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江不渡_七六二【完结】(115)

  目前的税收体系已经较为完善。有税务机构及官员专职管理,除了贩夫贩妇的细碎贸易不收税,别的商旅货币、典卖田庄牲畜等等皆有相应征缴标准。

  禁榷专卖即是国家垄断。诸如采石开矿、铸币军械、制盐炼铁、道路河渠之类重要行当,糖茶酒、丝路与海外贸易利润丰厚的买卖,皆为官营。只有大地主、世家宗族、各级官吏有能力竞价经营,从中分得些利益。

  周不渡:“既然管得这么严,商业又如何能够兴盛?”

  越千江:“有利可图,自然有人甘冒风险。况且,朝廷不可能面面俱到,货运、军资运输大都依赖商人,他们虽在名分上仍居于末流,实际上却已得到‘齐民’待遇,可以科举入仕。经商之人比前朝多了不下百倍。”

  周不渡:“民间能做些什么买卖?”

  越千江:“新生的事物、朝廷暂时无暇顾及的行当,经济好,机会就多。但日新月异,我离开太久,说不准了。”

  周不渡:“那待会儿出去逛逛。”

  越千江:“真想做生意?”

  周不渡:“可以考虑。”

  越千江:“须知经商必要钻营,奔波劳碌,赚的又都是一些……”

  “带血的黑心钱。”杨悉檀哂笑,“商人不事生产,只是往来各地、倒买倒卖,囤积居奇、赚取差价。寄生的水蛭,却腆着脸说是为国守财。”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没办法造出所有东西,能交易,日子总归比从前好一些吧?逐利是商人的天性,但商贸还是有利有弊的。”周不渡这么说,倒不是替富商们开脱。

  他从不羡慕奢靡的生活,更不觉得达官显贵高人一等,然而,客观来看,商品交换能使更多劳动力得到解放,有必要抑制的是投机过热。

  杨悉檀:“那些水蛭何止逐利?运货的,把粮食从南方送到北方,少说就能让卖价翻倍。开钱引铺子的,趁青黄不接时向农人放贷,收四分利是常态,除了家宅、田地、器物,妻女亦可抵押。没听过‘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么?天生好命、狡猾钻营的人越过越精彩,生来苦弱、老实种地的人却从来都没有好日子。从前如此,而今如此,往后亦如此。”

  “可是……”周不渡知道,所谓“四分利”一年两收,年利率折算下来差不多百分之五十,简直太恐怖了。他不是不信,只是难以理解:“你们不是说当今天子行仁政么?”

  杨悉檀举双手摊开,模仿秤杆,一手高、一手低,嘲道:“跟倍称之息相比,四分利还不算仁义?”

  周不渡:“抵押妻女,朝廷就那么放任着不管?”

  杨悉檀:“谁交的钱多谁就是爹,朝廷固然害怕商人操控物资、把持物价,奈何商税一日高过一日。皇帝、官员高居庙堂,跟底层早不是一类人了,看百姓与牛马无异;皇帝见富商夹在自己跟穷人中间,挡了民愤,估摸着还觉得挺美,却不知铁索连船,迟早要完。”

  越千江听得直摇头,可见杨悉檀所言非虚,但师父不像徒弟那样情绪化,只是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总是有穷有富。”

  “没错,出身天定,凭本事赚钱,别人的穷富跟我没关系。”杨悉檀表情凶恶,眼神却很澄明,“可我偏就是看不惯那些为富不仁的狗东西,好处占尽,还想让穷人永世不得翻身!”

  可你要怎么办?你能怎么办?你生在这个时代,拥有这样的想法,伟大、超越,却注定没有出路。

  周不渡简直太喜欢杨悉檀了,却不能同他谈论更多,因为那些显然都不现实,能做的只是听从他的意见:“师兄莫恼,我听你的就是。”

  同时,他也在自我反省。他不是历史学家,对古代生活的认知,大都是从教科书、诗词、影视和游戏里得来的,充满了现代人罗曼蒂克式的臆想,忽略了封建王朝真实的原始野蛮。

  诚然,把货物一股脑装入天书,轻轻松松倒买倒卖,赚取差价,来钱很快,他也懂得商业,但有幸拥有第二次生命,他不是非做这行不可。

  况且,再世为人,情况天差地别。从前,他几乎是住在终点线上,背靠列昂尼德的商业帝国,但凡有什么想法,钱管够,合作者蜂拥而至,成功是应该的,失败不痛不痒。现在他站在起点线上,没有资本、消息闭塞、缺乏常识,白手起家总是艰难。

  还是先从小手工业做起,做些工业、实业。

  ·

  笔记再翻一页。

  问题来到周不渡最关注的领域。

  工业。

  大周的工业比前朝兴盛许多。

  虽然尚未出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加工,工匠基本上都是作巧成器的小手工业者,专注于实用技术。

  但工业正在脱离农业兼业,变得专业化规模化,市场亦有了细分。

  瓷器、漆器工艺精湛,官窑精品荟萃,民窑丰富多彩。

  油盐酱醋糖皆不缺,名茶、名酒层出不穷。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看起来跟历史上的北宋差不多。

  但随着了解深入,情况逐渐变得离谱。

  周不渡:“烧柴还是烧炭?”

  越千江:“石炭为主,木炭为辅。”

  周不渡:“石炭,就是……煤?”

  “不错,用黑石头烧成的,前朝称石炭,今亦称为煤。”越千江记起从前光景,眼里颇有哀情,“其实,唐朝便已开始采石烧炭,但仅供皇家使用,百姓只能砍柴、烧木炭。当时滥砍滥伐,京畿甚至见不着林木,黄河泥沙浑浊、洪灾泛滥。大周初开国,汴梁雨雪阴寒,薪炭之价倍增,街头常有冻馁之人投井、投河。后来,便改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