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宋_怪诞的表哥【完结+番外】(684)

  贾厚道:“大郎认为……李瑕是因此才不肯现在就投降?”

  “只有如此才说得通。”

  刘元振轻呵一声,缓缓道:“若非蒲帷,我们真的有被李瑕击败的可能。”

  刘黑马侧过头,仿佛受到了冒犯。

  他眼神中满是威严,一字一句道:“那就击败他。”

  ……

  六月二十三日,第一批从利州送来的粮草到了青白江北岸,刘黑马派两千骑兵前去接收。

  同时,成都宋军也有了动作。

  李瑕派兵在城外挖设壕沟,建寨起营,布置拒马,将防线向东北方向外扩了十里。

  他像是要步步推进、包围斩龙山,截断蒙军辎重线。

  对此,刘元振与贾厚推演着兵棋,下了一个结论。

  “这是虚招。”

  “何以见得?也可能是要断我们的粮道。”

  “不可能。”刘元振道:“李瑕明知他做不到的,步卒断骑兵粮道,笑话。城池不守,想打野战不成?”

  “那他此举,是意在将我等注意吸引到成都以东了。”贾厚笑道:“他的粮草要打西边来了?”

  “不错,你且看吧,今夜蒲帷该有消息递来。”

  “声东击西。若非早便知晓,险些要被李瑕骗过去。”

  是夜,有宋军兵士悄然潜行自斩龙山,递了蒲帷的消息。

  ……

  “果然是空营!”

  刘元振见过蒲帷派来的人,再回到大帐,眼中已有振奋之色。

  地图上,成都东北方向摆着一个小小的木雕栅栏,摆着三个红色小木人。代表着李瑕刚刚布置的防线和三千兵力。

  刘元振一把将这些兵棋拿开,道:“假的,这营寨之内根本没有守军。”

  刘元礼问道:“确认了?”

  “李瑕作势反扑,实则已率兵六千余人,出发西向,分守温江、崇州、大邑、邛崃等地……成都城内,仅余守军四千人,由孔仙暂守。”

  “蒲帷与嘉定军在成都?”

  “在成都,他能控制近千人,明夜扼守东门,约定献城投降。”

  刘元振随手拈起两枚兵棋,在地图上一推。

  “一举攻克成都城,击杀守军,收服一部分宋军兵力。”

  贾厚点点头,又指了指西南方向,道:“同时伏击李瑕于西岭,此战必胜矣。”

  ……

  次日,刘黑马没用长子刘元振领兵,而是派了五子刘元礼去取成都。

  “你大兄聪睿,但锐气太足,反倒不如你稳重。”刘黑马叮嘱道:“切记须先试探宋军是否有诈,不可焦躁。”

  放在一般人家,幼子往往比长兄浮躁些,但刘元礼不同。

  刘元礼时年不过二十四岁,行事却比刘元振还要老成许多。

  “父亲信不过蒲帷?”

  “蒲帷已无为赵宋死节的必要,递的情报该是真的。但难保李瑕有更多布置。”

  刘元礼点点头,道:“孩儿明白了,此战要胜。胜的同时,还要谨防李瑕有后手。”

  “明白了便好。”刘黑马对这个儿子更为放心,道:“去吧。”

  刘元礼遂领了兵符,出帐,翻身上马,提兵两千五百人直奔成都北面宋军新设的防线。

  平野辽阔,马蹄踏着荒草,精锐骑兵袭卷而过。

  ……

  奔到目力可及宋军防线之处。

  忽见远处腾起两道狼烟。

  鸣镝之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咚咚咚咚”的战鼓声。

  仿佛还听到有“敌袭”的呼喊。

  显然,宋军已瞭望到了蒙军的攻势。

  “吁!止!”

  刘元礼勒住缰绳,高高举起手,喝令骑兵暂停行进,整备阵列。

  他转过头看去,只见许多兵卒到现在还是光着臂膀,盔甲放在马上。

  这不是士卒们散漫,事实上刘家治军十分严谨。

  但这些兵马中几乎都是北人,以汉人为主,还有犯了罪的蒙古人、色目、沙陀、回鹘、女真、契丹人等等。

  他们之前都是镇守关陇、山西,初到南方,实在是受不了炎热的天气。

  在烈日下暴晒,太容易中暑,反而打不了仗。

  刘元礼虽怒,却也体谅士卒,在确定了环境安全之后,他便让士卒先到树林避过正午的日头,一边散出探马,观察宋军反应。

  骑兵占据着主动权,想何时打就何时打。反而宋军不得不在日头下严阵以待。

  刘元礼一直没闲着,从探马传来的消息分析,宋军在成都城外设的很可能是空营。

  这一个多时辰,几乎没见到什么人活动。

  日跌时分,他先派出五百人去闯营,意在试探。

  “驾!”

  五百骑兵奔向宋营,有几骑跌进壕沟,却未见到宋军箭矢。

  他们绕过拒马,冲向宋军营寨……

  ……

  “真是空营吗?”

  刘元礼喃喃着,极目眺望。

  突然,杀喊声大作,冲进宋军营寨的五百骑后阵一片慌张,显然是中了埋伏。

  “果然有诈。”

  刘元礼心想着,并不觉诧异。

  李瑕能斩纽璘,显然不是等闲之辈,谨慎些果然是没错。

  刘元礼正打算撤回五百骑兵,回营禀报,紧接着,他忽然眉头一皱。

  “不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宋朝