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陛下曾经嫁过我_恋人未醒【完结】(129)

  ——你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为何还要孜孜不倦地设法营救?

  朱边的疑心立刻又膨胀了一倍。

  在这一个月里,秦国公宋时一直不曾放弃对杨德江的营救,不仅求到了他的门上,买通了数个言官,更对金刀卫那边使出了大把力气,得到了一次与杨德江面谈的机会。

  这是打算在不决裂的前提下,与皇帝陛下撕破脸?

  这个杨德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价值?

  要知道,秦国公府之所以落到今天这个窘境,杨德江即便算不得是罪魁祸首,也称得上是罪魁祸首之一。

  皇帝陛下看似没有下狠手,将秦国公府抄家灭门,也没撸掉秦国公府的爵位,但在五月敲定的爵位传承议案中,三个国公府虽然全都得到了世袭罔替的封赏,但鲁国公和翼国公还有可免一死的丹书铁劵,秦国公却没有这份殊荣。

  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清楚:你已经把这个机会用掉了。

  如此一来,其他朝臣也不好再帮秦国公诉不平。

  这丹书铁劵就是个荣耀,谁要是敢跟皇帝索要,那才真是找死——好端端的,你要免除一死的东西作甚?真准备生乱作死不成?!

  但秦国公府最大的损失却是兵权。

  因为私藏禁物一事,皇帝陛下虽然只判了他失察之罪,却也因此拿走了他西北兵马大元帅的头衔,将他留在京中养老,连他还在西北的次子宋巩也被降职留任。

  旨意下达之后,秦国公府的那位名叫宋晴的小姐便香消玉损,连夜bào毙。

  朱边当时就觉得宋时一家的脑袋简直进了水——

  要死也该是和九千岁对峙过的宋帆去死,弄死个孙女算什么事啊?

  这么做,除了向皇帝示威,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宋小姐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恨,但秦国公府里若是没有藏着禁物,她闹出的那一桩事,不过就是一桩口水官司,根本引不出接下来这么多的后续。

  但父母杀子本就无罪,即便宋小姐并非“自尽”而是被“自尽”,旁人也只能指责宋家人不慈,不能将其扭送官府。

  虽然没能从秦国公宋时那里问出杨德江的家人所在,但宋时的种种反应却让朱边生出了一连串的假想,甚至怀疑起了杨德江与宋时的关系,觉得他有可能是宋时的私生子。

  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朱边否决。

  杨德江的相貌、身形都与宋时相距甚远,若真是亲子关系,宋时也不会让他在京城里独居,总要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再加上朱边这时已经从皇帝的口中得知,宋时弄出的假玉玺其实是杨德江所献,但宋时对此却并不担心——

  朱边顿时觉得,杨德江的手里,肯定还握有更大的秘密。

  如此一想,朱边愈发地心cháo澎湃,yù罢不能。

  于是,朱边又把自己常用的线人找了来,让他帮忙盯着秦国公府那边的动静,而他自己则重新调查起杨德江的真实来历。

  得了朱边提醒的秦国公府果然迅速展开调查,只是他们似乎并不擅长这方面的行动,朱边这边都已经根据杨德江的口音、习惯乃至餐饮喜好推断出了他的真实籍贯,秦国公府那边仍然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

  无奈之下,朱边只能将“好人”做到底,再次雇人到他推测出的地方走上一遭。

  这一次,朱边终于找出了杨德江的真正来历。

  此人确实姓杨,真名也叫德江,但与秦国公宋时并不存在什么亲缘关系。只是据当地人讲,他们这个杨家与前朝的国丈——继国公嫪信乃是远亲。杨得就是登门拜寿的时候,得了继国公的青眼,被继国公留在京城里当官发财了。

  这事一度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只是随着改朝换代,前国丈变得一文不值,杨家也从人人称羡的对象变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据线人调查,杨德江自打去了京城,只给家人送过一笔钱财,留下了自己已在京城做官的消息,之后就再也不曾有过联系。改朝换代之后,杨家人一度以为杨德江已经身死殉国,只是同样没有证据,倒也不曾为他披麻戴孝。

  在确认了杨德江的真实身份之后,那名线人就拿出伪造的信函和一笔不菲的钱财,称杨德江在京城遭了歹人诬陷,蒙冤入狱,眼见着昭雪无望,便委托他这个旧友,将遗财送回了老家。

  线人没提让杨家人进京告状的事,只以感慨的语气陈述了杨德江的窘况,并随口告诉杨家人,若是杨德江获罪,那他们一家都要跟着遭殃,即便不曾满门抄斩,家中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去科考为官,改换门庭。

  或许是觉得天上不会掉馅饼,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给不相gān的人送钱,杨家人丝毫也没怀疑此事有假,略一商量便决定举家进京,去告御状,救杨德江逃出囹圄。

  一切都如朱边的计划进行着。

  但就在等待杨家人入京这段时间里,朱边随手追查了一下前朝国丈继国公嫪信的近况,结果便发现,嫪信的祖籍所在竟然发生了一桩灭门惨案,嫪家人聚居的庄子被人烧成了灰烬,里面的人,从老到小,竟是无一幸免。

  似乎是觉得此案难以告破,当地的知县只是聊聊一笔,将其判定为那时极为常见的山匪作乱,然后请求上官派兵剿匪。

  但朱边仔细阅读了案卷,越看越觉得这像是一起恶意的仇杀。

  更重要的是,此案的受害者明显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又和继国公嫪信一个姓氏,即便不是一家,也极有可能是一个宗族。

  于是,通过一个小人物,前朝的国公和本朝的国公便被联系在了一起。

  第136章 朱边私访

  朱边今日出行并不只是为了确认杨德江的家人是否抵达京城。

  今日并非休沐, 朱边乃是打着去皇庄微服私访的旗号离开了刑部衙门,这才“恰好”赶在杨德江一家进城的时候, 将他们“瞧”个正着。

  如今人看到了,朱边也就该去做“正事”了。

  但朱边不知道的是,从他马车里下去的那个家伙,在城里绕了一圈便去了金刀卫下属的一处产业,将刚刚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禀告给了金刀卫都督潘五chūn。

  听完这人的汇报, 潘五chūn立刻将事qíng记录下来, 上报给了皇帝陛下。

  而这个时候,朱边刚刚来到皇庄附近。

  如今的皇庄已经与年初的时候截然不同。

  皇庄外围种满了果树,虽然还不够粗壮繁茂, 却也足以阻碍普通人的视野, 让人无法一眼看穿树林另一边的景象。

  朱边的马车刚一靠近这篇果树林就被巡逻的禁军给拦了下来,冷冰冰地告知车夫:前方乃是皇家禁地, 禁止外人擅入,赶紧调头折返。

  态度很不客气,但也仅此而已。

  朱边下了马车, 来到这些穿着禁军衣袍的军士面前,笑呵呵地告诉他们,自己是过来走亲戚的,结果话一出口,便换来这些军士看白痴一样的鄙视眼神。

  朱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话里存在不妥。

  朱边正打算想法子自圆其说,这些军士却不想在他身上làng费时间, 妨碍巡逻,留下两个人与他周旋,余下的沿着既定路线继续前进。

  留下的这二人也没跟朱边废话,直言道:“朱尚书,您也别编瞎话唬咱们了,您若是想进皇庄,回去向陛下求道圣旨便是,何必为难咱们。”

  朱边不由一愣,“你们认得我?”

  两名军士笑而不语。

  看到他们的表qíng,朱边觉得这应该不是一次巧合,gān脆道:“既然你们认得我,那我也就有话直说了——皇庄我可以不进,但有些事我得问个清楚。”

  “朱尚书,此处行的是军令,有些事,即便您问了,我等也不能作答。”其中个子稍高的那名军士拱手道,“您还是回去求一道圣旨,我等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就想问问,最近在这附近失踪的人是不是被你们抓走了?”朱边只当没有听见。

  自打入夏,京城外郊就时不时地有人失踪,京兆府尹那边一调查,发现失踪之人几乎都是在皇庄附近没的踪影。

  京兆府尹觉得这事不太好办,又不想在不知事态严重与否的qíng况下惊动皇帝,就找上朱边,请他帮忙调查一下。

  朱边也生了好奇,正好线人那边又通知他,杨德江一家即将抵达京城,他便两件事凑在一起做了,互相打个掩护,正大光明地翘了班。

  听到朱边这么一问,两名军士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个子稍矮的那个直接抬起手来,指着自己两侧的果树林,“您看到这片树林没有?像您一样,被我们在树林外面拦下来的,撵走了事;若是不听劝,私自进了树林,甚至到了树林另外一边……呵呵,那就怪不得咱们了。”

  朱边微微一怔,随即皱眉,“总不会和私闯皇宫一样处置吧?”

  私闯皇宫,那可是死罪,杀无赦。

  两名军士没有回答,只再一次qiáng调了自己的职责所在,请朱边回去求皇帝陛下许可。

  见两名军士口风很严,此事又似乎不那么简单,朱边便压下心中好奇,准备去宫里找皇帝陛下问个清楚明白。

  但不等他转身回到马车,皇庄里面就奔出三匹骏马,上面骑着三个太监,为首的一人年纪最轻,似乎只有十五六岁。

  “哟,朱尚书!”为首的年轻太监一看到朱边便立刻拉住缰绳,停了下来,然后翻身下马,来到朱边面前,向他见礼。

  “你是……”朱边觉得这人有点面熟,但一时间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咱家姓huáng,单字一个朋,在九千岁身边做事。”小太监huáng朋笑嘻嘻地答道。

  “huáng内侍。”朱边想了起来,确实在欧阳身后见过他几次,只是他个矮,年轻,很不起眼,也没给朱边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朱尚书。”huáng朋半开玩笑地回应了一声。

  这一声稍稍有些失礼,但huáng朋年纪小,长相也不讨人嫌,身份又比较特殊,朱边也不是喜欢计较这种小事的,听到huáng朋回应,只是一笑置之。

  huáng朋则继续问道:“什么风把您给chuī这儿来了?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你可知这皇庄附近经常有人失踪?”朱边眼睛一亮,马上反问。

  “失踪?”huáng朋微微一愣,马上就露出恍然大悟的表qíng,“您是为这事来的?”

  “正是。”朱边点头。

  “这事吧,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huáng朋挠了挠头,“要不,您跟我进去看一眼,我慢慢给您解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