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宋_怪诞的表哥【完结+番外】(1278)

  至此,李瑕的策略反而有些像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因为战略能做到的,只能是让他掌握一部分的主动权而已。

  要想真正有战果,还得靠实力来拿。

  还得靠打。

  刘整若不入瓮,那就打一打董文用、董文忠,甚至是史天泽。

  给蒙军造成“南阳防备吃力”的假象,逼刘整入瓮。

  否则李瑕的战略就落不到实处。

  问题在于不好打……

  李瑕麾下的兵马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昝万寿的带来的五千民壮是从汉中带来的,本该驻守石泉、汉阴、安康等地;刘元振带来的四千人本该是蓝田、商州的驻军。

  这九千人勉强能造出两万余人的声势,但远没有关中主力的战力。

  一群没磨合过的民壮、新兵,在南阳这种敌境与史家、董家作战,基本没有胜机。

  于是,李瑕几次作势攻打南阳府城,气势做足之后,逼得史天泽加强防备南阳府城。

  之后,李瑕又作出“想不到你史天泽不去山东”的架势,向北撤离,一路上让士卒保持迎战的状态。

  一副“不想打攻城,要么你出来野战,不然我先撤回武关了”的样子。

  总之是维持着嚣张姿态,其实是一点点缩回家门口,并默默寻找战机。

  打仗,有时确如刘金锁所言,与街头斗殴相似……

  ……

  关中与南阳的交界在武关,武关以北是李瑕的地盘。

  而从武关道南下,有两条路。

  西面一条是汉驿道,沿丹江而下,出山道可抵南阳盆地,往邓州亦可,往南阳亦可;东面一条是唐武关道,经商南、西峡,直抵南阳府城。

  换句话说,两条山道是从芈月山左边走还是右边走的区别。

  五月初十,李瑕率军行至芈月山下,与史天泽部遭遇。

  战事已不可避免。

  这一战,李瑕若胜,即可继续贯彻他的战略,造成关中主力威逼南阳的假象,逼刘整出兵关中,为南阳解围,让张珏一口吃掉。

  李瑕若败,则史天泽立即知道他带来的都是疑兵,而武关、商州等地空虚的情报也会被蒙军得知,到时蒙军猛攻武关,关中便守不住……

  第七百四十一章 小胜

  丹水缓缓而流。

  “和云归汉浦,喷雪下商山。”

  武关古驿道便是傍着丹水而下,过了芈月山,丹水又与淅水交汇。

  这一带便是秦楚丹阳之战的古战场。

  战国时,秦惠文王派张仪欺骗楚怀王,许诺割地六百里让楚、齐两国绝交,结果却说只给楚国六里土地。

  楚怀王怒火冲天,发动大军进攻秦国,走武关道,破武关,直到离咸阳仅百里的蓝田。

  而秦军却从汉水而下,就在这丹水又与淅水交汇之处,击败楚国本地的十万大军,兵锋直逼邓州、南阳,楚国只好连忙割地求和。

  这个典故,李瑕出兵前就看过。

  年节时为了制定战略,他翻阅了大量的地方志,以及古时战例,才这拟定了南阳这个战场。

  他有地利,恰是秦国对楚国的地形优势。

  另外,这几年读书读得多,李瑕也长了不少见识,比如便知道秦惠文王很会骗人,既骗蜀王开凿金牛道,又骗楚怀王与齐断交。

  真的是很没有诚信了。

  “呼。”

  李瑕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深呼吸了几口气,心态愈发轻松。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他做事的态度。

  “心有静气,则攻无不克、事无不成。”

  大步走上搭建在小山包上的战台,抬起望筒看去,李瑕已能看到史天泽、董文用正在列阵。

  双方人数差不太多。

  李瑕这边,五千余精兵、四千余普通驻防兵、五千余民壮;史天泽有万余兵力,董文用五千余兵力……阵势摆开,各是一万五千左右。

  南阳府城中,董文忠至少还可以带出五千余人,加上周围内乡、西峡、镇平诸城,蒙军后续或能有近万人的援军。

  而邓州的吕文焕是不会来支援李瑕的,能为李瑕牵制住枣阳、葵州方面的蒙军,已是难能可贵。

  这是人数上的劣势。

  而论战力,李瑕麾下有一半人的战力皆不如蒙军。

  当然,他也有优势。

  这一万五千人一路而来之所以走得慢,便是因为在虚张声势,扛着更多的旗帜,搭了更多的帐篷,又在马尾上绑了树枝,扬起尘烟,造出接近三万人的阵势。

  史天泽其实还没来得及摸清李瑕的实力。

  那在兵力安排上必然是趋于保守。

  而论军心士气,李瑕自认是有优势的。

  他的战略目标一直很清晰,始终处于主动进攻的状态。

  于是,他的士兵们想的是“我们出征,我们攻下了邓州,蒙军只敢守着南阳城,我们不打攻城战,把蒙军拉出来野战,我们居然敢与蒙军野战了?蒙军居然不敢来打我们。”

  而史天泽的士兵们只会在想“我们要去山东平定李璮之乱,为什么转到南阳?为大帅的侄子报仇。怎么又退了?宋军兵马太多了。这么多天为何还不攻打宋军?”

  显然,蒙军士卒心里的疑问更多……

  这些优劣对比,其实是在一瞬间便呈现在李瑕脑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