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宋_怪诞的表哥【完结+番外】(1033)

  “不错。”李瑕道:“浑都海敢到临洮决战,说明这支刘家兵马一定是丢了街亭,很可能在陇塬被伏击了。”

  话到这里,李瑕笑了笑,道:“我教刘太平的。”

  陆秀夫眼睛一亮,道:“而渭河河谷这边,就是从天水到祁山来伏击节帅的兵马,眼下已参与了临洮之决战,之后必去夺回街亭。”

  “然后呢?”

  “刘黑马合兵,由千河河谷返回关中。”

  “那你看,我要如何堵住他?”

  陆秀夫沉思片刻,惊呼一声。

  “大散关!”

  他再次兴奋起来,提笔在大散关标注了一下。

  “大散关离这两条道路最近,原来去岁就取大散关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关城中有两千守军……”

  “不。”李瑕道:“我们在大散关有六千兵力。”

  “怎么会?!”陆秀夫讶道:“整个川蜀,节帅能抽调出的空闲兵力只有一万余人,又派了三千人南下大理,只余八千……”

  “你都说了,‘空闲兵力’是这八千人,那只要把各地驻军也调出来就可以。”

  陆秀夫大惊。

  “节帅你……”

  “不错,汉中各地的驻军,凡精锐之士已全被我调走,大散关几乎也是空的。”

  “这……”

  李瑕道:“林子已奉我帅令调遣汉中守军至大散关……明白史转运使为何要提刀杀我了?”

  从去年十二月,到现在已是四月,他已准备了近半年。

  陆秀夫身子一颤,张了张嘴。

  一时无言。

  他家小都在汉中城内,李瑕的家小也在汉中城内。

  但,再一想也无妨。

  祁山道上天罗地网,真怕蒙军杀到汉中不成?

  “所以,只需奇袭凤翔府……”

  “不。”李瑕道:“不需取凤翔府。我们兵力有限,不必在平原作战或攻城。只要确保凤翔府没有兵力支援两条道路即可。”

  陆秀夫张了张嘴,思忖着凤翔府的兵力。

  “陇西一战,刘黑马已尽全力,陇塬遇伏、街亭失守,必然要再调凤翔府守军,而长安城遇敌,必要把关中本就不多守军向长安城调度……凤翔府并无多余兵力。”

  “不错。”

  “那我们只要堵住千河河谷,于山地设伏,六千人可不让刘黑马回援关中?”

  “不,千河河谷、渭河河谷,都得堵住,你别忘了汪家。我不管是谁,要进关中,就得在陇山险道上突破我们的防守。”

  陆秀夫抚掌大喜。

  顷刻,他却又问道:“但他们可以全力突围,大帅何以确认他们会舍近求远?六千人兵力敌后设伏,并不足以长期扼守两条山道。”

  “能堵十余日就够了,剩下的就是看敌方的心理。”

  “心理?”

  李瑕没有回答。

  他唯一不能告诉陆秀夫的是,他已向北地世侯宣告,平生志向是要荡平天下。

  不论刘黑马信不信,必须忌惮他李瑕……

  第六百二十八章 人心

  陇塬。

  阿蓝答儿领兵西向之后,刘元振一边休整兵马准备反攻街亭隘口,一边派探马往长安,告诫廉希宪、商挺谨慎。

  之后三日,他一次次地望向千河河谷南面,等待着关中的消息。

  没有消息。

  廉希宪、商挺就只传过一封情报,之后,既未派信求援,也未派信报捷。

  京兆府到底遇到多少宋军?竟是没了后续的消息。

  刘元振心里有个念头已不可自抑。

  “二舅,京兆府不会丢了吧?”

  贾厚正在发呆,回过神,问道:“大郎说什么?”

  “京兆府并无回音,不会丢了吧?”

  “我不信李瑕能从子午谷攻下长安城。”贾厚缓缓道,“有廉公、商公在,不可能这么快失守。”

  刘元振又问道:“二舅发现了吗?连着两日,有些南下的探马一直没回来。”

  “大郎是说,返回关中的道路被封锁了?”

  “有可能。”刘元振道:“李瑕不想让我们驰援,他在争取时间。”

  “唉,收复街亭隘口再说吧……”

  两人站在山头,又望向前方的战场。

  沉默了一会,刘元振再次开口。

  “二舅方才在想什么?”

  贾厚叹息一声,喃喃道:“李瑕说要廓清帝宇、康济生灵……我在想,他是疯了?还是真这般想?”

  “他没有这个实力,差得远。”

  刘元振评述一句,眼神黯淡了些,又道:“我不得不承认,他比我出色……比我出色得多,但他的实力离争雄天下还差得远。”

  “大郎以为他疯了没有?”

  “他是自负。”刘元振低声叹道:“他是自负啊,不是疯了,我倒是快要疯了……长安不见使人愁。”

  他们已很难将注意力放在街亭隘口。

  算时间,临洮的决战已经结束了,如果己方胜了,隘口上这些蒙军不足为虑;而如果败了,那浑都海可入关中,一切已经完了,还考虑什么呢?

  终于,远远的有马蹄声、呼喊声传来。

  “浑都海、阿蓝答儿已败!”

  “……”

  刘元振登时眼眶发红。

  “主力战场赢了,不容易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