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_画凌烟【完结】(1851)

  “人生的路,是有无数个坑组成的,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踩坑,在他登基之前,让他好好磨炼磨炼。”

  “来,过来帮朕扣一下这里的纽扣,对,这里。”

  “现在采坑,总比登基之后,还天真烂漫地采坑要强吧。”

  “再说了,那个陈志,军情处早就有人盯着他了。”

  柳如是叹了口气,一边给皇帝系纽扣,一边说道:“还是陛下深谋远虑。”

  老父亲,不容易啊。

  他既是皇帝,也是父亲,还是未来皇帝的培养者。

  培养储君可不是让他这也不要做,那也不要做,更不是这担心他做错,那也担心他做错。

  培养一个人,是要付出心血的,没有人天生就是会治理国家的。

  第1422章 俄罗斯人克星李定国?

  三月二十日,冰雪融化后,天山以北的广袤草原恢复了生机。

  绿色的草地连着远处的天空,苍鹰在自由自在地翱翔。

  一支精锐铁骑越过草地后,开始整装休息。

  李定国翻开地图,此地距离克拉玛依只有百里的距离。

  他们距离最近的后勤补给点已经超过500里。

  也就是说,他们彻底断绝了后勤点。

  接下来,需要快速寻找敌方的物资作为补给。

  而根据情报显示,这一带就是当时瓦剌准噶尔部的牧场。

  巴图尔珲台吉自己也说了,还有不少他们的族人没有跟随他们到吐鲁番。

  罗斯人又在这一带活动,要是能尽快遇到罗斯人就好了。

  李定国这样想着。

  说起来,他李定国和罗斯人还是很有缘的。

  辽北的好几支罗斯人,都是被他干掉的。

  李定国正在做更深入的行军计划图的时候,探子突然回来了。

  “报!李帅,在前方百里发现罗斯人和蒙古人,约七八千人,在修城堡。”

  李定国咻的一下就从地上蹦了起来:“快!传我命令,全军准备!随本帅一起去杀敌!”

  他行动得飞快,翻身上马,二话不说,就开始做动员。

  一万明军精锐迅速集结起来。

  而此时,在克拉玛依的罗斯人还不知道明军有一支精锐已经深入草原。

  罗斯人南下在这一带猥琐发育了近两年,一直还是比较低调的。

  这可能和总督哈巴罗夫这个人的出身有关系。

  这哥们儿曾经是一个标准的农民,而且是农民中的佼佼者。

  大部分人拿西伯利亚那块土地没办法,他却在西伯利亚耕种出了大量的良田,还做起了盐的买卖。

  这种人脑子里就是“种田”思维,做事踏踏实实,勤劳能吃苦,还稳扎稳打。

  和中国人的特性极像。

  所以他既没有着急继续南下进入吐鲁番,也没有急着越过天山进入塔里木盆地。

  倒是在克拉玛依到塔城一带,一步步发展。

  不仅仅把失散的蒙古人给收编了,还颁布了一些简单的律法,制定了原始的税收,让蒙古人牧民,种田,种棉花。

  俨然一副要建立独立小王国的趋势。

  这一日,哈巴罗夫刚从塔城抵达克拉玛依,巡查克拉玛依这一带城池的建设进度。

  目前的进度,他很满意。

  他也做了考察了,这一带阳光充裕,土地比西伯利亚不知道要肥沃多少,非常适合种植棉花。

  要知道,棉花在莫斯科可是天价。

  别说卖到莫斯科了,就是卖到稍微近一些的哈布林和莫卧儿,也可以赚不少钱。

  中午刚吃完饭,他派到那边做侦查的探子回来了。

  这些探子,已经在天山北麓狭长的地带活动了一年,侦查那里的情况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这一日,探子是这么说的:“总督阁下,汉人在这一带在建立一种很奇怪的东西。”

  “什么东西?”

  “他们将一条条钢铁铺在地上,下面垫了许多碎石。”

  哈巴罗夫感到很奇怪,他当然不知道火车是什么。

  “有多少人呢?”

  “参与这项工事的大约有一万多人,而且经常陆陆续续有人运输钢铁过来。”

  “距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三百里。”

  “他们的守军有多少?”

  “我们也观察了,大约有两千多人。”

  哈巴罗夫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有一万多汉人,如果现在出一支奇兵,将这些汉人全部俘虏过来,自己的实力可以更加壮大!

  而且这些汉人还精通冶铁、开矿,抓回来绝对可以创造很大的价值。

  哈巴罗夫想了一会儿,决定就这么干。

  这两年来,他把蒙古人也驯化了一遍,双方相处得还算和谐,内部安稳了,是时候继续扩张了。

  下午两点钟,哈巴罗夫开始组织人手。

  克拉玛依有5000俄罗斯士兵,还有3000可以作战的蒙古人,一共8000人。

  8000士兵,俘虏10000普通人,绰绰有余了。

  在这里待了快两年了终于要南下打仗的俄罗斯人,非常兴奋。

  很快,一批批骑兵就组建了起来。

  这些俄罗斯骑兵也不容小觑,他们当中有一小部分哥萨克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