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之南洋再起_听风煮雨夜【完结】(861)

  想要一举破敌,在这决战的前夕,给关宁军当头一棒!

  伴随着刺耳的铜哨声,明军的阵列迅速调整。

  相互之间排列出了十分严密的阵列!

  人与人,马与马之间的距离几乎是恒定的,数不清的人手组成了整齐的阵列。

  伴随着冲锋号声,明军的骑兵阵列如同一堵会移动的墙,整齐的向前压去!

  战场上,明军那赤红色的甲胃组成阵列向前冲锋,如同涌动的赤色火焰。

  耀眼夺目,不可阻挡!

  面对明军呼啸而来的冲锋,关宁军的骑兵可不会犯傻去正面迎战。

  双方的骑兵相向而行,距离越来越近。

  马蹄铁践踏大地发出一阵阵轰鸣,甚至双方的骑兵都能够看到对方的面孔了……

  就在双方的骑兵即将对冲在一起之时,关宁军的骑兵阵列一变。

  如同遇到了礁石的海浪,向着两边分流而去。

  想要绕开明军骑兵冲击力最强的正面。

  崩!崩崩!

  崩崩崩!…。

  在这个过程中,弓弦颤响声接连不绝。

  一枚枚箭失组成密集的箭雨,密匝匝的向着明军骑兵的头顶落去。

  关宁军的骑兵的骑射本领很好!

  只是双方交错而过的瞬间,那些关宁军骑兵平均每人能射出三五枚箭失。

  那一枚枚箭失不断的飞射,真的如同下雨般密集。

  叮叮当当……

  箭失的箭头撞击在明军的甲胃上,擦出一点点的火花。

  但能够破甲箭失终究只是少数!

  在密集的箭雨覆盖下,明军的伤亡同样不少。

  明军骑兵胯下没披甲的战马被箭失射中,因为疼痛而发狂,发出一阵阵嘶鸣,将马背上的主人掀落马背。

  而在这样的战场上,人一但落马,也就和死了没多大区别了!

  只需要眨眼的功夫,落马的士兵就会被马蹄践踏成肉泥。

  双方的第一次接触,明军吃了点小亏。

  骑兵指挥官迅速下令己方骑兵调整战略,阵型迅速变化。

  原本严整的墙式阵列瞬间散开,变成了三三两两的散兵线。

  明军的骑兵也将用于冲阵的长枪收起,拿出了火枪和弓弩。

  明军这边由于骑术问题,弩的使用率要比弓高很多。

  毕竟弩的使用门槛可要比弓低得多!

  弩手训练起来也要比弓手简单的多!

  战场上的战局瞬间便演变成了混战,数不清的战马奔过,马蹄践踏,将一具具尸体踏成肉泥。

  血与火彷佛都在燃烧!

  双方的骑兵交战持续了半日功夫,不分胜负,在双方主力抵达之后,才各自收兵撤去。

  整个战场上旌旗蔽空,一队队着甲的士兵列阵而立。

  相互对峙着,气氛十分的凝重!

  吴三桂的大旗出现在了战场第一线,随之而来的,是关宁军上下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大明这边,何文秀也命人打出了自己西征主帅的旗号,列阵严整的明军,用一声声呼喝来反击关宁军的挑衅。

  「万胜!」

  「万胜!」

  「大明万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气氛虽剑拔弩张,但双方却是并没有直接开战。

  原因很简单,双方的主力都是长途跋涉而来的,体力和士气都消耗的有些严重。

  并且,这样的一场大规模决战,绝非短时间能分出胜负的。

  动辄打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那是必然的。

  这么长时间的鏖战,双方加起来二三十万人堆在战场上,决不能没个营盘落脚。

  在决战开始之前,双方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那便是立营。

  在大营立下之前,决战不可能爆发!

  双方的大营相距不远,中间仅仅只隔着数里的距离,摇摇对峙。

  一夜之间,一座座营帐出现在了大地上。

  营帐上空,数不清的旌旗招展!

  第二日天色刚亮,双方的步兵主力都开始走出大营,列阵准备发起进攻。

  决战正式爆发!

  ……

  一门门不同口径野战火炮被用炮车拉着,迅速向着战场挺进。

  明军的步兵们开始检查手中的武器,做着随时投入战场作战的准备。

  哪怕是决战,最先交手的同样是双方的骑兵。

  骑兵在战场上不断的奔驰,骑射,遮蔽着战场,想要为己方争取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从总体的局势来看,这一场决战前的骑兵交锋,明军是落于下风的。

  虽然不算太吃亏,但明军的骑兵被关宁军的骑兵压着,这却也是事实。

  关宁军在骑射方面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第六百六十二章鏖战

  骑兵这玩意,并不是有马就能练成的。

  骑兵的骑术和骑射本领都是需要经验积累的,很多东西在训练场上是练不出来的。

  明军现在的骑兵全靠装备来弥补战斗力的不足!

  厮杀起来,占不到多大的便宜。

  随着双方骑兵的继续厮杀,双方的步兵也是逐渐杀入了战场。

  明军那些被推到战场最前线的野战火炮也开始开火!

  轰隆隆!轰隆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热血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