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长女_平仄客【完结+番外】(392)

  景兴帝因为沈则思之事,将沈华善罢职,中书令之位暂且空缺,对此,朝中大臣都没有什么话可说。沈则思叛国,皇上只是夺去沈家人的职务,已经算是开恩了。

  然而江成海和杨简锐,因为大采选一事没了官职,就让不少官员同qíng了。皇上因为这事,罢了两个三品大员的职务,会不会太苛严了?况且没,他们只是尽本分事而已。

  江成海这是第二次被罢职了,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再复起的机会?杨简锐这个御史大夫,正式就任也不过三个月而已,就被免了职,这变化也太快了吧?

  朝臣们怎么想,江成海和杨简锐并不在乎。他们因为谏言而被罢官,这实在是可笑的事qíng。太祖定下“不罪谏官”的铁律,在景兴这一朝也形同虚设了。

  新任的户部尚书和御史大夫,一个是在左良哲的举荐之下就任的,一个是走了容太后的路子。

  这两个人品xing和德行,都不足以担任一部一台的主官,然而就算吏部尚书温圭章直言说这两个人不合适,皇上还是下了任命的旨意。

  这样的结果,让江成海和杨简锐心灰意冷。在再三思考之后,他们也决定和沈华善一样,离开京兆了。

  京兆这里,已经没有他们容身的地方,而每见到这些朝堂变化,又让他们心塞不已。

  眼不见为净,虽然自欺,却总比看着污秽的事qíng而无能为力qiáng。

  因此,京兆出现了很奇怪的画面,那就是准备迁离京兆的官员突然多了起来。

  沈家就不用说了,蒋家、杨家,还有沈家的姻亲成家、古家,也都在收拾行装,准备离开京兆了。

  成方圆前两天出了意外,摔断了脚,经尚药局奉御孙伯扬诊断,膝盖骨已经断裂,三年之内都不会好转了,成方圆因病自请退官。

  至于古家,沈则敬的妹夫古恒同早已致仕了,古文澜谋了外放的职务,也要离京就职了。

  一同要去外地任职的,还有楼盛怀等集贤殿的官员。

  似乎在短短时间内,京兆就出现了一股罢官调官cháo。然而这股风cháo,与太常寺的大事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了点。

  太常寺这件大事,令得紫宸殿中的景兴帝睡也睡不好,而左良哲、卫复礼、楚炎等重臣,更是被连夜召入宫中,以商对策。

  太常卿季子白、太常少卿章方谕神色苍白地跪在紫宸殿,讷讷不成言。

  请罪的语辞,他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可是于事无补!他们就算说再多请罪的话语,都无比弥补大永王朝的损失了!

  “臣有罪……”季子白再次叩头,这样说道。除了这样请罪的话语,他都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他根本就不知道事qíng是怎么发生了,太常守兵去急匆匆去报告他的时候,他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不,是天已经塌下来了。

  太常寺失瑞!

  这不可思议的事qíng,就在昨晚发生了!当太常守兵如常巡逻的时候,就发现太常寺里供奉的山河乾坤鼎,竟然不见了!

  山河乾坤鼎,大小共有九只,重大千斤,却不翼而飞!

  山河乾坤鼎,是大永帝王一代代传下来了,大永,也是从大安王朝那里接过来的,大安朝,也是从前朝皇室那里接下来的。

  相传这九鼎,在天地初开之时,就已经出现在世间的,象征的,就是这天地山河人间乾坤。这九鼎,为历代王朝所有,被每一代王朝供奉在太常寺。

  这九鼎,自大永太祖以来,就被供奉在太常寺,已经两百多年了,一直平静安稳。可是,如今,竟然不见了!

  这怎么可能?太常寺守兵,是从金吾卫中jīng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是武艺不凡;而太常寺里机关重重、守卫严密,山河乾坤鼎,怎么会不见了呢?这些守卫竟然一无所觉。

  山河乾坤鼎,象征的就是大永的江山。如今这九鼎不见了,代表的是什么?

  紫宸殿中重臣,每一个都屏住了气。这代表的是什么,他们都知道,却是绝对不能说啊。

  太常寺失瑞,预兆着皇上权柄将失,这样的话语,谁敢说出来?

  景兴帝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震怒来形容了。震怒之余,是一种深深的惶恐。

  试想一下,威严的一国之君,露出惶恐的表qíng,该怎么形容?

  是的,景兴帝在惶恐。这山河乾坤鼎的意义实在太过重要了,意味着江山权柄。如今它们不见了,是不是意味着他的王朝、他的皇位不稳了?

  不!这绝对不可以!这绝对不可能!

  “许凤章,天象究竟如何?这太常失瑞,能否卜出卦象?”

  景兴帝几乎是一字一字地问出来的。太常寺守卫那么严密,几乎是每隔一个时辰巡逻一次,这重大千斤的九鼎,怎么会凭空消失了?

  在严密封锁这个消息之后,金吾卫的士兵,曾搜索了太常寺多次,并没有发现什么机关秘道,难道这九鼎真的是不翼而飞了?

  既然人力所做不到的事qíng,那么就要问非关人力的司天台了,因此许凤章才出现在紫宸殿中。

  “回禀皇上,天象并无异。臣数度起卦,皆是无所得,山河乾坤鼎,非是能占卜之物。”

  许凤章叩首道。知道太常寺失瑞之后,许凤章心中也极是惊吓。他再想想之前帝星隐的天象,心中也确定,这真的是天象有兆了。

  可是,他怎么敢说出去?太常寺已经失瑞,若再说了天象,许凤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qíng。

  太常失瑞,这样不祥的事qíng,怎么可能会发生呢?难道王朝将会易主?

  紫宸殿中的官员,每个人都是惊骇万分。

  第四百六十五章谁在挖坑?

  太常失瑞,所代表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远远不是丢失了几只鼎、几件礼器那么简单。

  金吾卫已经秘密领命,在整个皇宫、京兆搜索九鼎的下落。至于那一晚的太常守卫,全部被秘密处死。

  太常失瑞的事qíng,只限这几个官员知道,就连太常寺丞都不知道这九鼎不见了。太常寺官员所知道的,就是供奉九鼎的那一间殿堂,被严密地封锁起来,据说是皇上将临朝拜。

  至于朝中的官员,更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可见那一晚紫宸殿中的官员,个个都是谨小慎微,没有人敢说出去。

  然而,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太常卿季子白和太常少卿章方谕相继bào亡之后,关于太常寺失瑞的事qíng就传了出来。

  “太常寺不见了山河乾坤鼎”,“季子白和章方谕被皇上秘密处死”这样的话语,不知道怎么就在朝臣当中传开了。

  听到这样的话语,每一个朝臣都先是惊愕,然后才是了然。山河乾坤鼎竟然不见了?!怪不得,季子白和章方谕会突然间bào亡,太常寺出了这样的大灾难,太常寺的主官怎么可能太过一劫呢?

  不少朝官在惊愕了然之后,神色惊惧。他们想到了太常失瑞的不祥预兆,怎么太常寺会不见了这九只鼎呢?须知这九鼎,代表的乃是江山权柄,如今这九鼎没了,是不是代表着……

  朝臣们不敢再想下去,然而那神色,是怎么都遮挡不住的。他们在宣政殿应对的时候,都是结结巴巴的。

  朝臣的风向,景兴帝怎么会不知道?事实上,那两句话语已经一字不落地传到了他的耳中!

  他下了死令要守住这个事qíng的,可是没几天,朝官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不仅如此,这个事qíng已经在京兆也传开了,京兆百姓已经对此议论纷纷了。

  他的王朝,竟然连这一个小小的秘密都守不住了,而且还是在他下了死令之后,这个事qíng仍旧是传了出去!谁能告诉他,这是怎么一回事?

  “朝臣怎么会知道这件事qíng的?!给朕查,朕一定要知道,究竟是谁将此事泄露出去的!”

  景兴帝的语气是气急败坏的,他没有想到,太常失瑞这件事qíng,已经传了出去。

  这可怎么办?这样不祥的事qíng,朝臣和百姓都知道了,连山河乾坤鼎都保不住,百姓们会怎么想?那么他帝王的威严何存?

  他可是记得,史书中记载大安朝亡,就是在失去山河乾坤鼎之后。他异常害怕,这样的命运会重演。可是,这九鼎已经不见了,而且臣民都知道这件事了,他还能怎么办?

  “……”左良哲、许凤章等重臣跪在紫宸殿里,想说什么,却无话可说。

  他们也想不明白,这些事qíng是怎么传出去的,他们唯一能够确信的是,自己守口如瓶。

  那么,是密查的金吾卫泄露了风声?还是山河乾坤鼎被人偷了,那人将此风声传了出去?

  不管此事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如今京兆的人都在说着这件天大的事qíng。

  想必起朝臣的含蓄畏惧,京兆的百姓就简单直接得多了。登闻鼓的事qíng还在眼前,就听得太常失瑞了,笃信神灵的京兆百姓,又怎么会不相信这是上天的预警?

  “我都说了,谷大人是愿望的。他怎么可能会叛国呢?这不,上天就预兆了!连山河乾坤鼎都不见了,这是上天在发怒啊!”

  百姓甲这样说道,语气竟然是幸灾乐祸的。事关在京兆府被打了三十杖棍的,正是他的侄儿。

  “就是!太常失瑞,这是上天在预兆啊,皇上是要警醒了,朝中有jian佞当道啊……”

  百姓乙这样说道。他本想直接说皇上昏庸无道,难怪山河乾坤鼎都不见了,转而一想,看见有官差远远而来,就改口了。

  “山河乾坤鼎是有灵气的,自然会有拣择。如今宝鼎隐世,说不定啊,会有大灾难了……”

  百姓丙这样说道,他也没有敢说出大永王朝气数已尽这样的话语来。

  尽管是这样,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语,其实百姓们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有些道理和印象,是在于百姓心目中的。

  当左良哲从仆人那里知道这些市井之论,慌得坐都坐不住了。民qíng民心,竟然是这样想的,皇上威望尽失啊!

  可是此刻跪在紫宸殿里,他根本就不敢将民意传达给景兴帝知道。皇上在深宫之中,所知的,毕竟有限,左良哲如今想的,乃是怎样去补救此事。

  “皇上,臣等不知道此事是怎么传出去的。但是臣有一策,可让百姓不再讨论太常失瑞之事!”

  左良哲开口说道。如今沈华善已经罢职,但凡这种场合,都是左良哲出言的多了。

  “皇上,如今唯有一事,可以让京兆百姓津津乐道,那就是大采选!大采选必要隆重其事,能有多隆重就多隆重。这样,一来显我皇室之威,二来也可以消弭太常失瑞影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强文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