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_画凌烟【完结】(185)

  宋应星也呈递上了他的东西,也是一本书。

  这是他这一年在皇家庄园,以及过去在老家的农业总结。

  他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描述。

  不仅如此,在他这本书的首页,就有一张图纸,是一种农作物工具的图纸。

  在正史上,宋应星还写过《机械》这本书,发明了不少提高粮食产量的农具。

  可以说,宋应星可以算得上是明朝的袁农平老爷爷了。

  可惜的是,明朝忘了,而宋应星一生不得志。

  崇祯是如获至宝啊,有徐光启和宋应星两位大神在,农业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里面里面说的温室种植,完全可以科普到民间,将田地一年四季都利用起来。

  “徐爱卿,你就把水利兴修列为户部接下来十年重要要做的事情,都水司(工部下属部门,专门负责河流开渠、修桥梁等事情)必须把这件事抓起来,无论多少钱,朕都愿意出,尤其是在两湖、江西和南直隶一带。”

  “遵旨!”

  崇祯将飞快翻阅了一遍这两本书,然后放在桌案上。

  “王承恩。”

  “奴婢在。”

  “将这两本书印刷出来,朕的农学院明年就要开学了,届时各州府的通判(负责当地田地开荒、水利等工作的官员)分批入农学院,每个人都必须将这些全部学会。”

  “遵旨。”

  “另外,司礼监经厂独立出来,成立大明印刷厂,给朕把规模往最大的建,朕要大量印刷这种书。”

  “遵旨。”

  “另外,温体仁,你得给朕想办法,朕需要做一件事。”

  温体仁连忙道:“请陛下明示。”

  “朕要教老百姓识字,每州每县每村的老百姓,无论是工艺手工人,还是在田里种庄稼的庄稼汉,都必须认字。”

  “这……”

  “另外,将这些书,用白话文再译一遍,老百姓看不懂文言文。”

  崇祯又补充道:“咱们要充分发挥老百姓的力量,要让老百姓自己积极主动掌握更多的农业知识,学会使用宋爱卿制的这些新型农业工具,前提就是老百姓必须会认字。”

  “遵旨。”

  崇祯提示了一下:“形式不必拘泥,什么样的都可以,下放到村里,找专门的负责人,不干别的,就教百姓识字,每月定期四次大课都没问题,不要与农忙搅和在一起,将百姓识字这件事纳入到官员的考核中。”

  “遵旨。”

  “另外,朕要将邸报变成报纸,印刷出来卖,卖便宜一点,大家都买得起,上面可以刊登朝廷已经签字过的政策,让商人们也早些知道,朝廷要与商人相互配合,才能兴国,这件事就交给礼部去做吧。”

  温体仁连忙道:“遵旨!”

  说完这些事,大臣们在一边也都各自记下来了,崇祯又道:“水泥呢?水泥如何了?”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水泥制造局已经竣工,第一批水泥明年正月过完了可以生产出来。”

  “好,水泥出来了,第一条路就从北京修到蓟镇,朕要先把顺天府的路全部修好,以后无论是调兵还是商业,都是事半功倍!”

  “遵旨!”

  “水泥路的修建这事,就单独再成立一个司吧,就叫交通司,先修水泥路,以后看能不能提拔成交通部,暂且先这么定。”

  大臣们是越来越佩服这位少年皇帝了,安排事情环环相扣,每一件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做的。

  都是以后的利国利民之策。

  “陛下圣明。”

  “行了,今日朕还要与她们一起用膳,就不留你们了,改日朕再请你们吃朕做出来的火锅。”

  大臣们连忙站起来道:“臣等先告退。”

  大臣们刚走到门口,崇祯突然道:“对了,军屯的事,既然京卫的卫所也废了,顺天府就不再设军屯了吧,以后京卫不种田,专心打仗。”

  孙承宗微微一怔,连忙道:“遵旨。”

  一边的毕自严也不反对,事实上,卫所军屯制度在明末基本已经坏死了,只会让更多的军官兼并土地。

  顺天府不再设军屯,表明其他地方以后肯定也不再再设了,只不过皇帝所有的改革,先都从顺天府开始的。

  第149章 宗室之策

  等诸位大臣走了,御厨房的人将火锅端了上来,热腾腾的火锅。

  周婉言、田妃和袁妃,和崇祯坐在一桌,桌上摆着各位新鲜的肉类、蔬菜。

  这不就是涮火锅吗?

  明朝当然是有火锅的。

  但是没有重庆火锅啊,重庆火锅是清朝道光年间才有的。

  彼时的人,也吃涮火锅,但不吃这么辣的。

  而且红色的胡椒也是刚传到中国不久,还没有普及呢,并且价格非常高。

  崇祯丝毫不客气,夹着肉就开始煮。

  可惜不能吃牛肉,牛是古代的重要工具,耕田要用的,古代又是农业社会,官府明令禁止吃牛肉。

  那么问题来了,就算是皇帝,在这一块也不能乱来,毕竟民以食为天,你不能带头吃了生产粮食的工具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