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边军一小兵_老白牛【完结】(815)

  堂内坐着的叶惜之、符名启、钟荣人等都是动容,大将军之言,这是大慈大悲,大仁大义之心。

  李邦华与朱之冯也是胸中làngcháo激涌,没想到王斗说出一番这样的话来,宣府镇能走到这一步,实是必然。

  张贵与田昌国则羞臊沉默。

  王斗最后看向李邦华:“邦华公,你曾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在监察之上颇为擅长,本官就任你为督查专员,巡视利病。凡都护府厂坊各处有不依律法,nüè待工人,剥削工钱,倚恃挟制,又不依律法排放,防污者,皆可过问,体审的实,该罚的罚,该整顿的整顿……”

  不是说未进入现代,就没有行业污染,事实上,就算现在大明各地的煤矿、铁矿、纺织等业规模不大,一样出现了污染的端倪。

  明清时期,因为多烧煤炭,就有些城市出现了空气污染,甚至出现雾霾。有些煤矿铁矿,常年烟尘笼罩,大量的有害气体与烟尘排出,飘浮在大气上。

  光绪年间,嘉定连下咸雨,植物huáng萎,上海出现连续的卤雨、黑雪,导致当时疫喉连年爆发,就是因为当时上海上空常年煤烟缭绕缘故。

  很多生活在上海的民众,也两个鼻孔终日充塞着乌黑的煤灰,家中门窗只要大开,不消片刻功夫,桌上榻上就薄薄地铺着一层煤灰,所以当时很多人得肺病。

  大明工矿业发达,附近有煤矿铁矿的村镇,一样不能幸免于煤烟的污染,矿场上出现的粉煤灰池、铁矿渣堆,一样会污染附近的山水。

  王斗总在犹豫,日后要不要大规模发展工业,毕竟英国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工业革命时密密的烟囱林立,整个国度望眼看去一片灰尘尘的,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悬浮有害颗粒的空气中,一年死于肺病的人不知多少。

  伦敦当时称为雾都,其实该称雾霾之都才对,就是因为煤炭燃烧产生的硫化物使得大气污染极为严重,特别伦敦这块,密集的烟囱是力量,也是死亡之神。

  而且,此时纺织业看起来不若后世的污染大户,用的大多也是天然染料,危害会小于合成染料,其实一样存在废水污水排放问题。

  因为纺织要印染漂练,经过练丝、石染、漂练、残夜排放等多道工序,很多有害物就出来了,特别有些工序会造成铅沉积,带入饮水后,水中的重金属将会对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所以对染坊等污染行业,中国历代就有专门的防污措施,如宋代,对内染院的排污措施,便是分割水道成“练池”,然后以练池直接与河道进行jiāo汇,使湍急的河流立时将残液冲走。

  水流平缓处禁止建染坊,也是宣府镇的规定,然总有商家钻空子,这些作坊,都属于要纠正的对象。

  “……你可挑选官吏,设立一局司,直接向本侯负责!”

  众人皆是一惊,张贵与田昌国互视一眼,大将军一句话,民政部权力就流失一部分,这李邦华实是可恨。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

  李邦华要gān的这事qíng,纯属吃力不讨好,到时得罪一大批人不说,还会落个与杜勋一样的骂名,而自己等人gān的事,则是光明正气的一面,很好。

  这一瞬间,李邦华也是一愣,他可以想象,自己接下这个职务,若当年自己整顿京营一样,无数的攻击诽谤将迎面而来,自己的下场将不会很好。

  只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虽千万人,吾往矣,自己便是接下这份职务又如何?他也要看看,王斗对自己支持力度有多大,会不会如当年崇祯皇帝一样,顶不住压力后,将自己免官去职。

  他正色拱手,朗声说道:“下官领命,定不负大都护厚望!”

  王斗点头道:“邦华公放手去gān,本侯是支持你的!”

  他又背起手,在堂内缓缓踱步:“有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有言衣食足而识荣rǔ,仓廪足而知礼节,现宣府镇有些人仓廪足了,却不知礼节,所以本侯yù设儒学学院一座,专门教习那些富了的厂主们,矿主们修身之道……”

  他看向李邦华:“本侯亲任这个祭酒,由邦华公你任教授,负责具体事务!”

  不可否认,儒学在个人修养上,人与人相互关系上,有着极大的教化之用。

  外来那些富户士绅在加入纳税大军后,这些人的个人修养确实比本地人高,他们聚集的地方,邻里之间也较为和睦,他们融入环境后,更会主动的,自觉自愿的维护秩序,教化人心。

  这是祖宗留下的金山,王斗岂能放过?所以设立儒学学院,专教人修身养xing,便成为迫在眉睫之事,李邦华来得刚刚好,正是合适的人选。

  他们这些正统的士大夫,在没有家族与国家的利益冲突关系后,往往个人人格上,让人敬佩。

  又听了一个任命,李邦华一颤,心中更是一暖,大都护还是心向教化的,他整整衣冠,郑重对王斗施礼道:“下官领命,一定不负侯爷期望!”

  王斗道:“嗯,李公只管放手去做,本侯支持你!”

  很快的,李邦华怀着满腔的热血去做事了,朱之冯,延庆州知州吴植,东路兵备马国玺,全部被他拢到自己的麾下,雷厉风行的开始工作,不过很快的,他与杜勋一样,被镇内镇外各人骂个狗血淋头。

  他更被骂为jian臣,往日chuī捧他的那些士绅们,一样个个翻了脸。

  第777章 吏员开考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中,虽然天气寒冷,天上不时的会飘下一阵雪花,但整个镇城气氛却非常火热,因为都护府招募吏员,开考的时间快到了。

  本地士人,童生秀才不用说,踊跃报名,因为宣府时报的大规模宣传,便是山西,陕西,河北的士子,甚至远在山东的士人,多有赶来应考者。

  这年头谋一个饭碗不容易,谋一个官府的大饭碗,就更加难得了,书中自有huáng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官本位的思想,在大明各百姓心头,还是根深蒂固。

  以前吏员名声可能不好听,毕竟就算混一辈子,混到了令吏,也还是不入流,在正统的举人,进士面前,那是足足矮了一大截。

  但是宣府镇这边qíng况与众不同,因为这边是以吏入官,便是这边部长级的高官,对外宣称还是吏员,宣镇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是从吏员做起,这下子大家伙就心理平衡了。

  而且大明外地,到令吏后,基本上就没有升迁的机会,然放在宣府镇……

  很多专门研究这边的人惊喜的发现,这里的吏员升迁是没有顶点的,若说往日的令吏只相当于这边的科级,然后止步不动,这里却可以继续往上升。

  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副厅级、正厅级、副部级、正部级步步爬上去,一条明确的升级路线展现眼前,甚至有可能爬到部级的高位。

  在很多人看来,该处的部级,与大明的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有什么不同?

  目前这里还不讲学历与资历,又没有兵灾贼灾,属于大明最稳定的官府吏员,就更加难得了,所以随着消息的越传越开,越多的人赶来赶考,闰十一月时,已经足足有数千各地士子汇集宣府镇。

  如此多的士子赶考,令大明各处震动,有人惊呼人才都被永宁侯收罗去了。

  又有人酸溜溜的称此为吏政也,不入流的小道之地,但不管怎么说,士子们踊跃报名赶考,却是事实。

  对前来赶考的士子,幕府上下非常重视,民政部专门拔款,包下了镇城内外多家客栈,还有安排很多酒楼饭馆,为赶考士子们提供免费吃住,每日三餐一荤两素,落考者还会发给路费。

  这待遇真是不用说,永宁侯爷对士子太尊重了,让许多考生心头暖烘烘的。

  经过打听,还有看报纸知道,都护府第一批招募吏员为五百名。

  这数目很惊人,毕竟历朝录取进士,一次不过二、三百,还分为三甲,虽然录取吏员不能与进士相比,但这规模确实很惊人。

  不过竟争也很激烈,几千人抢几百个名额,到时自己能中吗?

  最后还有政审,也会刷下一批,很多人不免担忧。

  而且到了宣府镇后,很多士子发现,此处确实为大明难得的桃源之地,自己心中向往的地方,考试的人这么多,到时多人落考不可避免,果真如此,还是不回去了,就留在宣府镇吧。

  该处机会还是很多的,不说做账房等俗业,便是进入小学任教,很多人相信,自己教教小学国文,算术,还是没问题的。

  在宣府镇站隐脚跟后,到时再把家人接来。

  与他们想法相同,这些士子王斗岂能放过?近期他在酝酿成立宣府镇的师范中学与大学,专门用来培养学校教师,这些士子培训后,基本上还是合格的,毕竟小学的内容还是不深。

  ……

  吏员考试定在闰十一月二十二日,随着时间邻近,气氛越加火热,很多人也在千里迢迢最后关头赶到。

  二十日这天上午,天气忽转和暖,不过昨日的残雪还是冻成坚冰,城巽隅最大的客栈,迎福客栈门口,进来了一家三口。

  男的约在三十多岁,身材gān瘦,颧骨高高突起,面颊深深低陷,穿了件洗得发白的青衫,背着破旧的包袱,他目光直愣愣的,满是熬得通红的血丝,口中只是喃喃道:“额要当官,额要当官,额要当官。”

  他的浑家,还有七、八岁的女儿,与他一样gān瘦,怯生生的一左一右,各扯住他的一处衣角。

  店门口早有伙计等待,一看这一家三口进来,立时一个伙计笑着迎上来,对男子道:“这位士子是前来考试的吧?请将您的住宿号牌给我看看。”

  男子连忙从袖中取出号牌,给了这个伙计,伙计仔细看着,镇城各个城门口,都有专门迎接士子的人员,如该男子这样拖家带口qíng况也不少,对这些人,有专门不同的号牌,将他们一家人安排在一起。

  伙计看着,说道:“赵中举,山西布政司平阳府石楼人氏,有生员功名……”

  他笑道:“请随我登记。”

  ……

  “刘冬阳,二十八岁,生员,淮安府人氏?”

  又一个伙计接待一家人,看看眼前这男子,竟是淮安府那边的人,跑到宣府镇来了。

  看他中人普通之象,不过双耳却很圆润,这伙计的爷爷是算命先生,影响他也略通相术,依相书上说,这种人属先贱后贵之象,这刘冬阳说不定能考中吏员。

  又看看他身旁,真是一大家人,父母双亲,还有一妻一子一女,还有他妹妹,也是乖巧的立在哥哥身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