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_画凌烟【完结】(1164)

  王绍文用一把断掉的刀抵住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尽量不要倒下去。

  鲜血大片大片从额头滚落下来,模糊了视线。

  他眨了眨眼,看见西边天空最后的余晖。

  有风从耳边掠过。

  他想起少年时期,他是陕西秦州王家村人,那些年陕西闹饥荒,没有饭吃。

  他经常饿得发慌,尤其是这种天气,又饿又冷。

  为了不让自己在寒冷中饿死,他就不断的跑,用尽全力跑,跑去地主家周围去要吃的。

  每次他运气都很好,都有一个小姐姐给他吃的。

  后来,皇帝陛下到了陕西,陕西各州府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再也不用跑了,但再也见不到那位小姐姐。

  现在,他跑不动了。

  他已经无法再动弹。

  断刀支撑着他的身体,这短短的一生从脑海中快速闪过。

  作为一个男人,他报效了君王的恩情,对得起自己的国家,也与自己的士兵们同袍杀敌,对得起自己的下属。

  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儿与父母。

  可是,自古忠孝难两全。

  前方有铁蹄声传来,固始汗带着他的亲卫兵赶来。

  王绍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最后,笑容慢慢消失。

  他缓缓合上眼。

  晚风又吹起了血雾,发出“呜呜”的声音,仿佛是那些战死士兵的亡灵在哀鸣。

  固始汗来到这里,看见那位站着死去的明朝将军,再看了看周围,心头一震。

  明军何时变成这样了?

  只是短暂的思忖了一下,固始汗下令道:“铸京观!”

  崇祯八年九月三十日,镇远关破,一万明军全部殉国,二十万瓦剌大军从宁夏入关,西北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当夜,无数人南逃。

  原本北上准备支援镇远关的明军得知镇远关破防,立刻回撤到银川城。

  而也是在当夜,瓦剌人如同洪水猛兽一样,从镇远关的口子涌入进去,朝银川城一路挺进。

  西北战火重燃!

  一封封紧急军报加急送往西安府。

  第903章 亲征,朕要教瓦剌做鬼

  崇祯迅速看完手中的军报。

  看完之后,他的眉头已经蹙起。

  众人一看皇帝的神色,立刻知道发生了大事。

  “固始汗亲率二十万大军,破了镇远关,进入宁夏镇!”

  皇帝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得面面相觑。

  屋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还有5万瓦剌军早在九月初的时候就开始进攻甘肃镇。”

  曹文诏立刻出列道:“陛下,臣愿意领兵前往杀敌!”

  崇祯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坐下来,靠在椅子上,仔细思索起来。

  人生中,许多事情的发生都伴随着突然性。

  真正的强者,就在做好了各种防御措施,将突然性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甚至反败为胜。

  而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自乱阵脚。

  崇祯的一只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轻轻敲打起来,他看着前面那张陕西的地图。

  这份军报已经是九月三十日的了。

  现在那边到底什么情况,崇祯不知道。

  但按照瓦剌人这一次的行动,必然不乐观。

  一共出动了二十五万军队。

  五万在甘肃镇。

  甘肃镇可比宁夏镇要大,而且明军兵力更多。

  固始汗只发了5万大军在甘肃,二十万穿越沙漠,抵达镇远关附近。

  很显然,他是玩的声东击西。

  而且固始汗很聪明,集中了优势兵力攻击了明军最薄弱的地方。

  这个原理就像田忌赛马里面一样。

  崇祯现在有三个选择:

  一、从榆林镇调边军支援,榆林镇离银川城有600里,骑兵行军,7天可以抵达,不过榆林镇现在只有2万军队。

  鬼知道固始汗会不会留一个后手,等明军将榆林镇的军队抽调后,他的另一队人马闪电突袭榆林镇。

  所以,这个策略基本上被否定了。

  二、从鄂尔多斯部调集军队,鄂尔多斯部离银川城有600里,和榆林镇差不多。

  鄂尔多斯部早已臣服于大明,要调集鄂尔多斯部的军队是完全可行的。

  不过从西安府出发到鄂尔多斯部有1200里,比去银川城还远。

  所以这一条也不考虑了。

  三、赶紧动员陕西所有的兵力,和瓦剌来一场硬仗。

  所有的暴力,都需要更加强大的暴力来解决。

  崇祯的脑子飞快地转起来了。

  “一、立刻传令下去,陕西进入战时警备状态。”

  “二、施凤来听令,立刻从最近的军政粮仓筹调3万石粮食到平凉府囤积。”

  “是!”

  “三、传朕旨意,让邱禾嘉调动湖广省的资源,三个月之内运十万石粮食到长安,转运到平凉府。”

  “四、洪承畴、曹文诏听令,你二人各率两万大军,洪承畴左路,抵达宁夏中卫,曹文诏右路,抵达宁夏后卫。”

  “末将领命!”

  “五、骆养性,立刻联络锦衣卫,朕要北边最详细的情报。”

  “是!”

  皇帝一气呵成,随后道:“瓦剌人敢来,这一次朕就让他们付出代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