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之南洋再起_听风煮雨夜【完结】(698)

  他的手掌在猫儿雪白,柔顺的皮毛上轻轻抚摸,手指指肚轻轻勾动猫儿柔软的下巴。

  毛色雪白的猫儿舒服的发出一阵呼噜噜的声音,像是在回应主人的抚摸。

  “怎么样,嘉兴那边的战事如何了?”

  贾瑜眯着眼睛询问道,作为苏州的大户,他一直都有在关注着这一场明清决战。

  身前身形富态的管家欠了欠身,开口回答道。

  “回老爷的话,根据嘉兴那边传回来的消息,战事还在继续。”

  “但从目前来看,是大明那边占据了上风的!”

  贾瑜闻言,停下了撸猫的动作,有些好奇看着自己的管家,开口问道。

  “怎么回事?”

  “大清的兵马不是号称五十万吗?怎么就被号称十万的大明给压制了?”

  此次决战爆发之前,不管是满清还是大明,都是对己方的兵力,进行了一定的夸张宣扬的。

  朱宏煜手头有七八万人,他便稍稍夸张了一点,便对外宣称自己有十万大军。

  算是小小的吹了一波牛皮!

  但图海和洪承畴就比较不要脸了,他们吹的更厉害。

  清军又战兵二十余万,剩下的都是些民夫,但他们就愣是敢吹出来五十万大军。

  可谓是相当的不要脸了!

  于是,便有了贾瑜如今的惊叹。

  他知道双方对外宣称的兵力,估计会有不小的水分。

  但绝对想不到,图海和洪承畴那么敢吹!

  管家开口回道。

  “据嘉兴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大明的十万大军,比较实在。”

  “大明监国殿下手上的兵马,大致在七八万左右,这个数字是较为准确的。”

  “而大清那边的水分比较大,真正的战兵大概有二十余万,其余的都是民夫在充数。”

  “双方大军在兵力上的差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贾瑜开口说道。

  “这兵力对比,虽然没有五比一,可也差不多是三比一了。”

  “明军这般善战吗?”

  “三比一的兵力比,都能压着大清打?”

  贾瑜有些不敢置信。

  管家说道。

  “事实如此!”

  “如今的战局虽然还在僵持,但大明明显占优!”

  贾瑜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了一点笑容。

  很显然,从立场上来讲,他也是偏向大明的。

  然后,贾瑜便开口吩咐下人,可以去着手提前准备绣有明字的旗帜,以及故国衣冠。

  大明这波要是赢了,大明光复可就不只是说说而已了!

  大明趁着此战大胜的威风,以及整个江南的人心所向,一口吞下整个江南不成问题。

  如果能有江南的钱粮以及人口,大明不说北伐中原,收复故土。

  最起码割据东南,做一个南国是没有问题的。

  整个江南,关注明清决战战局的,可不光是贾家。

  几乎整个江南的士绅大户们,都在关注。

  听闻嘉兴的战况是明军占优,很多人都是不自觉的面露喜色。

  这一天,江南的百姓脸上都多了几分笑容!

  可见,大明的人心所向,不是虚的。

  ……

  嘉兴城外!

  战事还在继续!

  大年初二,天色刚亮,清军便发起了全线反扑。

  仍旧在进攻清军大营的明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仓皇撤兵。

  若非后续兵力接应及时,这一次,明军怕是就要吃个大亏!

  朱宏煜看着全线反扑的清军,脸上的表情微变,很显然,清军主帅有发动全线反扑的魄力,是他没能想到的。

  “传令下去,各部队紧守营盘,准备防守作战!”

  “禁卫师担任预备队角色,准备随时投入战场,增援前线。”

  诸人闻言,纷纷抱拳领命,开口应诺。

  明军这边才刚做好准备,清军的二十万大军便压了上来。

  战事全面爆发!

  数不清的士兵在一线战场上厮杀。

  一部部清军绿营兵冲上来,顶着明军的火力打击,杀向明军的营盘,大声呼喝。

  “平贼!”

  “平贼!”

  “平贼!”

  “……”

  图海看着战场上的一幕,身体都在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大清昨日被压着打了一整天,如今可算是轮到大清发起反击了!

  二十万大军齐齐压上,何人能挡?

  只是,二十万大军虽然庞大,发起冲锋时,如同潮水般涌动。

  但在冲到明军的营盘前时,却是如同潮水遇到了礁石,根本就冲不动。

  任凭潮水冲刷,礁石依旧矗立!

  明军的防线上,布置了大量的小口径的野战火炮。

  这些小口径火炮要打火力压制不行,但打霰弹压制敌人步兵,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数不清的霰弹在战场上飞舞!

  一枚枚手榴弹像是不要钱一般,不断的被投掷出去。

  明军生生的用炮弹和手榴弹,砸的清军无法突破防线。

  双方交战的第一线,几乎被尸体铺满!

  清军的还击同样给力!

  弓箭手们弯弓搭箭,向着明军抛射箭矢。

  箭矢如雨而落,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热血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