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_画凌烟【完结】(62)

  马祥麟道:“陛下,已经全部控制住。”

  “好!”崇祯走过来道,“把粮仓打开。”

  这张才交出了钥匙,马祥麟带着人把粮仓打开了。

  里面堆了满满的粮食,后面的运输粮食的马车有几十辆,已经准备好要运走了的。

  崇祯看到之后更是恼怒,这里这么多粮食,外面的百姓却已经饿到发疯。

  “这些粮食都是前几天山西那边运输过来的,全部都在这里了。

  崇祯的目光转移到张才身上,冷笑道:“张知县,收了秦王多少钱?”

  张才跪地磕头道:“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臣本来是想用这些粮食赈灾的,但是没有办法,秦王的人过来说必须运回西安!”

  信了这个张知县的话就是见鬼了。

  大明朝的官员哪有不收钱的,发国难财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陕西都饿死人了,山西运过来的粮食到了这位张知县手中,转手就能倒给秦王,真是不拿朕的百姓当人啊!

  到时候小李哥暴走,吊死的是朕,你们这帮狗官钱吃饱了,转身又去建奴那里吃去了!

  张才满脸是灰,一脸的痛心疾首。

  崇祯杀气森森道:“将张知县,和秦王府这些护卫全部押到大街上!”

  “是!”

  “陛下饶命啊!”

  崇祯却全然不再理会他们的求饶声,对张维贤道:“英国公,你将这些粮食全部整理出来,到时候开门放粮食,让百姓排队领粮食!”

  “遵旨!”

  英国公表面很配合,心中却表示很委屈,他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堂堂英国公,会跟着小皇帝跑到陕西这种鸟不拉屎的穷地方来干这种事。

  虽然心中有意见,但张维贤也不敢不去办。

  在这里的,可不止他张维贤的京卫,御林卫和白杆兵都在,他也不好说什么。

  “马爱卿,你去把本县的乡绅全部抓起来,把家里的粮食全部给朕搜出来!”

  马祥麟应了一声:“是!”

  要找本县的乡绅太容易,带着县衙门的师爷,一家家找。

  于是,平日里那些肥头大耳,高高在上的乡绅们,家里的门被踏破,被从家里拖出来。

  一堆堆粮食被搬运出来。

  连马祥麟都傻眼了,陕西都已经闹饥荒到这种程度了,这些乡绅家里居然还有这么多粮食!

  看来,这灾情,除了天灾,人祸的因素也不小啊!

  下午的时候,在京卫把城门都打开之前,小公爷张之极带着人出城。

  “天子御驾在此,今日开仓放粮,尔等不许聒噪!”

  众人又惊又喜,高呼:“圣天子万岁!”

  片刻后,外面的老百姓欢天喜地冲进来,开始领粮食。

  刚开始场面还很混乱,慢慢也规整起来。

  粮食有已经做好的面饼,有窝窝头,还有小麦。

  粮食量还是很多的,毕竟山西那边抄了不少出来了。

  等夕阳西下的时候,吃了粮食的老百姓们都有了力气,心才稍微安定下来,又被告知知县张才藏粮不发,罪大恶极,处斩!

  老百姓闻言都跑到大街上,想来他们对这位张知县是痛恨到了极点了,若不是有城墙护着,已经拿起镰刀攻入县衙。

  其他县便出现过这种情况。

  眼下,见张才跪在路中间。

  周围有骑兵身披铠甲,将一位面目英挺的少年人簇拥在中间。

  那少年骑着一匹骏马,英姿勃发,声音中透露出威严来,他大声道:“诸位父老乡亲,朕来了,来看你们了!”

  崇祯一上来,就是这么朴实的话,让百姓们都怔了怔。

  父老乡亲?

  大家心头一暖,这个称呼还真是够亲切的。

  “朕来晚了,让你们挨饿了!”

  皇帝的声音清晰可闻:“这个狗官私藏赈灾粮食,朕已经替你们把他抓起来了!在朕的心目中,百姓永远是第一位的,谁让朕的百姓挨饿了,朕就斩了谁,今天,从张知县开始!”

  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并不是让你如何骗人。

  而是说,你跟读书人,得附庸风雅,跟战略家就该大开大合、层层递进,跟平头百姓,就该说他们能听懂,且关心的大白话。

  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提着面子装逼就很牛逼的。

  后世那位改变中国的伟人,在国际上可以和苏联谈大战略,到延安的田里,可以和老农坐下来唠一下午嗑。

  这才真正牛人。

  现在陕西的百姓最想听到什么话:有粮食吃,不挨饿!

  第二想听到的话是什么:杀狗官!

  第49章 崇祯准备干票大的

  就是这些狗官,联合地方的乡绅,把良田全部占了,让无数农民失去田地,沦为佃农。

  这就是朝廷税收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员和乡绅勾结,兼并土地,瞒而不报,上面依然按照以前的土地量找乡绅收税,乡绅可以偷税。

  对下面的佃农呢?

  压榨!

  把田租给他们,往死里压榨。

  可谓是上偷税,下压榨,把钱都装到自己口袋里了。

  官员和这些乡绅是同流合污。

  皇帝话音一落,周围的老百姓都发出欢呼声:“天子万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