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跃农门_浮波其上【完结+番外】(568)

  李欣立马被关文一本正经的语气给噎住了,古怪地看着他:“出生就备嫁妆?”

  关文点头:“出生就要卖上女儿红。”

  哦,原来是女儿红酒啊。

  女儿红酒是女孩儿出生的时候就要埋下的,依照家境的好坏来决定埋酒的数量。这酒埋在地底下,要等到女孩儿长大成人出嫁的那一天起出来招待宾客。

  李欣对自己的女儿红酒没什么印象,好像也只有一小坛子,毕竟这酒算是纯度比较高的好酒,价格不便宜。自己小侄女儿九儿出生的时候卖了八大坛子,李二郎夫妻俩备了五坛,李大郎添了一坛,还有两大坛子还是刘氏给钱埋的,她稀罕闺女。

  至于自己的妹子李歌出生,埋的女儿红数量就更多了,隐约记得自己娘跟自己提过,好像是埋了十来坛……

  想着想着就有些偏了,关文叫了她两声,李欣才回过神来,看关文一脸关切地望着她,方才吁了口气,脸上带笑:“想再开个铺子,便开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零三章 chūn暖

  话是这样说,可是铺子毕竟不是说开便开的。

  李欣问关文有没有考虑好要开什么铺子,是仍旧开皮毛铺子还是另外寻门生意,关文也只摇头。

  “目前还没想好,只是觉得手里余钱多了,捏在手里也没用。”

  关文心中所想的都告诉给了李欣知道,李欣理解他的心意,便也不反对了,也跟着他寻思起来。

  这事儿到底不算急,因为chūn耕马上开始了。

  尽管家里的田地有牛老爷子这个好把式在盯着,关文仍旧在家中待了十来天,每日跟着牛老爷子在属于自家的水田里边儿转悠。

  冬日的寒冷逐渐落去,二月chūn风似剪刀,气温回升很快,扬儿脱下了厚厚的棉袄子,耳朵上的冻疮也渐渐散了,整个人仿佛又窜高了一截,隐隐约约有点儿大男孩儿的样儿了。

  因为跟着傅先生读书,扬儿身上的书生味道也越发浓了起来,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地跟村里泥猴儿似的娃子不大一样。

  辉县算得上是个富裕的县镇,辉县三宝名扬天下,临近几个村经济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下河村是因为隔得稍微有些远了,地理位置又不大方便,所以比李家村和荷花村要贫穷些。

  益州气候适宜,水、热协调,是个适宜人居住的好地方,灾年也少。除了前年冬天大冻,有些人家的庄稼被冻死冻坏了一些以外,也没发生过别的天灾。

  但到底不是处处都是这样的qíng况,开了chūn后。便陆陆续续有消息传来,豫州、荆州一带今冬大寒,有些个村庄冻死了不少人,庄稼也冻死冻坏无数。最严重的一个村举村迁徙,人走得无影无踪,很多家破人亡的或自卖奴籍。或以乞讨为生,境况惨不忍睹。

  两州知州上表天听,年轻的帝王立即下令赈灾,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具体qíng况如何,还没听到谁能细说。

  jiāo通不便到底阻碍着信息的传播。

  关文长叹一声,语气中尽是唏嘘:“也不是各地处处太平。”

  李欣点点头,眉间亦染了点儿忧色。却又很快笑道:“好在在位者是个用心治国的好皇帝,最怕的就是出了事,在位者却不管,任由事态平息或恶化。”灾年之时,人命如糙芥。当今皇帝能够快速地发出赈灾消息,倒也是个心系万民的好皇帝。

  关文却仍旧是蹙了眉,说:“就是不知道最后到灾民手里的赈灾银两能有多少。”

  这个年代算是个中兴年代,在位的帝皇年轻,喜欢揽新锐朝臣在自己的阵营,想分解、瓦解那些迂腐的、树大根深的老臣子的势力。他推行改革的过程中,老顽固们总是以祖宗宗法劝解,使得改革上行不下效,虽不至于举步维艰。但帝王能用之人委实太少。

  朝堂之事关文和李欣虽然不明白,但听百姓们奔走相告,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上层官吏倒也罢了,中层官吏贪污的便多了,一人挖一点儿,最后落到灾民手里的能有拨下来的赈灾银两的十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这倒也不是百姓们以讹传讹。而是在几年前朝堂曾经出过一次这样的贪污舞弊案。那件案子牵连甚广,最后查案查得朝野咸知,皇帝当时登位不久,以此案的审理,“新官上任三把火”,gān脆利落地将案子主犯统统下狱,显露其果断的心智。后来抄了犯案者的家,却又只判犯案者家眷流放,罪不及无辜,让天下百姓争相称颂,说新皇乃是个有仁心仁术,却又不纵容贪官污吏的好皇帝。

  但后来却是又出了一件堤坝溃败,朝廷拨银两重新修筑堤坝,却因为银两没有到位,整个工程偷工减料,致使第二年堤坝再次坍塌的事qíng。

  所以自此之后,但凡有朝廷拨银两下来的事qíng,总会有百姓猜测,这次会不会有贪官污吏来克扣了银钱呢?要是有,皇帝会不会查呢?

  不过这些毕竟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担忧的问题,老百姓们大多都是明哲保身之人,最多是对灾民的遭遇唏嘘两声,便也继续关起了门过日子。

  chūn耕日后,气温回升更快,chūn花开遍,山中的野花好像是一夕之间便全开了。

  冯德发很是高兴,蜜蜂再也不缺花蜜采了,他这段日子一直笑意盈盈的。

  随后刘氏跟李欣带了消息来,说李铁和吕家姑娘的亲事儿定下来了。

  刘氏笑眯眯地低声跟里说:“你大伯娘花了大价钱,我瞅着她是ròu疼得紧。”

  李欣咧嘴一笑。

  刘氏憋屈了那么些年,如今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她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管你李老大还是李老三,谁家的娃都没我家的娃有出息!”

  李厚仲如今的家底是多少李欣没问过,但她知道娘家家里的钱是捏在自己娘手里边儿的。大哥二弟赚的钱是他们自己揣着,家里的富裕惹得村里的人个个都羡慕。说酸话的当然也有,第一个就是李厚伯。

  李欣这个大伯有些个小心眼儿,当年李岳氏还活着的时候,为了这老太太的一副棺材,都要跟自己弟弟算计来算计去的,更别提分家的时候他作为大哥,一点儿都没想过要照顾弟弟,跟李厚叔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独独让李厚仲一个人那般憋屈,过了这些年的辛苦日子。

  如今见当初怎么看都不如自己的二弟身家厚了起来,那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有些泛酸了。

  什么“二弟你如此飞huáng腾达了,也不说照顾照顾哥哥我呀”,什么“二弟你家底厚,可别让你婆娘全给掌了去,要留些在自己兜里你才有底气不是”,什么“啥时候二弟能孝顺孝顺哥哥我呀”……诸如此类。

  李厚仲没往家里说,他不是个蠢人,自然也听得出来自己大哥话里那种酸味。但是他也知道要是说给自己婆娘听,保不准又是一顿河东狮吼。所以他也左耳进右耳出,优哉游哉地过他的安稳日子,没事儿晒晒太太,逗逗小闺女和小孙女儿,再跟自己大孙子呛两句,美得不行。

  而刘氏呢,老来得女,前一段时期的羞赧之后,这会儿可是骄傲起来了。她这岁数还能生娃呢!村里那些个女人嘴上说酸话,心里谁不羡慕?况且李歌脸长开了些后,眉目如画,粉嫩粉嫩的,瞧着就是个美人胚子,谁不羡慕她又生了个漂亮闺女?

  更别说她儿子闺女都是有出息的,如今刘氏除了给做做饭喂喂jī,都不用下地去做活了,日子悠闲得很,气色好了不少,人也显得年轻了几岁的模样,更是让人羡慕。

  于是相比之下,刘氏可就比她两个妯娌命好多了。

  金氏不在村里,朱氏平日里虽然也是个平和的,但这会儿脸上也有些难看了。

  人都是比出来的,朱氏在刘氏面前完全没了优越xing。

  好在这次李铁的婚事儿定了下来,朱氏算是松了口气,只是出了不少银钱,还是让她有些愁闷。

  刘氏嘴上劝着,心里当然是乐开了花。

  以往只有她为银子愁的,如今也轮到你为银子愁了呗?

  曾媒婆吃一堑长一智,办事儿到底还是办得妥妥帖帖,朱氏说要给好处,却也没给什么,封了个小红包给曾媒婆,曾媒婆暗地里说朱氏:“小气吧啦的,她侄女儿帮她做事儿给的钱都没那么少。”

  朱氏是没法子,家里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当初问杨家给的钱没剩多少了,等李银成亲的时候还要花钱,家里又没什么多余的进项……

  刘氏对李欣说:“你大伯娘现在愁着呢,等她小儿子成了亲,他们家就该分家了,到时候更是一团乱麻。”

  李欣不解:“分家就分家呗,三弟成亲了以后不也是要分家的?”

  刘氏瞪眼:“你大伯家qíng况当然是要特殊得多。本来这分家,父母是要跟长子长媳住一起的,长子长媳奉养老人终老的,可你大堂哥没了,这事儿就落到了二堂哥身上。可是你大堂嫂和大江堂侄儿还在,这事儿又要怎么算?”

  李欣迟疑了一下,低声问刘氏:“娘,你说大堂嫂要是再嫁……”

  在李欣的观念里,大堂嫂顾氏虽是死了男人,可她岁数还不到三十,难道以后就要守一辈子的活寡?朝廷鼓励寡妇再嫁,不提倡守节的。

  刘氏忙摆手说:“这个你可不能拿到外边儿说。”

  刘氏看了看堂屋外边儿,方才低声跟李欣嘀咕:“你大伯他们肯定是不想你大堂嫂再找人嫁的,好歹下边儿还有三个娃,你大堂嫂要是再嫁,这娃可怎么办?我瞅着你大堂嫂也是不乐意的,心里是想守着你大堂哥。”

  李欣有些感叹,却也只能道:“过几年大江长大了,娶了媳妇儿就能孝顺大堂嫂。”

  刘氏哼了声,说:“可是顾家人不会答应啊,你大堂嫂她娘家大哥是个疼她的,孝期过了,肯定会再给你大堂嫂找个知冷知热的,让她再嫁。你大堂嫂年岁也不大,她大哥肯定不乐意自己妹子就这么守一辈子。”

  若是娘家婆家因为这事儿意见不合闹起来,这也的确是个难题。李欣托了腮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零四章 手艺

  chūn耕时节家家户户都很忙碌,但因为气温回暖,流行病开始增加,村中有些小病滋生,打喷嚏流鼻涕的人也多了起来。

  尽管如此,村中的汉子妇人们还是该下地的下地,生活的节奏丝毫不乱,荷花村中一片繁忙景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