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球三万年_肥皂有点滑【完结】(391)

  沈宴也在仔细的聆听着,他不知道是哪位先祖在借他的身体“授业”,但恐怕是一位千古传名的名人。

  怎么说呢,沈宴从未听过如此动人的笛声。

  声入灵魂,思绪似乎都跟着笛声在飘飞。

  原本叽叽喳喳的学生,都竖起了耳朵,安静得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的听着。

  这就是优美音律的魅力,它跨越了语言和年龄,唯美得让人如同亲临亲见古人的风范,脑海中都出现了一幕,河流水畔,长袖被风吹得飞舞的吹笛人。

  我辈先祖,风花雪月之人,当真千古绝尘。

  沈宴太喜欢这样的笛声了,或许是作为一个华夏人,他更加的带入吧,他觉得世上之音乐当如是。

  这笛曲沈宴以前从未听过,应该是已经失传的曲子了。

  笛子起源于黄帝时期,兴盛于秦汉,到了现代,多少曲谱丢失了,作为历史学者,这样的遗憾着实让人痛心疾首。

  但沈宴倒是听出了吹奏的是什么调子。

  朝天子,又称朝天曲,是曲牌名,曾作词牌名,记录于大唐教坊。

  这时,一群学生突然捂住了嘴巴。

  一只只麻雀大小的不知名的小鸟落在了沈宴所坐的大石头上,居然面朝沈宴,歪着脑袋聆听了起来。

  说实话,沈宴也是惊异莫名。

  到底是哪一位乐中圣手在授课?

  一曲结束,余音绕耳。

  沈宴身上的金色细丝开始退去,沈宴赶紧在灵魂顺着那根金色丝线问道:“敢问是哪位乐圣显灵?”

  没想到,灵魂之中还真有信息传来。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诗句一起,沈宴整个瞳孔都收缩了一下。

  他知道是哪位乐圣显灵授课了,难怪连鸟兽都会为他的音律垂首聆听。

  大唐乐圣李龟年!

  李龟年最擅长的乐器就是竹笛,筚篥、羯鼓、琵琶。

  他还特别擅长唱歌,唱得人声泪俱下。

  这样的人物,好友遍天下,比如李白杜甫都曾为他做诗,堪称大唐第一明星。

  沈宴心道,机会难得,赶紧留着这位乐圣多教教学生。

  既然这位祖宗出手了,以后肯定少不了得多让他显圣几次,堂堂乐圣教出来的学生,怎么能半罐水响叮当。

  华夏啊,乐曲本就占了半边天,那些响彻千古的词牌名曲牌名,传唱得十分普遍。

  沈宴赶紧用精神传递着信息。

  手上的竹笛也快速的制作出来。

  简单的音律开始响起。

  今日的翡翠河边,三万年来,第一次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沈宴授课,原本一节课就会结束,但今日不一样,乐圣显灵,怎么也得缠着不放。

  要不是这些学生吹的笛声跟鬼哭狼嚎一样,沈宴的心情应该会更好。

  直到夕阳西下,才有最简单的音律从个别学生中传出。

  这些学生的欣喜是无法形容的。

  特别是燕屿佣兵团一个身体有些单薄的名叫燕鸣小孩,居然能吹出一段虽显幼嫩但简单的旋律了。

  这或许就是天赋吧,有些人吹几天估计连笛子都吹不响,而有的人,一上手,不过一小会就能模仿出旋律。

  音乐的确是需要天赋的。

  沈宴额头的那条金线已经从沈宴额头断开,缩了回去。

  沈宴心道,断开也没用,他学院音乐课程他都安排好了,讲师大唐乐圣李龟年。

  沈宴看看天色,清点了一下学生的人数,然后带着回去。

  一路上都是奇奇怪怪的笛声和嬉笑声。

  才进入驻地,祠堂里,一印章就飞了出来,印在那个燕屿佣兵团名叫燕鸣的小孩的额头上,留下一株竹子的图案。

  灵魂之声荡开。

  “赐,吹笛人之印。”

  两条金色丝线,分别连接在了燕鸣和沈宴脑门上。

  沈宴:“……”

  原来这金色丝线还代表了一位祖宗的关注?

  也只能在祠堂附近进行赐印。

  那么,沈宴瞟了一眼自己额头上那张牙舞爪一把厚的金线,关注自己的祖宗们又是哪些?

  先前给笋子,圣婴,大蛇,还有大白鹅族的白吉赐印的又是哪几位祖宗?

  这时,一群学生尖叫了起来。

  又来了,又来了,又一个学生成为了职业者。

  天,昨天三个,今天两个。

  咕噜,小脸脸通红,他们觉得下一个或许就是他们了。

  特别是阿离,拿着手上的竹笛使劲的吹。

  啊啊啊,该他了该他了。

  不行了不行了,兴奋得要癫了。

  频繁看到身边的同学被赐印,不疯狂才怪。

  院子外面的人都懵了,这是发生了什么?

  怎么突然就这么喧嚣之声冲天?

  听这声音,是不是也太激动了?

  沈宴也是一笑:“吃饭。”

  吃完饭赶紧跟着大人回去。

  今天要不是乐圣李龟年显灵,沈宴也不会教这么久,算是意外。

  晚上吃得还算不错,小酥肉煮的汤面。

  将小酥肉烫在面条里面,那味道着实让人太喜欢了。

  沈宴的目光看向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铁血佣兵团的贝儿。

  这小姑娘怎么回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美食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