴帝的赏赐,如同流水一般送去坤宁宫,左氏想着,自己总要有些表示,面上才说得过去。

  她有孕在身,不便出现在紫宸殿了,为表隆重心意,她还让chūn喜亲自将参汤送来。

  “启禀皇上,皇后娘娘体恤皇上政事cao劳,特地让大宫女送来了参汤,以慰皇上。这参汤,是皇后娘娘jīng心准备的。”

  唐密向景兴帝禀告道,将chūn喜告诉他的话语照实说来。随即,chūn喜便捧着参汤进来了,她恭恭敬敬地给景兴帝行了礼,将唐密说过的话语又仔细说了一番,当然,“特地”“jīng心”这样的词语是加重了语气的。

  自皇后有孕之后,景兴帝就少去坤宁宫了,以便让皇后安心养胎;加之有京兆传言一事,他对皇后和左家,总有种谨慎和防备,去得就更少了。

  赏赐虽然没有断过,但景兴帝和皇后,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妻子或美人,总是要隔着一段距离才是好的。乍听得皇后jīng心准备了参汤,景兴帝感到有些期待。

  “端上来吧。孙奉御,朕记得你曾说过,冬天适宜饮参汤,qiáng身健气。皇后实有我心!”景兴帝的今天的心qíng很不错,呵呵说道。

  “回皇上的话语,的确是这样没有错。冬天气寒,当以滋补为上。这参汤,的确很合适。只是参分多种,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用来炖参汤。且让臣细看,这一盅参汤,是否适合皇上饮用。”

  孙伯扬此时正好在紫宸殿为景兴帝把平安脉,便恭恭敬敬这样说道。

  在得到景兴帝首肯之后,孙伯扬揭开了盅盖,仔细嗅着那参汤的气息。

  只是,他的动作顿了顿,神色也有些异样。想了想,孙伯扬再次煽了煽参汤的气息,想确认自己是不是闻错了。

  可是再三确认之后,孙伯扬觉得自己绝对没有闻错,尽管这药材的气息微弱,但他绝对不会闻错的,这参汤里面,的确含有令人不孕的药材!

  想到这里,孙伯扬立刻归了跪了下来,对景兴帝说道:“皇上,这参汤里面,含有令人不孕的药材!”

  什么?景兴帝和唐密听到这番话语之后,万分诧异!而送参汤来的chūn喜,则是一脸惊愕,这怎么可能?

  第四百三十五章宫闱波澜

  “此参汤之中,隐有药材短松子的气息。短松子是一味罕见的药材,气味和人参相类,却是极为歹毒的一味药。顾名思义,这药的功效就是断送子嗣的之意。”

  孙伯扬跪在紫宸殿上,将此药材的效用如实说出来,他都想不到,参汤之中竟然会有这样一味药材。

  “短松子,断送子!这药材怎么会在皇后送来的参汤之中?!孙太医莫不是弄错了?”听到孙伯扬这样说,景兴帝并没有震怒,反而平静地问。谁也猜不透他此刻在想什么。

  “微臣绝对不会弄错的。早年之时,微臣随先父周游大永,曾在泰州山巅之上见到过这味药,此气息微臣绝对不会弄错的!”

  孙伯扬想都没有想,就这样说。别的事qíng他还说不准,但是医药一道,他是极有自信的。

  “既如此,你来说一说吧,为什么这参汤里面会有这味药材?这真的是皇后娘娘jīng心为朕准备的?大胆奴才,从实招来!”

  景兴帝猛然抄起那个汤盅朝chūn喜一扔过去,然后大喝。这个参汤是从坤宁宫中送来的,还是皇后的大宫女亲自送过来的!她不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休想活命!

  “奴婢……奴婢什么也不知道的!这是坤宁宫小厨房炖的参汤,奴婢只是端来给皇上的!奴婢什么都不知道!”

  chūn喜被景兴帝这样一吓,心里惊慌不已,早就跌跪在紫宸殿上,不住地叩头。

  这盅参汤,她从厨娘那里接过来之后,就一直捧在手里,直到来到紫宸殿这里,她都没有放开手过。可是现在,孙太医竟然说参汤里面含有令人断绝子嗣的药材?

  这是怎么回事,chūn喜根本就不知道。她只能说不知道!

  “皇上!短松子这味药,当今没有多少个人能辨认,因为它和人参之气极为相似,如果不是经验老到的太医,根本就分辨不出来!能想到此法下药的人,必定是个用药老手!据微臣所知,坤宁宫中的宫女内侍,没有人擅医会药。”

  孙伯扬看着chūn喜痛哭叩头的样子,开口说道。这样的一个宫女,怎么会晓得用短松子这种药呢?虽然不知道这味药为何会在皇后送来的参汤之中,但孙伯扬认为,下药的,肯定不会是眼前这宫女。

  孙伯扬久在宫中,对后宫的yīn鸷事也知道得不少,但却为坤宁宫说了句公道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坤宁宫必定是愿望的,这事,设局陷害的痕迹太重了。皇后怎么会给皇上下短松子呢?这根本就说不过去的。

  “刚才你说?这味……短松子是在哪里的?”听了孙伯扬的话语,景兴帝反而这样问道。

  “泰州山巅之上。这短松子药材,对环境有极其严苛的要求,据微臣所知,大永之地,只有泰州高山山巅,短松子才能存活。”孙伯扬将短松子的qíng况再说了一遍。

  泰州?左良哲调入门下省之前,就是在泰州任刺史的?他会不会知道短松子这药材?短松子,泰州山巅,这也太巧了。

  景兴帝在沉思。若是以往,他定必会像孙伯扬一样。可是在皇后有孕,在京兆传言之后,景兴帝却多了几分疑心。

  巧合的事qíng太多了,多得他不能不起疑心!坤宁宫和左家,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唐密!传朕口谕,召皇后前来紫宸殿!此事,朕定必问个清楚明白。坤宁宫中的内侍宫女,你给朕仔细看管好了!”景兴帝下令说道。

  他还没有糊涂到不分清白,断不会胡乱定下皇后的罪。只是这参汤,的的确确是从坤宁宫送来,据这个奴婢所说,这参汤自出了坤宁宫,就没有离开过她的手。

  那么这参汤肯定就是在坤宁宫里就被人做了手脚。现在的问题是,皇后究竟知不知道这味药材?

  皇后左氏应召来到紫宸殿的时候,还在想着景兴帝是不是感念那盅参汤,才召她来。想到这里,她不禁有些后悔送参汤这个示好的举动,事实上,她并不想踏入紫宸殿中。

  自从知道自己在重华殿落胎,当中有景兴帝的旨意后,皇后就对他无比防备,就连紫宸殿也借故不来了。谁知道皇上的心思究竟如何?谁又知道紫宸殿中的熏香、器皿会不会有问题?毕竟,皇上身边那个孙伯扬,是jīng通医药的,要做点手脚还不容易?

  她怕有意外,她冒不起这个险。

  绝不能在紫宸殿吃食,也绝不能在紫宸殿逗留太久。带着这样的想法,左氏来到了紫宸殿,心想着该怎样应对皇上的厚qíng。

  可是她见到跪伏在地上的chūn喜,又见到景兴帝一脸怒意,就知道景兴帝召她前来,不是为了那盅参汤了,难道是chūn喜在殿中做错了什么事,得罪了皇上?

  她却是想错了,景兴帝召她前来紫宸殿,的确是为了那盅参汤,却不是为了她的厚意,而是这盅参汤里面,有令人断送子嗣的药材!

  “什么?短松子?臣妾……臣妾明明是让厨娘炖参汤,怎么会是短松子呢?这是什么东西?臣妾听到没有听说过!”

  左氏又急又恐,马上就辩解说道,此时她顾不得扶着腰身了。景兴帝的话语令她心惊胆战,似乎觉得一口气都提不上来。

  参汤是自己吩咐宫女炖的,参汤是从坤宁宫送过来的,路上没有经过其他人的手,参汤里有断绝子嗣的歹毒药……

  这一切,都指向一点:这歹毒药,就是她下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强文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