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岳临渊_姬末【完结】(130)

  他苦读圣贤书多年,入朝为官虽心术不正,但自幼接受正直清廉的父亲教诲,总归还是爱国之人,对大蘅国有着深切的归属感与尊严感。然而这一切,却突然被推翻,得知自己有一半血统来源于异族之人,这让他十分悲愤,也对自己的父亲生了怨念。

  找上他的鞑靼人乃是他生母的弟弟,生母当初被带回鞑靼后不久便自尽而亡,而找上他则是为了说服他做他们鞑靼族的间谍。只是他又如何能答应?于是他那血缘上的外舅便威胁他,若他不答应便将他有一半异族血统之事捅出去,看他之后还如何在朝为官。不得已之下,他唯有屈服。

  可他也不是轻易就认命受人摆布之人,故而在扳倒了皇甫氏成功攀附上太子党后,他发现楚岳磊有意推动边疆之战,再三思量之下,他主动向楚岳磊投诚,表达了自己愿意改变立场追随楚岳磊成为主战派。他的立场改变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本就是长袖善舞之人,自成为太子党后很快就多了不少愿意追随他的官员,再加上他能言巧辩,前后为楚岳磊说服了好几名保持中立的大臣加入主战派,因此当楚岳峙请旨出征时,以楚岳磊为首的主战派中,有不少大臣与官员都是由他拉拢,这才能在那一个月的朝堂之争中占据优势。

  他是大蘅国人,寒窗苦读多年入朝为官,好不容易才爬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如何能因为区区鞑靼族人而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主战或反战本是原则问题,然而在关系到切身利益之际,他便是将原则抛弃又如何。

  在被胁迫通敌的那些年里,他传递出去的消息一直都是半真半假,而在楚岳峙带兵出征前,他更是连发数封书信稳住外舅,言之凿凿地表示大蘅国绝不会主动发起战事。他明白,只有楚岳峙打赢边疆之战,他才能摆脱身世之苦,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会在其他任何事情上贪,但绝不会在军需粮饷上贪,不仅不会贪,更不允许他底下的人贪,一旦发现有任何官员试图瞒着他对军需粮饷出手,他都会立即加以严惩。

  在楚岳峙最终打赢这漫长的边疆之战,筑起边境防线班师回朝时,他以为自己终于摆脱这威胁了,却没想到,外舅虽在战事中死去,可那外舅之子却还活着,不仅活着,还再次找上了他,而这次,不为让他通敌卖国,只为钱财。鞑靼族被楚岳峙杀得七零八落,再难成气候,这种时候求财于鞑靼人而言极为重要。而他有一半鞑靼族血统的证据还被外舅之子拿在手上,他本想藉由交易换回证据,可那外舅之子也不傻,拿住证据才能换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又怎肯轻易把证据还给他,加之战前外舅便是让他给骗了,如今外舅之子更是对他防备极重,他几次使计都未能成功如愿,这才冒险将手伸到国库里,盗取黄金熔炼,打算以此为饵让那外舅之子亲自带着证据前来与他交易,届时他自会仔细安排一举夺回证据将其杀之。

  本是计划详尽,只未曾想到外舅之子才刚来信告知已来到京城,自己便被抓拿至东厂,这盗取国库黄金之事也随之暴露。

  听完石槐的自白,楚岳峙面色不变,只淡声说道:“既然都到京城了,本王不再好生招待一番,也对不起石尚书所费苦心。”

  楚岳峙对鞑靼人的厌恶几乎可说是扎根心中,边疆的部落联盟中,他杀得最多灭得最狠的便是鞑靼族的部落。他回京这几年,对边疆的情况掌握全来自于驻守边防的军队密报,他虽交出了兵权,但皇军是他带出来的,征战数年并肩作战的生死之情,无论是将还是兵都只认他这个统帅将领,只听他的命令而非认那枚兵符。

  当初没有对鞑靼族赶尽杀绝,一来是因他不想对老弱妇孺痛下杀手,二来更是为了要让其他异族部落明了,只要俯首臣服于大蘅国不再抱有不该有的异心,大蘅国自会给他们一线生机,此乃宽猛相济国之风范。

  然而对于胆敢私入大蘅国国境的鞑靼人,楚岳峙绝不会手下留情,待抓到这石槐的外舅之子,让人把该交待的都吐干净后,自然也不会留活口。

  “安亲王与司公公,不知此前留老臣一命的约定,可还算数?”石槐出身被揭,便再没了之前的镇静,毕竟朝中大臣们都知道,这安亲王是容不下鞑靼人的,而今安亲王还与这因鞑靼使臣而蒙难的司公公关系匪浅,他只怕是供出再多的人都难以保住性命了。

  楚岳峙不说话,甚至连看都未有再看石槐一眼,就在石槐以为自己此番难逃一死之际,司渊渟开口道:“自然作数,石尚书大可放心,现在还不到阎王爷来将石尚书带走的时候。”

  石槐看向司渊渟,审讯室昏暗的烛火照得司渊渟艳厉妖媚的脸明暗不定,石槐与司渊渟那双冷傲幽深的丹凤眼四目相对,背上霎时卷起一股毛骨悚然的寒意。

  他想活,可如何活又到底能活多久,却显然已由不得他自己做主。

  第70章 下旨赐婚

  信鸽带来傅行云与卫云霄的消息,而距离他们离京已经过去两月有余。

  礼部、工部与户部两大案在合并后,便全程经由都察院监督查办,最终判刑笞刑、杖刑与徒刑者连同案卷被送至大理寺复核,流刑与死刑者由司渊渟呈递案卷于楚岳磊复核。

  监察审案全过程的都察院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