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_画凌烟【完结】(987)

  例如李自成,一个银川驿站的驿卒,摇身一变,北京廉政督察总府总督察,也位列部堂高官,简直是梦幻人生。

  而像孙承宗、李邦华这些人,拥戴新政,也都为了皇帝陛下最信任的大臣,掌中枢机要。

  即便是阎鸣泰这种在天启年间有罪在身的人,也摇身一变,兵部尚书赚治安督察总府府堂。

  更让大家眼红的是,像陈子龙那种江南书生,现在都掌管皇家银行,绝对已经可以和侍郎高官平起平坐了。

  而且无数人巴结他。

  可以说,这些年拥戴新政的官员,不是高官就是厚禄。

  可惜,任何时候,资源都是有限的。

  在新农政、新军政、银行新政、地方新税政等等一系列新政推行后,核心的位置已经被人都占完了。

  例如宋应星、郑三俊的农政院、国税局,早就已经将核心班子全部搭建起来了。

  没有上位的那些官员,基本上也就没有机会了。

  没有机会了怎么办?

  等机会呗!

  终于又等来了一个新政:《大明国土管理法》的推行。

  所以啊,最近这半年,整个大明国土管理部都是焦点。

  它不仅仅是牵扯出来了一些官员占私矿,更是一次朝堂新权力的构建。

  那些曾经在新农政、新税政、新军政都错过机会的人,这一次都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

  而这一次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力挺新法之威,向皇帝表态,他王在晋不敢做的事,臣等来做,臣等绝对拥护大明国管理法。

  这就是目前这件事真实的形态。

  而新政派的态度呢?

  既不反对目前王在晋的状态,也不赞同,总之就是沉默。

  因为王在晋和孙承宗在天启朝的时候,就有历史矛盾。

  这个时候,王在晋再不出来说话,就真的要被人搞下来了。

  他出列道:“陛下,眼下都察院并未立案,也未有人向臣反馈此事,缺乏证据,臣不能随意对一个侍郎高官进行调查。”

  成基命道:“王大人,那请问赵大人所犯何事,府邸被围了起来?”

  “成大人,此事您得问陛下,我哪里知晓缘由。”

  “依本官看,就是你王大人在皇帝陛下面前危言耸听,避开权贵,你这算什么推行新法,不过空有其名的小人!”

  王在晋一听,顿时来气了:“成大人,你这是血口喷人!”

  一边的翰林学士黄道周也不闲着了,他出列道:“陛下,臣也以为,在这件事上,王大人处理不当,新法乃陛下之法,天下之法,关乎社稷,绝不能避开权贵,且不论赵大人究竟所犯何事,赵大人弹劾郑芝龙,臣是赞同的,臣愿意绝对拥护陛下的《大明国土管理法》!”

  崇祯心里叹了口气,这帮家伙真的是见缝插针,稍微来点事,他们就出来搞事。

  第770章 控局

  这朝堂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

  而作为皇帝,就是要将大家的利益,往国家的利益上疏导。

  整体来说,经过张凡一轮又一轮的整顿,朝臣们的方向算是扭过来了。

  至少不会再出现天启年间那种为了党争,毫无节操。

  至少,大家都往在新法的方向往前走。

  但撕逼这种事呢?

  还真的无法杜绝。

  就说成基命,吏部侍郎,相当于公司的人事副总。

  这个职位,还真的可以在大会上就部门某些人的不作为提出建议来。

  毕竟人事部门就是专门负责考核的。

  而黄道周这厮呢?

  翰林院学士,妥妥的高级副总裁(内阁)的预备干部,相当于大明朝智囊团的一员,他也是有资格说的。

  而黄道周这货现在说这番话,显然在翰林院待腻了,想趁机学杨所修,跪舔皇帝,在新政衙门里某个一官半职的。

  但是,黄道周却不知道,自己跪舔错了时候。

  崇祯道:“黄爱卿你刚才说你赞同赵海彦?”

  “是的,陛下,臣赞同赵大人弹劾郑芝龙,凡是触犯新法者,皆当严惩不贷,否则新法威信何存?”

  崇祯道:“成大人,你难道也赞同赵海彦?”

  “回禀陛下,为君者,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臣只是认为,王在晋蛊惑陛下,其心可诛!”

  王在晋心里也是一团火,马德,这大明朝的官不好当啊!

  他现在算是体会到孙承宗之前的压力了。

  位置越是重要,攻击你的人就越多。

  因为那个重要的位置,必然权力很大,权力大意味着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

  这样一来,当然谁都想要。

  现在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政治投机分子们,都盯着他这个位置,都想他下台,然后安插自己的人。

  而偏偏王在晋和新政派的孙承宗还有矛盾,新政派也没几个人帮他。

  王在晋愤慨道:“成大人!你血口喷人!”

  他气得脸都黑了:“陛下,老臣忠心可鉴!”

  崇祯扫视一转,道:“看来诸位都知道朕派人将赵海彦的府邸给围了。”

  这下众人才安静下来,竖起了耳朵,专心听皇帝说话。

  “还有张凤翔的府邸,朕也派人围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