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白山下好种田_长白山的雪【完结+番外】(119)

  “奶奶,文瑞今年四岁了,娘说等着年三十吃了饺子,文瑞就五岁了呢。”小男孩说话很清楚,一字一句有板有眼的。

  陈氏在孩子的脸上亲了一口,“文瑞好样的,都知道自己几岁呢。晚上和奶奶睡好不好?奶奶想好好的亲亲我们的小文瑞呢。”

  文瑞偏着头想了一下,“奶奶,我娘说,老人岁数大了,晚上睡觉就不实成。我晚上睡觉爱蹬被子呢,要是跟奶奶一起,奶奶就睡不好觉了吧?”

  那可爱的样子,简直让陈氏喜欢的不知道怎么好了,回头看着婉婷说道,“晚上让这两个跟着我吧,你们一路上太劳累了,都好好休息。”陈氏看看一旁站着的两个婆子,脸上也是布满了疲惫,更是坚定了要自己带孙子孙女的决心。

  志祥和婉婷互相看了一眼,志祥就说,“娘,你要是不嫌这两个小家伙烦的话,我们正好还省心了呢。这样,就让李嬷嬷两个住在西屋,有事就叫他们两个,这样成么?”

  “成,成,我先帮着带几天,等你们休息过来,再让你们带。你看看,也都是年纪不小了,这一路奔波的,也的确都你们受的。”陈氏冲着那两个婆子说道。

  李嬷嬷赶紧给陈氏行礼,“奴婢谢谢老太太的体贴,那奴婢就托大一把,好好地歇几日。”

  “对了,娘,这些人是我特意带回来给家里用的。大哥写信给我,说是家里的人手不太够用。我就从外头给带回来了几个人,家里先用着。”说着,志祥就把那些人叫到跟前来,跟他们说道。“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主家了,有什么安排,全听我大哥的。好好地当差做事,若是做的好,以后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志祥这次带回来的,也是两户人家。一户姓李,夫妻俩带着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另一户姓周,是夫妻两个带着三个儿子。看上去都是老实本分的样子。志新看了看,就决定把李家留在镇上,在家里伺候着。让周家过一阵子去山上,省得山上的人手不够用的。这两家人,就暂时住到倒座的佣人房里,以前家里没有下人,所以一直都是空着的。

  薛氏出去安顿这些人,家里多了这么些的人,房间就略微的显得不太够用了。以前志祥成亲的院子还是倒出来给志祥夫妻还有一gān下人住着,志明夫妻带着文翰他们这些小子住到了西跨院里,静涵她们这些女孩和志新夫妻住到了后院,暂时也就只能这样了,反正也不过是暂时的将就着,等年后志祥就还得走。

  薛氏和朱氏带着人去安排住处,志祥他们带回来了不少的东西,也都需要安置,文翰和文成都出去帮忙。屋里老爷子就跟志祥聊起了在外面的一些qíng形。

  “爹,我们在外面都挺好的,这还得托静涵的福呢。那边现在几乎家家都养了柞蚕,那里的气候比咱们北方好,更适合柞蚕的生长。静雅的公爹也是个极有眼光的人,早早地就在那边建立了缫丝纺织的作坊,蚕农一年养两茬柞蚕,然后直接卖到作坊里去,一年都能挣好多钱。现在整个安州下辖的县里,有大半都养柞蚕,陆大人就说,这多亏了静涵呢。陆大人如今是安州的知州,皇帝有心在让他历练历练。恐怕在有个三年五年的,就直接能回京在六部任个侍郎了。”志祥慢慢的跟父亲讲起了那边的qíng形。

  老爷子虽然对于政治不太懂,但是也明白,如果下辖的民众都富裕起来,这个官做的就算是成功了。“好啊,老五,你们做啥的我不懂。我就知道,你只要能让百姓们都挣到钱,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这就成了。陆大人一路提拔你,让你做了这县丞,你自己也得多上进。千万不可盘剥百姓,鱼ròu乡里,知道么?”

  “是,爹爹说的,儿子定当谨记。”志祥笑了,他能体会出父亲那平实的话语里,透出来的担心。

  薛氏和朱氏安顿好了下人,时间也就不早了,大家赶紧的又忙活着做饭,如今家里人口可是不少,还不得有四五十口啊。所以这饭菜可就不能做的太少,好在红莲她们加上李家和周家的媳妇也都来帮手,这才好些。

  众人七手八脚的把饭菜做好了,安排着大家都吃了饭。陈氏就说时候不早了,该歇着的就都去歇着,文瑞和静淑两个跟陈氏已经混熟了,一左一右的,都不愿意离开奶奶。

  “看见了么?孩子跟你才第一回见面,他们就跟你亲,这就是血缘。老五啊,你们两口子也赶紧的去休息,这边有我和你娘在呢,没事。”老爷子也是喜欢这两个孩子,看见孙子孙女不认生,跟陈氏玩的那么好,就让志祥他们放心的去休息。

  本来这孩子也都是让李嬷嬷她们带的,如今孩子喜欢跟着父母,志祥当然没什么说的,扶着婉婷就去休息了。李嬷嬷两个人就住到了西屋,老爷子和陈氏领着孙子孙女住在东屋。这两个小家伙也真是省心,看见父母走了也不哭不闹的,只是坐在陈氏的怀里,笑嘻嘻的看着大家伙全都走了。

  静涵几个瞧着这两个小娃娃也是喜欢的很,于是等大人们都走了,他们就在这陪着两个小的玩了好半天。家里有以前静涵给景辉弄得一些玩具,其中有一套木块,上面都刻了些字,用清漆刷的,很光滑。静涵特意去找出来,带着文瑞一起搭积木,学认字,把小家伙哄得咯咯直笑。静淑还小,不认字,静娴就哄着她,拿着个木偶在那玩。

  大家又在这闹腾了有一个时辰,两个小家伙就有些熬不住了。陈氏一看,就让静涵他们也都回去睡觉,“行了,明天再过来陪他们玩吧,这也不早了,赶紧都回去睡觉。老头子,你帮我把被褥铺上,这静淑困了。”静淑已经睡着了,老太太抱着她,不能起身铺被。

  静涵和静婉帮着把被褥铺下,在挨着老太太的这边加了一chuáng被褥。老太太又让在褥子上多加了一个小被子,这样就算是两个小娃娃晚上尿了炕,也不会把大褥子给尿湿了。被褥放好了,陈氏先把静淑的衣服脱掉,然后放到褥子上,再把文瑞的衣服也给脱了。文瑞还没睡,不过也是哈欠连连的,老太太轻轻的拍着,不多时,文瑞也睡着了。

  静涵他们轻手轻脚的出去了,各自回屋睡觉去。

  “这两个小东西还真是省心呢,老五养了两个好孩子啊。”陈氏感叹道。

  “那也得说是老五娶了个好媳妇,这都是婉婷教的好。你还记得文星当年么?他哪有这么省心的时候啊?”老爷子也躺下了,闭着眼睛说道。“行了,孩子睡了你也赶紧躺下吧,这两个小家伙半夜说不定还得起来呢。”

  老太太把把蜡烛chuī灭了,然后躺下也睡着了。

  家里有了两个小不点,这日子可就热闹起来。白天文瑞就跟在文宣他们的身后,各处的跑着闹着。静淑则是跟静娴一起,静娴教她唱歌、玩木偶、做游戏。

  一转眼,已经是大年三十了,上午贴完对子,老爷子带着家里的男丁回去给祖先上坟。女人们则是在家里预备着吃食。许家的坟地里,老爷子带着一众的男丁把祭品都摆好,然后挨个坟前都烧了纸。老爷子跪在父母的坟前,一边拨弄着那些烧纸,一边说道,“爹,娘,儿子来看你们来了。过年了,儿子带着小辈儿的,来给你们送些钱花。爹啊,咱家如今的日子过好了,地买了好几百亩,棒槌一年也能起不少。孩子们个个有出息,都是咱们许家的好儿孙。儿子也算是对得起许家的列祖列宗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过年了

  按理来说,出门子的姑娘是没有回家过年的。可是这陶家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就是不肯把关系缓和下来,庆年每次去,都是不冷不热的。弄得庆年也是心灰意冷,现在除了逢年过节打发人送东西过去之外,自己都很少登门了。许成宽一说让他们来家热闹热闹,庆年就答应了,要不自己家里就那么几个人,也实在是没意思。被亲生父母给伤透了的人,才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呢,自己高兴就好。

  这下子,院子里全都是孩子了,文宣、文昌、文星、景辉、文瑞这几个小子,满哪的跑。别看文瑞岁数小,可是一点也拉不下他,跟在哥哥们的后面,跑的还挺溜。今年家里买了好多的鞭pào,文昌时不时的就拿出两个来点着了,给小院里再添上一抹过年的气氛。

  院子里早就竖起了灯笼杆子,大红的灯笼挂了一串,现在还是白天,不用点灯。只见红红的灯笼随着风慢慢的摇晃着,宣示着新的一年即将来到。

  大门口早就贴上了对子,还贴了门神,大门的上面,也贴上了五颜六色的挂钱儿,各个屋子的窗户上,也都贴了窗花。这些挂钱儿、窗花,是静涵姐妹几个跟陈氏学着剪的,姐妹几个都是心灵手巧的,剪出来的挂钱儿、窗花,全都很jīng致特别。大红的福字,也是贴满了院子,仓房上贴着粮谷满仓,牲口棚那边也贴了六畜兴旺。还有什么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等,整个院子里,显示出浓浓的年味儿来。

  前院的正间地,在正北挂上了宗谱,宗谱前面摆了香案,上面则是各种祭品。整jī、整鱼,还有一个大猪头,更有意思的是,在猪头的上面还穿着猪尾巴,这叫做有头有尾。雪白的馒头上面cha着大红枣,看上去就觉得非常的喜气。两旁还放着两根很粗的大红蜡烛,现在还没点着,等到天黑了,得由老爷子亲自点上。

  等到老爷子领着儿孙们回到家里,已经是未时中了,大家坐下歇会儿。陈氏看见男人们都回来了,就说,“都歇会儿,一肚子的凉风,等会儿咱们就开饭,已经都差不多了。”

  老爷子就和儿孙们一起说话唠嗑,难免说起这些小辈儿的事qíng,志祥就提议今年让文昌和文宣去参加县试,“爹,大哥,我看这文昌和文宣两个,功课倒是还不错,不如让他们去试试,考不考的上的,关键是去历练历练。”

  老爷子想了想才说,“这文昌过了年十五,文宣也就十四了,是该去考试了,当初文翰他们也差不多就这个年纪去考的县试。行,老大,你等着过了年,去跟夫子商量一下,看看夫子怎么说。咱们也不求他们一下子就能考过,只是去试试罢了。”

  志祥看向志德,“四哥,要说文星过了年也十三了,你可得抓点紧。我看着文星的功课,比起这两个来,就差了些。这孩子在你跟前儿,可能是你也舍不得管,这样可是不行啊。”志祥曾经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考他们功课来着,文昌和文宣都还好,只是文星略微差了些。

  志德点点头,“唉,这也是怪我,从一开始你嫂子就不让管孩子,我也就听她的。到了现在,孩子大了,就有些难管。也只好慢慢来了,孩子大了,有些定xing。”说起这个,志德也是有些懊悔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