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宋_怪诞的表哥【完结+番外】(670)

  “嗯,莫要抛头露面,算账算腻了随时不去也行。”

  “知晓的。父亲放心,韩叔父很照顾女儿。”

  江荻在石桌边坐下,看了眼江春手里的书,想看看他在读什么。

  江春却是将书反扣过来,随口应了一句。

  “呵,我们家与韩家,也算是一根绳……一家人了。”

  ……

  若说这段时间叙州城内的形势,大概便如江春家中的氛围一般波澜不惊。

  这是李瑕那近万兵马背后的情况。

  而纽璘这一路兵马背后的形势,还要“好”得多。

  就在李瑕、纽璘对垒于成都平原之际,蒙哥已攻破了青居城……

  ……

  青居城守将是段元鉴。

  去岁正是他扼守灵泉山,协助刘整防箭滩渡,结果刘整大败,连累段元鉴的副将韩勇阵亡。

  为此事,段元鉴痛骂了刘整大半年,认为北人不可靠。

  而今蒙哥攻来,段元鉴正要领南人拼死一战时,他的裨将刘渊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

  青居城就此陷落。

  蒙哥未费吹灰之力。

  之后数日,这位蒙古大汗稳坐帐中,收到了一封又一封捷报。

  运山城守将张大悦,被杨大渊招降;

  石泉军守将赵顺,投降;

  隆州守将投降;

  ……

  “报!大汗,杨大渊已劝降大良城守将蒲元圭,大良城已降!”

  “恭喜大汗!蒲元圭乃蒲择之亲族,此人一降,重庆几已入大汗囊中。”汪德臣大喜,出列道:“伐蜀灭宋,指日可待!”

  随着这一消息传来,蒙哥那如同鹰隼般的眼睛已落在了地图上。

  汪德臣连忙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地图上,涪江、嘉陵江、渠江,这三江之上的各个山城都已被拔除。

  大军往重庆府,只隔了一个合州钓鱼城了。

  听着蒙哥嘴里发出的那低沉的蒙语,汪德臣按着刀,转身,大喝道:“谁为大汗招降王坚?!”

  “臣,晋国宝,愿往……”

  恰在此时,远远有人喊道:“大汗!急报!”

  蒙哥转过头,眯了眯眼,似打算听听又有什么好消息。

  ……

  “都元帅纽璘传来战报。”

  “念。”

  汪德臣低头一看,愣了愣,道:“纽璘于长江……大败?大败。成都遭宋军万余兵力反扑,请大汗增援……”

  他语速很慢,下意识的摇了摇头,怀疑这是在作梦。

  但汪德臣知道这不是梦。

  他甚至不敢抬头看蒙哥一眼……

  第四百三十三章 冲锋

  纽璘已退守到成都。

  他望着那步步为营逼近的宋军,眉头深深地皱起,如刀刻一般。

  “都元帅,到底打不打啊?”车里凑上前问道。

  三千余蒙军能吃牛羊马匹,辎重压力比近万宋军小,这不假,但也要吃饭的。

  这成都附近已无处可劫掳,辎重又在泸州丢了,拖下去也不是事。

  纽璘转头喝道:“怎么打?!宋人懦夫披着重甲,每走一步都要设拒马、壕沟,怎么打?!”

  实话实说,这样的仗纽璘不是没打过。

  这些年,被他活活拖死的宋军也不是一支两支了。

  但他不想冒险。

  再输……已经不能再输了。

  车里也纠结,道:“既然不打,我们退吧?成都就是座空城,丢了就丢了,再抢回来就好。”

  这话,本也是纽璘说的。

  成都是空城,让给宋军,宋军也守不住。

  因为城内没粮。

  从叙州运粮过来,那么长的辎重线,蒙古骑兵随时可以切断。

  一千人就可以让成都守军断粮,饿上十天半个月,莫说一万宋军,十万人也能拖垮。

  这是必胜之法。

  但,大汗都快打到重庆了,这边再把成都城丢了?

  “……”

  纽璘良久无言。

  车里只好再次问道:“不打也不退,我们守城?”

  让骑兵下马,上城头守,与宋军打守城战。这显然不可能会是纽璘的选择。

  十八天了。

  他苦等着李瑕露出破绽。

  但没有。

  李瑕始终是坚定地贯彻步步为营的打法,看起来就是……时间很多的样子。

  纽璘恨不能亲自冲到李瑕面前,重重掴一巴掌,问一问他。

  “你就不急吗?!大汗马上要攻破重庆府了,到时蜀川全境陷落,你还在这慢吞吞地打?!”

  时已至此,纽璘必须做一个选择。

  是放弃成都,以必胜之法拖垮宋军;还是冒险决一死战。

  他挺起胸膛,一字一句道:“出城,迎战。”

  他说话时眼神中透着坚毅。

  脸上的胡须根根都坚硬如铁,风吹也吹不动。

  草原上的男人顶天立地,不会委曲求全。

  ……

  号角声如呜咽。

  蒙军再一次弃守了成都,策马奔向了宋军的阵线。

  他们的战术并不是排得整整齐齐去冲撞宋军,而是在离宋军八百步之外便散开。

  聚如丘山,散如风雨。千骑分张,可盈百里。

  若从天上看去,近万宋军排得整整齐齐,站成几个紧密的方阵,蒙骑便如散在它们周边的散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