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王冠_何时秋风悲画扇【完结】(551)

  然后下车。

  将一身疲倦留在车里,脸上戴起笑脸,开门进屋的那一瞬间,他又成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女婿。

  责任在那里。

  不是说这样的日子很失败,而是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这就是平凡人间。

  来到大明,黄昏不再普通,但他终究还是个普通人,在万众辉煌的前面,背地里的他也想休息,也累,也想有独属于他的时光。

  那么现在就是了。

  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乌尔莎眨着明亮的眼睛,安静的听着。

  反正听不懂。

  她有些心疼。

  她能感受到眼前这个男人话语里的忧伤和无奈,也能感受到他话语里的豪情和向往,更能感受到他此刻的独孤。

  她想拥抱他。

  可是她不敢。

  她怕他生气。

  黄昏说了许久,自嘲的笑了笑,说乌尔莎啊,虽然你听不懂,但也不必要懂,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重的压力呢,好好的享受着这难得的幸福不行啊,三妻四妾都是可以有的,先讨好朱棣再讨好朱高炽,有钱有权,他不香吗?

  旋即摇头,不能啊。

  为什么呢?

  因为我知道的太多,因为我是一个有壮志有梦想的热血华夏儿郎,我要这天地再不重复未来的凄凉,我要这世界再无东亚病夫的出现,我要亿万中国人昂首挺胸在世界之林,我要泱泱中华万世安康。

  那么……

  从今天做起。

  至于大明之后的事情,交给前赴后继的华夏好儿郎。

  我黄昏有机会也有能力为你们做的,就是打下基础。

  如此便好。

  乌尔莎眼里满是星星,她听懂,但她感受得到黄昏的豪情,她觉得此刻的黄昏,就像神话里的仙人,浑身熠熠生辉。

  那么亮,那么好看。

  沉默。

  许久的沉默。

  黄昏轻轻叫乌尔莎搂入怀里,并肩看着世界。

  安静。

  夜风清凉。

  吹得人心慌。

  当热情和疲倦褪去,手指尖传来乌尔莎皮肤的细腻,鼻尖漾起她独有的体香味,黄昏作为一个男人的本能回来了。

  鸡笼山巅,俯视应天。

  这夜色又撩人。

  于是黄昏呵呵笑着拉着乌尔莎的手,“荒郊野外的,会有大虫,你怕不怕?”

  乌尔莎脸色彤红。

  确实有大虫。

  但她不怕。

  她心里荡漾着,身体记忆起了曾经在出使路上时一起的美好。

  夜风寥寥。

  云过月出。

  乌尔莎端详着黑暗之中的大官人,忽然泪流满面。

  她想就这样,一直这样,永远这样,就这么死在这片山巅的夜色里。

  和他一起。

  第420章 风雨晴空皆是一天

  一曲肝肠断,唱哭天涯沦落人。

  牵手下山。

  步履蹒跚。

  腿软。

  黄昏发现忌惮娑秋娜是有道理的,一个乌尔莎就能让自己这样,要是娑秋娜,那不成了软脚虾,下不了床。

  路上遇着巡逻的士卒,黄昏如今没有锦衣卫官职在身,不过报上大名后,巡逻的京营士卒懂事的放行,没敢为难。

  回到黄府所在的长街上时,黄昏本想拉着乌尔莎一起回家。

  乌尔莎挣脱手,摇了摇头。

  黄昏叹了口气。

  想说什么去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乌尔莎笑了笑。

  忽然俯首过来,轻轻在黄昏唇上啄了啄,满脸都是少女情怀,转身像云彩一般飘入夜色里,她很心满意足。

  至于家……

  沦落天涯的她不敢奢望。

  有爱情就好。

  黄昏来到大门前,看着在门前来回走动的妻子,有些愧疚,低头嗫嚅了一句,直到身旁没人了才轻声坦白道:“我和乌尔莎在一起。”

  徐妙锦淡然的给黄昏披衣衫,“我知道。”

  “啊?”

  徐妙锦微微一笑,“你身上有她的香味。”

  黄昏:“……”

  又问道:“你不生气?”

  徐妙锦退了一步,仔细端详着披了件外衣的丈夫,鼻翼褶了褶,“当然生气,可是看到你回家了,我心也放了下来。”

  哪有不吃醋的。

  只是有些醋吃了就吃了,不能因此而影响生活。

  长姐说的有道理。

  退一万步来说,至少夫君是个敢作敢当有责任感的男人,他要是始乱终弃,只在乎和乌尔莎的片刻贪欢,作为妻子的徐妙锦反而会心寒。

  这是封建社会女人的矛盾之处。

  一路走向主院。

  许吟匆匆过来,看见黄昏后松了口气,打趣道:“你是不知道,你一直没人影,小姐记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从没发过脾气的她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你要再晚回来半个时辰,小姐就要去大内找陛下要人了。”

  黄昏讪讪的笑。

  心头微暖。

  这就是要和自己相濡以沫一生的人啊,要好好珍惜。

  以后不管是谁,哪怕是娑秋娜或者徐家四妹又或者是唐赛儿小宝庆,都得先听妻子的意见,妻子不同意的话——呃,可以讲道理嘛。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